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9章 我若为太子
长安,
皇帝李渊为二儿子世民在西苑营建的弘义宫,终于是建好了。
出长安西内苑的西云龙门,往北不远便是弘义宫了。
今日天气晴好,皇帝在朝会后,特召宰相重臣们随从,与秦王来参观这座新落成的宫殿。
“朕以秦王有大功,故于宫中立山村景胜,雅好之。”
“二郎,可还满意乎?”
一身紫袍的秦王李世民随同在皇帝身侧,对于这座特意为他而建的行宫,却是并没有怎么在意。
“儿臣谢陛下恩赏。”
相较于太极宫,弘义宫显得冷僻和单薄,较宫城的宏大气势,这里倒更像是一个园林别墅。
不过毕竟是在宫苑之西,比起之前秦王从承乾殿搬去的长安最西南的坊中,却又要强很多。
原来秦王府在长安外城最西南的坊,虽占据一坊之地,可此时南面诸坊,那都号称鬼坊了。
殿中监卢宽也是替皇帝向李世民介绍着一应宫殿台楼。
宫中有弘义殿、垂拱前殿,又有戢武殿,修文殿、翠华殿、祭酒台等。
“弘义宫南面三门,中曰应天门、左曰左掖门,右曰右掖门。北面一门,曰玄武门,西面无门,东面门曰集禧门。
弘义殿前曰仁寿门,左曰日华门,右曰月华门。弘义殿后是宜明门,又北曰政和门,门内为仁政殿···”
弘义宫中还有瑶池,池之东北是蓬莱阁。
李世民陪着皇帝,在弘义宫中各处参观。
之前皇帝说这弘义宫修的仓促,是山村胜景,可实际上这就是小一号的太极宫,也有三大殿,各处偏殿配殿,甚至还有人工湖瑶池等,整个弘义宫,不比东宫小。
皇帝在他灭掉王世充后,就开始为他营建这处宫殿,这么快就建好了,速度已经够快了。
说实话,这里比他当初居住的太极宫承乾殿可大多了。
也远比南西南的那占一坊之地的秦王府,距离皇城、大内更近。
但李世民心思根本不在此处。
卢宽口水都要说干了,他面上也没半点喜欢。
“陛下,”
终于,当皇帝提出要瑶池泛舟,然后中午就在蓬莱阁与大臣们宴饮时,李世民终于忍不住了。
“陛下,突厥颉利可汗二十万众侵入代北,定襄王李大恩战死新城,两万人皆没。
如今刘世让继为代州总管,两万人守雁门城,血战百日矣。十余万突厥大军围攻,却没有一兵一卒增援雁门城,
代州忻州四十一城,如今已陷三十九城,仅余雁门、秀容两座州城,也是岌岌可危也。
朝廷的援兵在哪,为何刘世让会孤军奋战!”
“陛下,定襄王奉诏出马邑,等不到约定的兵马,被包围覆没。如今,刘世让这两万人马,难道也只能孤军奋战,直到最后兵尽粮绝而亡?”
李渊收起脸上笑容,
扭头看着次子。
李世民却并没有就此停下,反而是越发激动的道:“陛下,儿臣既是陛下皇子,也还是朝廷大臣。是尚书令兼中书令、太尉兼司徒,是领左右十二卫大将军,更是掌全国征讨的天策上将,还兼雍州牧、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
儿臣以为,如今代北局势,已经岌岌可危,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必须救援雁门。”
李渊长呼一口气,“二郎,今日是来看你这弘义宫的,至于与突厥的战事,朝廷自有决定。”
李世民涨红着脸,“陛下,儿臣既然还是尚书令兼中书令,太尉兼司徒,是十二卫大将军,是天策上将、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那为何现在这些军国大事,
儿臣却不能参与商议?
太子殿下挂帅,可先前亲征河北,仗打完了他都还没出潼关。如今河东局势危急,一百天了,太子仍还在蒲坂,距离前线千余里。
儿臣以为,太子实在不适合挂帅统兵。
儿臣请求替代太子为帅,亲自赶往太原坐镇,指挥诸路兵马,与突厥颉利可汗,决战雁门,将他们逐出长城!”
“陛下,”
“够了。”李渊黑着脸打断了秦王的话,“你在秦王府建学士府,征召了十八位名士为秦王府学士,让他们轮流到王府为你讲经授课、整理图籍,
可是如今看来,你并没有静书读书。”
“太子挂帅抵御突厥,坐镇蒲坂指挥,那是朕的旨意。李大恩兵败新城,是独孤晟失期,朕也将他流放敦煌。
如今忻代等失陷多城,那也是无奈之举。
朝廷如今已经与突厥达成和议,马上襄武王李琛和太常卿郑元璹等人也将被突厥送还,
颉利会撤回长城外。”
李世民红着脸道:“陛下真的要向突厥割地纳贡和亲?”
“我大唐如今已经一统天下,为何却还要对突厥卑躬屈膝?父皇,儿臣以为,这仗可以打,我们为何要不败而败,未败而投降呢?”
“住嘴,称呼朕陛下。”李渊动怒,“军国大事,岂是你说打就打?满朝诸公文武,难道就都不如你李世民?”
“陛下,儿臣愿立军令状,若是不能赢,到时自刎以谢天下!”
“胡说,你带兵打败了,自杀了有什么用,那时突厥马蹄洛阳长安,李唐国家社稷都亡了,你死了又有何用?”
“陛下,突厥人反复无常,最是言而无信。现在和亲纳贡,突厥人只会得寸进尺。
他们不过是用谈和来欺骗我大唐,
陛下若不信,可否让颉利在谈和期间,停止攻打代州忻州,可否让他下令停止劫掠代北诸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