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3章 可取而代之
迎着初升的太阳,
李逸骑马抵达马邑城,
风歇雪停,
金光万道洒下,
尉迟恭、苑君璋、秦叔宝、程咬金诸将带头迎接。
暖阳打在脸上很暖和,马邑大捷的战报听在耳中更让人心中暖和。
昨夜,关门打狗,
突厥驻军的将校,以及本土亲突厥派都被苑君璋一锅端了,清剿的很顺利。
斩首千余级,俘虏九千。
一个都没能逃出城去,全堵在城门。
斩首千余,其实也是因为天黑混乱,那些突厥人无头苍蝇似的乱撞,被斩杀了许多。
马邑军和尉迟恭五千先锋,都没怎么损伤,也就折损千余。
尉迟恭部更是只折损了不到三百。
程咬金有点没精打彩的,昨夜他和秦叔宝他们率五千人在城外东北部埋伏了一夜,
结果吹了一次北风,
连只兔子都没等到,别说突厥突围兵马了,全让尉迟恭老黑给堵马邑城里了。
熬了一夜,毫无收获,这让老程没精打彩。
阿史那思摩、郭子威等一众人被押了上来。
全都五大绑着,
苑君璋的牙兵,将他们按倒跪在雪地里。
“夹毕特勤,上次繁畤一战,没能相见,甚是遗憾,今日总算是见到了。”李逸在马上居高临下的打量着这个阶下囚。
此人历史上名头还是挺响亮的,并不是因他是伊利可汗曾孙,也不是他是颉利族叔,
他在历史上有名,是他比较识时务,在大唐灭东突厥后,这个长的一点不像突厥人的突厥特勤,对大唐对李世民忠心耿耿,
被李世民所重用,用来管理投降的突厥部众,
甚至在后来漠北薛延陀崛起后,李世民还复东突厥汗国,让思摩来做可汗。
思摩也是少有的被大唐赐封郡王还赐国姓的突厥人。
估计能得李世民这般重用,除了思摩识时务外,就是他这张粟特胡的脸吧。
因为这张脸,思摩这位王族嫡系子弟,却不被阿史那所接纳,一直被排挤。
在颉利被擒,东突厥灭国后,不管是郁射设还是突利小可汗,又或是沙钵罗设、拓社、欲谷设、步利设等突厥顶级贵族,
肯定都不能让大唐真正信任,
而扶思摩出来,就不用这般担忧,他这长相,根本得不到突厥人真正的拥护。
思摩羞愧低下头。
败军之将,如何言勇。
李逸跳下马,亲自为他解开了捆绑,并把自己的大氅给他披上。
“夹毕特勤率部归附大唐,识时务之俊杰也,我会立即派人送特勤等前往长安朝见圣人,圣人也定会十分高兴特勤归附的。”
思摩不想去长安,
他想回定襄汗庭,他虽然一直没能建牙封设,可也有自己的一个小部落,也有妻妾儿女们,
可由不得他。
马邑城已经完全被尉迟恭接管。
进城后,
苑君璋主动的把马邑,以及他整个行台的户籍、账册等都交给了李逸。
李逸简单的翻了翻,皱起了眉头。
苑君璋这个割据势力,已经只剩下一个空壳了。
代北百姓多逃亡,还有不少被突厥人掳走。
年年打仗,就这么点地盘,几年时间经历了刘武周兵溃河东,以及苑君璋跟随突厥南下入侵,几次都是充当炮灰,被消耗不少兵力。
这几年代北不是干旱就是早霜,
加上长年出兵,青壮劳力征用耽误农时,
而以往马邑本来是一个热闹的边市,靠着贸易也是受益不小,但这几年边贸基本断了。
苑君璋空有云朔两州,顶个大行台尚书令之衔,但用不着唐军来攻,他自己都很难再撑下去。
这个冬天,饥荒会让马邑更难。
现在投降了,苑君璋反倒是彻底松了口气。
不用再苦苦支撑着了。
其实自刘武周南下兵败后,代北这个小割据势力,就已经病入膏肓,难以再起死回生了。
上次高满政兵变降唐,给了苑君璋致命一击,哪怕靠着突厥夺回了马邑,但也免不了马邑被突厥兵抢掠一空。
这次颉利让思摩率万人协守马邑,更是让他雪上加霜,本就缺粮,现在还得优先供应着这一万突厥祖宗。
现在好了,所有的麻烦,都交给大唐,交给李司空吧。
李逸看着这空壳,确实也头痛,连出塞的三万唐军的粮草都供不上。
“把这九千突厥俘虏,押回代州雁门。”
“代州两万余兵马,得马上整编精简一些,我看留下一万人足以,其余的遣散吧。”
“禀报雁门关的秦王,请秦王调配运输一批粮草前来。”
一连做了几个安排。
苑君璋主动交出马邑大权,李逸也并不客气,一边说向朝廷为他请功请封,
一边让尉迟恭走马上任朔州总管、刺史,
而刘世彻也重返马邑,这次不再是马邑县令了,李逸授他为朔州司马,正六品下。
苑君璋的几个成年的儿子,李逸全授他们为参军,有河东行营参军、并州大总管府参军、朔州总管府参军等。
大行台府中,
苑君璋把主位让给李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