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不会是诈啊。”
李逸摇头,“如今马邑军民并不愿意顺服于异族突厥的统治,尤其是如今中原即将一统,
现在马邑明面上是刘黑闼旧部苑君璋所统,但苑君璋只是突厥人的一条狗,他这个定襄隋廷的大行台,实则处处都要听突厥的,
甚至突厥还在云朔派吐屯带兵监护,
既要征收税赋,还在云朔作威作福,此次颉利退兵,也让马邑百姓看透了突厥人实则虚弱的本质,特别是他们抢掠成性,马邑军民苦其久矣。”
李逸暗里派人去马邑渗透、策反,就选中了高满政。
高满政原也是刘武周大将,本身也是马邑豪强,跟苑君璋一样都是本地坐地户地头蛇,在马邑有一定名望,也有实力。
一番接触下来,
高满政也算是接上了头,他也对如今的局势很有危机感,于是在李逸使者的承诺下,准备换船。
正好如今苑君璋把马邑主力,都带去了云州,马邑城空虚,高满政做为留守大将,决定放手一搏。
“我已经跟高满政承诺,若是他率城归附,某向朝廷举荐他为朔州总管、刺史,让他取代苑君璋,总管云朔。”
李逸堂堂司空兼侍中、武安王、右卫大将军,更还是河东行营元帅府长史,兼河北行营总管、定州大总管,他的许诺,当然让高满政吃了一颗定心丸。
尤其是云中一战后,
高满政更是看透了突厥人的外强中干,也看到了李逸的了得。
如果他不早点投唐,
那马邑接下来首当其冲,南面有雁门唐军,西南有楼烦关武州唐军,东南则是被唐军侵入的应州。
马邑是撑不住的。
“高满政派心腹前来,说如今马邑城中三千兵,大多其部属,突厥监护的吐屯手下只有二百突厥骑兵。
另外苑君璋之子留守,手里也仅有八百兵。”
高满政自己一力就能斩杀突厥吐屯和他的二百骑兵,以及苑君璋之子的八百兵,夺取马邑城。
他所惧的也只是夺取马邑后,苑君璋和步利设的反扑,所以他需要唐军出兵支援。
“我愿率麾下四千幽州骑兵,前往马邑接应。”李道玄毫不犹豫的道。
“不急,这里离马邑也并不远,等高满政把突厥吐屯和苑君璋之子的首级送来,你再出兵不迟。”李逸不急。
虽然他相信高满政是真要降,但小心些总没错,必须得先看到投名状。
看到突厥吐屯和苑君璋儿子的首级,那高满政也没有回头路可走。
“那我这里早做准备,随时准备进驻马邑城。”
李逸却是摇头,“高满政真献城归降后,你也不用去马邑城。”
“王兄难道想驱虎吞狼,还是要借刀杀人?”
“不,我们玩一票大的。这回咱们假装不知情,高满政杀突厥夺城投降,到时苑君璋必然是最急怒的,
儿子被杀,老巢被夺,他会怎么办?”
李道玄眼前一亮,“他必然立即率兵南下攻打高满政,要夺回马邑。”
“没错,既然我们都能预料到敌人动向,接下来还不好办吗?”
“半路伏击?”
李逸终于点头,年轻的郡王兴奋的大笑,结果牵动脸上伤口,只得收敛了一些,“好,王兄这招好,进马邑城,那是被动防守,咱们半路伏击,就是掌握主动。”
李逸在树荫下拿起根树枝,简单的划了几道,
应州、朔州、云州,
桑干河,
“这次,我们不仅要拿下马邑,还要歼灭苑君璋的主力,甚至是把步利设也给重创。
只要击败他们,那么顺势拿下云中城都不是没可能。”
年轻的李道玄对李逸的这个大胆计划,非常的支持,他现在迫切的希望大干一场,以一场辉煌的大捷来一雪前耻。
如果是他自己决策,可能刚经历惨败后,还会犹豫,但既然是李逸决策,他很痛快的支持。
至于朝廷刚和突厥停战和议,
马上要送公主和亲,还要赏赐金帛这些,
李道玄根本不去管,也不想理会。
但他担心会影响到李逸。
“王兄,如今朝廷和突厥和议,我们这样会不会影响朝廷大局?到时会不会有人弹劾我们破坏和议,擅启边衅?”
李逸只是冷哼一声,“和平不是谈判桌上谈来的,更不是用女人和金帛买来的,只能是战场上打下来的。
我们有机会不打,难道要等颉利这次抢饱了回去休整好了再来攻?
马邑、云中,那是代北门户,必须得控制在手中。
我们得打的颉利求和,而不是我们用女人和金帛,向他们求和。”
“可朝廷若追究?”
“我李逸愿意担这责任!”
“王兄,算我一个,朝廷真要有追究,我李道玄一并扛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