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王府的下人还在给元重稟告情况的时候,胡晴已经闪身不见了踪影。
王府门外,陆正一行人站在廊下等候。
胡晴见得几人,一直紧绷的俏脸露出笑意,內心都安定了不少。
她感觉在平城的日子不如在北域,这里的工作真是不好做。
到现在都没什么人站出来支持大乘佛教。
换作在北域的话,她怎么也要学陆正那一套,讲不通道理,那就打通。
然而平城作为魏国旧都,还藏著不少道行高深的老傢伙,她也不敢妄为,只觉得憋屈得很,没在北域自在。
胡晴幽幽道:“你们怎么到这里来了,我还以为你们会一直守在那边……”
陆正道:“北域那边天寒地冻,各地的建设规划不好开展,就暂缓了下来,这些日子无什么要紧事,所以来这边看看热闹。”
这时,元重带著一眾侍从从內院而来。
元重还不知晓那部真经出自陆正之手,但陆正最近乾的其它事情,他倒是很清楚,听说一些知名人物都被陆正號召去了北域一方,在建立什么太平净土,闹得风风火火。
本来他还有些好奇,想著亲自去北域那边瞧瞧究竟。
不过日子一晃入了冬,现在又因为佛门的事忙得焦头烂额,实在没那个心情和时间去北域。
见得门外几人,特別是见到了公羊明,元重眼睛猛然一亮,笑容灿烂。
“哎呀,这不是公羊大儒么!数年不见,大儒容顏未改,本王倒是老了不少……”
之前有人告知元重,稷下学宫的公羊夫子也被號召去了北域,他还以为是在说胡话呢。
今日见到几人,元重心中暗惊。
他未见过陆正真人,但对方的模样早已记在心里。
101看书101??????.??????全手打无错站
这会儿又看四人排排站,一老三少,其中还有一个小朋友,站位关係实在耐人寻味。
毕竟可不是谁都能和一位大儒这么站在一起。
元重眼眸闪烁,觉得公羊明好像比以往变了些,似乎更加亲和了。
“见过怀阳王。”
陆正几人拱手行礼,异口同声地打了个招呼。
元重笑眯著眼,抬手道:“外面风雪大,快快有请。你便是陆正吧,果然是一表人才,听说你在北域那边做了不少事……”
“哎,本王那几个不成器的子女要是有你一成本事,也不用本王整天忧心……”
“这两位姑娘是?”
一番谈话之后,元重也知晓了个大概情况。
等进入了暖和的客厅,元重又笑眯眯询问公羊明。
“公羊大儒此来我大魏,应该是受邀去观摩佛门的无遮大会吧?不知大儒最近在研究什么学问?”
公羊明微微一笑,说道:“最近在北域忙著一些事。”
元重神色一动,连公羊明自己都这么说了,看来並非传言。
元重不禁道:“听说北域那边的变化很大?”
公羊明笑了笑,“只是一小片地区。老夫当初过去之时,还大开眼界了一番。”
公羊明顿了顿,又感慨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老夫这段时间在北域学到了不少道理。”
“若非遇到陆小友,老夫这大半辈子的学问本事恐怕都用不到实处,到头来只是碌碌无为一生……”
元重闻言心中古怪,心想公羊明这说法也太夸张了些,北域那边真有那么好?怎么他得到的消息评价褒贬不一。
听说陆正他们占领的地区,有钱有势的人都没了,连有神兽血脉的大妖王族都得当平民。
像他这样的王爷在那边,怕不是也得被扒乾净家產。
还好他的背后是大魏王朝,那样的事情还落不到他的头上。
元重眨了眨眼,不禁道:“公羊大儒不愧是儒家圣贤门徒,心有大义。”
“说起来,本王最近吃斋念佛、行善积德。今年司州大雪,本王都散尽了家中粮食以救灾济民,哎,世道艰难,百姓不易。”
为了避免有人行侠仗义行到他这里来,元重开口表示自己也是同一路人……
公羊明微笑道:“王爷大善!”
所谓君子论跡不论心,虽然怀阳王这么做是为了图谋更多的利益,但確实也出了不少钱財救济百姓。
元重笑呵呵道:“不过些许小事,就当给后辈积德了。”
忽地,陆正开口道:“王爷这边很缺粮吗?”
元重神色一顿,转而看向陆正,悠悠道:“不怕诸位笑话,本王的粮仓都空了,想著去买粮吧,如今价高难购……”
青婉闻言道:“何不號召平城那些大族、寺庙出钱粮?”
元重嘆道:“那些人?本王让他们捐点钱財,都跟要了他们的命一样。”
“特別是那几座大寺,年秋之际,有善信把一担担的粮食往庙里运,本王去上香的时候亲眼所见,到了现在给本王哭穷,说没有多少钱粮……”
“他们有田地不纳粮,还有人捐供奉!那么多粮,还没得多余?他们拿去餵饕餮了不成?搁这糊弄鬼呢……”
往年的话,或许还有人出来賑灾,彰显一下仁善,也藉机把一些难民收为奴僕。
但今年冬,只怕都想看他怀阳王的笑话。
毕竟元重之前信誓旦旦要皈依大乘佛教,要行善积德、救苦救难。
这番言行,算是站在了很多势力的对立面。
这其中复杂的原由,元重倒也不好为外人道。
但其实陆正等人都有所预料和猜测。
立大乘佛教一事,陆正他们早就参与其中,有出谋划策。
连让元燾拉拢怀阳王,先出手试探一下平城这边各大势力的反应,也都是大家商议的决策。
反而是元重在某些事上还被蒙在鼓里。
元重还不知,他的好大侄,已经把他的不少底细都透露给了外人……
听到元重在那里抱怨,陆正不禁道:“王爷缺多少粮或其它物资,我可以平价卖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