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旧是机巧美铃主导着气氛,笑吟吟地问起她们的工作。
而听到爱丽速子专注于运动科学分析与前沿康复技术,而大和赤骥则深耕于体能训练与伤病预防管理时,一直沉默用餐的安井弘一若有所思地抬起头。
他的目光在两人身上短暂停留了片刻,似乎在衡量着什么,随后又恢复了惯常的沉默,低头继续吃饭。
饭后,众人帮忙收拾好碗筷,安井弘一用毛巾仔细擦了擦手,目光再次投向爱丽速子和大和赤骥。
这一次,他带着一种更明确的、提议般的口吻开口道:
“如果二位的研究方向侧重于医疗健康……我过去在地方做了不少年训练员,书房里还留着些那时的笔记和病例记录。”
他的语气平稳,带着专业习惯的审慎:
“里面记录了一些地方赛事独有的特点,以及针对不同场地、气候和长期赛程积累下来的训练调整心得与健康管理经验。”
他稍作停顿,似乎在选择更准确的措辞:
“可能有些观点和记录方式现在看来有些过时,但我了些时间对比过,地方赛场因为环境、赛制和赛马娘成长路径差异,遇到的案例类型、伤病预防重点乃至康复手段的侧重,有时与中央赛道的主流情况并不完全相同。
“或许……里面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参考价值。”
他看着爱丽速子、大和赤骥,语气依旧克制:“不知道两位有没有兴趣随便看看?”
闻言,爱丽速子眼睛一亮,目光骤然锐利起来,闪烁着发现新大陆般的兴奋:
“哦?地方赛事长期跟踪的一手健康数据与适应性方案?库库库……这正是构建更完善运动生理模型和预测系统时最稀缺的实地样本!
“尤其是不同地域环境下的适应性调整记录……求之不得啊!”
她说着,嘴角勾起一抹玩味的弧度,若有所思地扫了旁边的安井真一眼。
大和赤骥也立刻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她坐姿更端正了些,认真回应道:
“非常感谢您的分享!地方经验往往蕴含着应对特殊气候、场地和突发状况的实用智慧,这种基于长期实践提炼出的应变策略,对我们完善赛前准备和风险管理体系非常宝贵。”
两人说着便起身,准备跟随安井弘一前往书房。
在经过安井真身边时,爱丽速子那意味深长的一瞥,以及大和赤骥脸上了然的神情,让安井真愣了一下,随即也立刻明白了什么。
父亲这看似平常的分享,或许正是用自己的方式,默默地、专业地为他和团队提供着支持。
而在他身旁,北部玄驹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看向安井弘一背影的目光多了几分激动和敬佩。
走向书房时,安井弘一的话匣子似乎也因为提到了专业领域而稍微打开了些。
他边走边补充道,语气也多了几分研讨的意味:
“比如笠松赛场春季多雨,黏土质跑道软硬变化大,对蹄铁和跑鞋的抓地力和踝关节负荷就是不一样的考验,配重和材质就得微调。
“再比如名古屋周边夏季湿热,长途前来参赛的选手容易有水土不服、食欲不振的情况,营养补给和电解质平衡的方案就需要微调。
“这些琐碎细节,尤其是关键数据,当年都零零散散记了些,待会儿我们可以详细讨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