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最新地址:www.22biqu.com
笔趣阁 > 我在万历修起居注 > 第137章 五十万亩!殷正茂:老夫距离入阁又

第137章 五十万亩!殷正茂:老夫距离入阁又

第137章 五十万亩!殷正茂:老夫距离入阁又近一步

开封府府城,周王府。

茶室内。

周王朱在铤经由殷正茂的一番“实言相告”后,意识到朝廷真有可能要拿周王府开刀,不由得有些急了。

“太祖、成祖皆有言,皇帝应亲睦九族,隆亲亲之恩,令宗社永有盘石之安,亲藩同享无疆之福,难道陛下会……会违祖制?”

朱在铤将朱元璋与朱棣曾制定的祖宗成法搬了出来。

殷正茂轻捋胡须,道:“王爷,您只记得朝廷要对宗藩好,却忘了藩王也须尽君臣之义。”

“近年来,朝廷被宗藩所累,国库缺钱,宗禄难给,您应是知道的。”

“当下,周王府藩田已占开封府近三成,若再有数载,恐怕开封府就变成了周王府。”

“您想一想,类似‘中州地半入藩府’、‘惟余芳草王孙路,不入朱门帝子家’的话语传到陛下耳中,陛下是体恤宗藩,还是觉得宗藩已成地方之害呢?”

朱在铤犹豫了片刻。

“本王愿倾力配合河南丈田之事,并督促河南其它宗藩也倾力配合,总可以了吧!”

倾力配合。

代表着不匿私田,不令他人将田地放在周王府名下。

这对周王府而言,已是不小的损失。

殷正茂微微摇头。

“在河南丈田之初,王爷若如此做,陛下定然高兴,朝廷定然嘉奖,然当下却不行。此次朝廷丈量田亩是下了决心的,所有侵占掠夺之田,都应还民!”

“王爷若想周王府不被假丈田亩之事所累,臣建议,主动捐田赐民。”

“至于能捐多少,还请王爷您来定夺。当然,王爷若不愿为之,臣将河南众省官的口供呈递京师即可,到时就看朝廷会如何处理了,恐怕到时不是捐田,而是抄田了!”

捐田赐民。

可比“阻碍新政,勒令退田于民”的名头要好听多了。

朱在铤面带无奈,咬牙说道:“周王府……愿……愿捐十万亩良田。”

听到“十万亩”,殷正茂微微撇嘴,道:“王爷,您就当臣今日未曾来过吧,告辞!”

说罢,殷正茂起身就要离开。

“殷部堂,十万亩不少了,周王府要养的人实在太多了,本王也有难处啊!”

殷正茂看向朱在铤。

“王爷,周王府作为河南最大宗藩,当下拥有朝廷赏赐、他人寄名,近年来兼并之田,共计约为400万亩(即四万顷),周王府的四十多个郡王,随便一个都能拿出十万亩良田,您……您这不是糊弄朝廷吗?”

殷正茂作为户部尚书,自然在来河南之前便做好了功课。

“是……是……有这么多,但……但养活的人也多啊!除宗族外,开封府过半的百姓都要靠我周王府生活,本王……本王……最多能捐二十万亩,且还是这次收割之后。再多,便让朝廷来惩罚我朱在铤吧,本王不相信朝廷能将我这个亲王一撸到底!”

涉及周王府的利益,朱在铤也变得硬气起来。

“六十万亩!”殷正茂看向朱在铤。

“不可能!”朱在铤果断拒绝。

“王爷,既然您如此果决,那臣便只能公事公办了。接下来,周王府所有非法兼并之田,一律充公,所有寄名于周王府之田,一律充公,外加臣将详查《玉牒》之上的周王府宗人名录,有不符合资格者,全部剔除,并将相关伪报者,交由宗人府重惩!”

听到此话,朱在铤顿时有些怂了。

假丈田亩之事,他作为亲王,还能硬扛。

朝廷真将他撸掉,所有的藩王都会为其求情,毕竟他们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但若详查《玉牒》名录,那周王府涉案者就不是一个两个了。

特别是在隆庆朝。

假冒名额争抢朝廷宗禄的事情,所有宗藩都在做。

朱在铤犹豫了一下,伸出三个手指。

“三十万亩吧!”

“六十万亩!”

“四十万亩!”朱在铤伸出四个手指。

“六十万亩!”

“四十五万亩,不能再多了!”此刻的朱在铤,嘴唇都在颤抖。

殷正茂缓了缓。

“五十万亩!但需要有一个前提。”

“什么前提?”

“王爷需命令河南所有宗藩向朝廷捐田,另外上奏请愿大明所有宗藩都应向朝廷捐田,以表对河南丈田的支持!”

“这……这……这不是让天下的宗藩都骂本王吗?”

“王爷您与他们各居藩地,又见不到面,何惧被骂?您如此做,听不听到骂声,臣不知,但全天下都会听到陛下表彰您的声音。”殷正茂面带微笑地说道。

朱在铤缓缓坐在椅子上,认真思索起来。

半盏茶后。

“殷部堂,此事容我与宗族之人商量一番,本王当下还难以做主!”

河南周藩,以朱在铤为大。

但其下面还有四十多个郡王与数千个镇国将军、辅国将军的同宗。

这五十万亩良田,自然是分摊到每个人手里。

他需要召集这些人讨论一番。

殷正茂拱手道:“那麻烦王爷在三月十四日黄昏前,给臣一个答复吧,另外,谁不同意,这个假丈田亩的主谋就是谁,这点,臣是能做主的。”

朱在铤点了点头。

殷正茂所言不假,他若想借假丈田亩之事对付周王府,周王府接下来的日子绝对会越来越艰难。

……

片刻后。

殷正茂走出了周王府。

五十万亩对整个周王府来说,并不算多。

均摊之后。

一些宗藩最多是将手中的银筷子变成竹筷子,完全不影响他们喝酒吃肉。

殷正茂非常有信心,朱在铤会依照他的要求去做。

接下来。

他需要做的就是一边等消息,一边去审一审那些省官们。

河南的这些省官,太在乎个人仕途,太想既能完成朝廷任务,又能不得罪宗藩。

结果他们得罪了最不能得罪的群体:河南百姓。

他们若有殷正茂这种计策,稳稳拿捏朱在铤,也不至于被免职软禁。

他们被朝廷撸掉,已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

三月十四日,近黄昏。

周王府朱在铤派人向殷正茂传话:一切依照殷部堂的意思办。

殷正茂不由得大喜,朱在铤还是妥协了。

此计若施行成功。

不仅仅是河南的田赋会增加,其它地方的宗藩也定然会捐出一些田地,使得百姓的日子好过一些,朝廷的日子也好过一些。

他功劳甚大。

“哈哈,今年的国库收入必将增加,老夫距离入阁又近了一步啊!”殷正茂的脸上满是笑容。

他如此尽心查案,为朝廷谋田,目的就是入阁。

大明官场有海瑞这样的“完人”,也有殷正茂这样的“老油子”。

其实无法说谁对大明的贡献更大,唯有放对位置,才能彰显出他们的价值。

而目前。

『记住本站最新地址 www.22biqu.com』
相邻小说: 天可汗回忆录 镜中世界管理员 军途:从一封征兵信邮寄开始 我的密教叔叔于勒 诸天恶兽,我以牛鬼蛇神为食 我在印度当老爷 末日旅行家 旧时烟雨 斗罗之本体为尊 年代:从跟女大学生离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