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当皇帝开始危害社稷
“薛公!”
海玥疾步跨出翰林院大门时,寒风卷着血腥味扑面而来。
他顿住脚步,只见几名护卫正抬着副竹架缓缓行来,白布下隐约露出一只低垂的手腕。
哪怕心里有些预料,但当那染血的白布,真真切切出现在眼前时,他仍然感受到一股前所未有的悲痛与怒火,伸手扶住门柱,指甲深深掐进漆木之中。
薛侃是真正的儒家传统意义上的士大夫。
苟利社稷,死生以之,官声品性,皆令人钦佩。
历史上薛侃至少是活着出朝廷的,寿终正寝。
今日却死在了午门的廷杖之下。
海玥并不会认为,薛侃之死是自己的罪过。
自从踏入这个时代,无数人的命运,早已偏离原本的轨道。
若要将每个因变数而丧生之人的罪责都揽在身上,这样的负罪感毫无意义。
更何况他已经改写了太多事,救下了太多的人。
只可惜。
有些事情,改变得还不够。
远远不够。
另一边。
跟随尸身一起到来的,还有一个内侍。
颤抖的双手,扶着竹架,眼眶通红似要滴出血来:“主子……主子本意只是小惩……不料行刑之人不知轻重!”
“大人!父亲大人啊——!!”
闻讯赶来,哭天抢地的薛侃长子,顿时发出凄厉的质问:“行刑的是何人?”
内侍讷讷不敢回答,然后被围了起来,不得已间,将张佐与高忠的名字报了出来。
话音未落,翰林院众人已怒不可遏。
素来恬淡的林大钦都振臂高呼:“岂容这等贼子残害忠良,诸君可愿随我去乾清宫面圣!”
“愿意!”“当然愿意!”
并不整齐的叫好声中,大多数翰林都齐齐看向海玥。
同为翰林学士,海玥是真正的掌院事,无论是官职还是朝廷威望,都在薛侃之上。
此时目睹薛侃的惨死,愤恨者众,但也有心怀惊惧的,却是下意识地征求这位的见解。
海玥目光坚毅,掷地有声,简短的四个字响彻内外:“请诛国贼!”
“噢!!”
“诛国贼!!诛国贼!!”
瞬息之间。
怒吼声如惊雷炸响,震得宫墙簌簌。
数十名翰林的声浪汇聚成洪流,连守门的护卫都不由为之色变。
听到如此慷慨激昂的声音,内侍低垂的眼睛闪过一丝得色,悄悄退了出去。
交代的事情完成了。
“一切果然尽在陛下的掌握啊!”
……
“满朝臣子陪着一个日渐昏聩的君王,演这出荒唐戏码!”
严世蕃疾步穿过回廊,靴底在青石板上踏出急促的声响,飞奔进书房:“爹,薛公殁了,你不能再作壁上观!”
严嵩当了阁老后,推行新政改制,就不再是士林人人称颂的清流领袖,遭到了不少非议和抹黑。
但性情忠直的士大夫中,还是有许多人盛赞这位的品性,严世蕃认为那群人是需要争取的,所以一得到消息,马上来报。
然而刚入书房,他却发现,这位首辅父亲目蕴悲痛,狼毫在纸上如游龙走蛇。
凑近一看,竟是一篇祭文,笔力沉雄处墨迹透纸,转折间却隐隐带着颤抖。
“明目张胆于天子之廷,义气冲空,百折不挠,若有之死而不可回者,则其中之存,与平素之所养,一念真切,浩然刚大之气,无愧于天地,无愧于日月,无愧于鬼神!”
严嵩的书法造诣极高,和蔡京一样,在京师皆是一字难求,这篇祭文也是颇具感情,停笔之后,哀声长叹:“薛公之死,非独一人之殇!”
感念完薛侃的下场,严嵩缓缓转身,目光又如刀般刮过儿子面庞:“这便是强出头的下场,你可看明白了?”
“爹爹以为,这说明陛下依旧呼风唤雨?”
严世蕃不以为然:“儿子倒觉得,此事反而显得陛下日渐虚弱了!”
严嵩皱起眉头:“你在胡言乱语什么?”
“刚得的消息,翰林院众已入宫请命,要严惩行刑之人!”
严世蕃嘴角勾起一抹讥诮:“陛下往昔打死臣子,何曾需要这般遮遮掩掩?”
严嵩缓缓放下笔。
一方面越来越担心儿子的肆无忌惮,弄得现在书房里面都不敢有下人,生怕大逆不道之言被旁人听到。
另一方面,也不得不承认,这小子所言确实有几分道理。
陛下或许自己都感觉不到。
他变得越来越弱了。
并非权术上的手段。
而是心理上的懈怠。
换成二十年前的左顺门时期,嘉靖即便廷杖打死了薛侃,也绝不需要臣子背锅。
别说翰林学士,大学士都能倒在血泊中,他又正眼瞧过谁?
现在则变成了一味的制衡之术,一味让朝臣争斗,不愿再耗费精力,直接与群臣对决。
多了倦怠,更多了虚伪。
可在严嵩看来,这未尝不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