第439章 一叶障目
马寻喜笑顏开的,对於汤和总算是攒够了封公的功劳而开心。
不少人也跟著开心,毕竟汤和也算是很多人的领头人,人缘也好。
他要是不封公,很多人心里都跟著著急。
要是再没有一些功劳,到时候都得让他去筑城,大家就可以厚著脸皮为他报军功了。
也不得不说朱元璋在制度和情谊上也费了不少心思,汤和暂且不说,马寻可是有庆阳之战的首功在身。
非军功不得封爵,这也算是明初的一套潜规则了。
李善长、刘伯温和汪广洋看似没有军功,可是真要算起来,他们也没少出谋划策。
朱標姍姍来迟,大家立刻各自回到班位列队,太子的威信瞬间达到了高峰。
文武百官井然有序的跟著朱標入殿,要开始一天的早朝了。
朱元璋倒是开门见山,“徐国公费尽心力、耗时半年方才制的牛痘,诸位爱卿想必知晓。”
胡惟庸立刻出班说道,“回陛下,中书省与各衙门先后派遣官员登岛,各衙门也先后论证、观摩,牛痘之效用前所未有。”
李善长也称讚说道,“徐国公医术高明、世所罕见,无愧於国医。”
等一下,以前大家称呼我为『神医”,那是有几分吹捧的成分,这也就是俗称罢了。
你李善长在朝堂上正儿八经的称我『国医”,这是害我吧?
虽说也有对太医称呼为“国医”的,但是正经的来说,这么正式的称谓,一般都是称呼医术最为高超的。
感觉到自己被捧杀的马寻有点不乐意,可是其他人纷纷点头,不管是文臣还是武將都点头认可,“国医”用来称呼马寻最为合適了。
朱元璋含笑看著马寻,那叫一个骄傲,“徐国公,牛痘之法虽说有先徐王之功,有外家数代潜心钻研之积累。不过到底是皇后和你研究最深,你当差遣各衙门,做好牛痘接种之事。”
朱元璋就不要脸了,马寻此前装模作样的说是奉皇帝的命令、得皇后的教导,这才研製出来牛痘。
大家听一听就好,大明医术最好的是谁都心里有数。
可是朱元璋认啊,这就是马家的家传绝学,这就是皇后慈爱,所以马寻才奉命去制牛痘。
马寻赶紧出班,“殿下慈爱,臣定当竭力,方不负殿下所教。”
朱元璋更加欣慰,这妻弟还是靠谱。
朱標有些急了,怎么现在都不记得大外甥了,这么大的功劳,稍微分点给外甥啊!
文武百官可不管那么多,这时候只需要歌颂皇后的慈爱就行,国母就该是这个样子。
马寻在等著呢,等著有人提出改封的事情,他好回去。
可是情况和他预想的有些不一样,大家认真的在討论著牛痘,在为后续的工作展开提供一些建议。
或者是忙著拍皇帝皇后的马屁,歌颂大明的正统等等。
左等右等,依然没人提这件事情。
闹了半天就我一个人將这件事情当成大事了,你们都没放心上呢?
我还想著实在不行给老头追封一个諡號呢,毕竟马太公这个徐王也特殊。
只是追封徐王,而不是古代常见的要在盖棺定论的时候加一个諡號。
这事一直都没人提,大家都揣著明白装糊涂。
也別说什么子女给父辈加諡號是不敬,朱元璋给他父亲的庙號是仁祖,諡號淳皇帝。
亲老子都可以加諡號,更何况是岳父呢,
暂时不用爭斗,可是马寻也没打算掉以轻心,说不定那些人就是谋而后动,想要一锤定音呢。
满心欢喜的马寻下朝了,朱標快步而来,“舅舅,別急著走啊。”
马寻有些好奇,“还有事情商量?”
“去文华殿。”朱標笑著开口,“有些事情还得您帮忙参议,现在好些人都请託到我这里了马寻有些异,“请託?有什么可请託的?”
“牛痘唄。”朱標骄傲不已的说道,“不要说家中有子嗣的,就算是青壮也害怕天。牛痘的效用大家都看到了,自然是想要您帮忙接种。”
牛痘的效果好不好,不只是岛上的將士、郎中知道,后续过去考察的官员们也都看到了。
马寻明白了,“这事情你拿著做人情,其实真要接种的话,医官更拿手。你先拿乔一下,这些事情不难。”
朱標心领神会,隨即关心问道,“我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