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最新地址:www.22biqu.com
笔趣阁 > 汉官 > 第300章 乱世的意外【45K】

第300章 乱世的意外【45K】

第300章 乱世的意外【4.5k】

“糜子仲可为大司农!”

这是国渊看过之后给出的评价,荀攸闻言颇为赞同。

毕竟大司农的职权就是掌管租税、钱穀、盐铁和国家財政收支。

糜竺出生商贾世家,如桑弘羊一般,本就擅长经济之道。

如今请设“常平仓”“义仓”的建议一出,说明其对农事也颇为了解。

若是让他来做大司农,三公肩上的担子都要轻鬆许多。

而对於两人的评价,魏哲也是深以为然。

专业的事情就应该让专业的人去做,就算不专业也至少要足够了解。

让一个不懂经济的人出任大司农这种掌控国家財计的职位那才是灾难。

不过现在谈这些还为之尚早,眼下魏哲更关心现实问题。

“如何?此策可行否?”

国渊闻言微微頷首:

“大体尚可,但细节还需再琢磨琢磨。”

荀攸隨即也是沉声道:

“常平仓虽有例可循,但往日措施亦不乏弊端,不可完全照搬前朝故事。”

“况且义仓之事新设,具体该如何运转更应该谨慎行事。”

譬如糜竺將巨商富贾的税赋定为五个等级,分別为:五税一、十税一、十五税一、二十税一、二十五税一,按等级不同向富商收谷入义仓,以备荒年。这个方案看似很理想,可有过治理经验的官员都明白有多难。

“义仓”政策的执行难度如果太大,那么普及必然不会成功。

说到这里荀攸忍不住感慨道:

“若非糜子仲想到了借鑑『算緡令』之法,义仓之策再好也不过是空中楼阁,绝无一点施行的可能,甚至不免沦为恶政。”

闻听此言,国渊深以为然。

治理地方这么多年,他太知道政策与执行的区別有多大了。

有时候纵然朝廷的想法是好的,但是落实下去往往却成为了恶政。

究其根本,其实就是没有政策基础,很难执行到位。

就说义仓最基本的徵收问题,商贾们肯定是不情愿的。

算緡令本是前汉武帝时国家向商人徵收的一种財產税,但为什么没有延续呢?

根本还在於商贾本性贪利,绝大部分商贾都会隱瞒收入。

故此元鼎三年(前114年)汉武帝在算緡令的基础上又延伸出告緡令。

即鼓励告发算緡不实者,凡揭发属实,即没收被告者全部財產,並罚戍边一年,告发者奖给被没收財產的一半。

结果此法果然好用,很快告緡遍天下,商贾中家以上几乎都被告发。

武帝派遣御史和廷尉属官分批前往郡国清理处置告緡所没收的资產,得民財物以亿计,奴婢以千万数,各处的罚没田地大县能达数万亩,小县也有万亩左右。

朝堂掌握的人力和物资的比重瞬间暴涨,长安对天下的控制迅速加强。

说实在的,汉武帝对天下的这种掌控力光武帝刘秀看了都得流泪。

没办法,实在太羡慕了,这才是“真皇帝”!

但汉武帝这招的后遗症也十分严重,商贾中家以上大多都因此破產。

关键是还对百姓民生造成了极大影响,导致“商者少,物贵”。

如此一来,国虽富,民未强。

因为武帝將没收的緡钱除了填补財务漏洞和军费开支之外,並未让百姓获益。

清丈田亩徵收来的土地全分配了水衡、少府、太僕、大农等机构设置农官,分別经营没收的郡县土地。

至於没收的奴婢也没有放还为民,而是用来饲养狗马禽兽和在官府担任杂役。

朝堂掌握了极大资源,民间却没有受惠,这才导致算緡告緡未能延续。

不过话又说回来,算緡令的失败,並不代表对巨商富贾徵收財產锐的做法是错的,只是手段尚且需要斟酌而已。

说来还得感谢中夏有记录歷史的传统,导致后世的研究案例不要太多。

荀攸熟读史书,往日便没少就这些事情与家中长辈、亲友討论。

此刻提起前汉臭名昭著的“告緡令”,他反而颇为欣赏道:

“治大国若烹小鲜,此令过於急躁求成,否则不失为善政。”

“譬如眼下,此令可与义仓结合,富商巨贾若隱匿財物,可允当地乡里百姓告緡,所得穀物俱入当地义仓而非告者,以做荒年賑灾之用,不失为两全其美。”

见他这么一说,魏哲顿时若有所思。

確实,如此一来告緡者虽不能得到直接收益,但却多了一份賑灾保险。

这让他们有足够的动力去配合地方官府,又降低了失控的风险。

而拉著地方百姓压制当地的富商巨贾,则又能儘量保证义仓的延续。

最关键的是这也算是一件造福乡里的善事,百姓得利,商贾得名。

就算日后这个政策在施行的过程中打个折扣,下限也不会太低。

而听完荀攸对糜竺献策的补充后,国渊忍不住赞道:

“天之道,损之有余而补不足,诚哉斯言!”

隨即国渊凭藉丰富的治政经验也提出了一些容易疏漏的环节。

比如义仓在灾荒之年的放粮问题。

若一次拖延推諉,便会瞬间丧失乡里百姓信任,义仓必然名存实亡。

此外还有义仓的管辖权和监管权的问题。

具体管辖保存是谁,又让谁负责监管,这些都是关键所在。

说到这里,国渊忍不住摇头道:

“若不监管,地方官吏必然会贪腐挪用,义仓粮食十有八九会被倒卖牟利。”

“一旦粮食被官员挪用殆尽,官府威信何存?”

在这方面国渊实在见过太多案例了,这些年就他下令处死、处罚的屯田系统的贪腐官吏都超过数百人了,很多吏员其实都颇有才能。

一念至此,国渊不由悵然道:

“若是如此,日后义仓再难存续,非民心薄凉,实乃心寒尔!”

不得不说,这两位都是社稷之才,转眼间就將义仓之制看的透彻。

而听完两人的这番剖析后魏哲並没有评价什么,而是转头看向侍立的鲁肃:

“都记下了?”

鲁肃闻言连忙將案几上的卷宗捧至魏哲面前,眼底满是兴奋。

他就知道追隨驃骑將军左右能学到东西,现在看来真是赚大了。

如今才二十二岁的鲁肃还不是后来的“东吴老实人”,只是空有满腹学识,並无多少实际的理政领兵经验,但隨侍魏哲左右之后却让他收穫甚大。

並且这些时日他所领悟的都是家中典籍上没有的东西,堪称弥足珍贵。

魏哲也有心重点培养他,否则令他隨侍左右,掌文书事宜了。

此刻见鲁肃这个反应,他当即抚须而笑:

“既如此,此卷批註便由你送去青州吧。”

说到魏哲略作沉吟便隨口设立了一个新的职位道:

“就唤作『治粟观察使』,你且待在青州旁观糜子仲行事。”

“记住,无论成果好坏,各方反应都必须悉数记录在案,定期呈报。”

『记住本站最新地址 www.22biqu.com』
相邻小说: 茅山世界:少帅开局! 工业克苏鲁,从海岛领主开始 邪巫BOSS只想低调发育 大赤仙门 斩妖武圣从炼虫开始 好莱坞从经纪人开始 工业:克苏鲁 影视编辑器 幽夜降临:我用词条杀穿废土 年代:我有一个小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