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最新地址:www.22biqu.com
笔趣阁 > 大明神探1546 > 第321章 架空伊始

第321章 架空伊始

可事实上,绝没有想象中那般乐观。

海玥在等待一个消息。

一个来自于东南的消息。

终于。

当东南的战报呈上兵部,孙维贤的私信同时抵达了家中,海玥展开信件,露出喜色。

“成了!”

汪直以双屿岛掌柜身份为掩护,提出聚武大典,贼首许栋认同,传贴四方,欲在沿海的倭寇势力中,选出七位海贼王,齐聚双屿之岛,再从中推举出真正的海王,号令群雄。

倭寇大小势力零零散散,恐有上百之数,其中还真有八九个公认的大势力,一听说要选出七大海贼王,或亲至,或派遣亲信登岛,都要参与这一场盛会。

没办法,双屿岛本就是贸易销赃的头号选择,倭寇的势力大小更与名声息息相关。

一旦成为大海盗,每日里投奔的人数都会源源不绝,反之则会被迅速吞并。

所以即便对双屿岛的号召感到不满,也不敢不凑这份热闹。

不然就会沦为小鱼和虾米,被大鱼一口吞下。

由此。

岛内倭寇、海贼、佛郎机人混杂,许栋踞中军帐,许氏四兄弟分守四寨。

汪直周旋其间,暗记水道、兵力、火药库方位,密信由渔船递出。

传至海瑞所统领的浙江明军,与孙维贤所指挥的南镇抚司锦衣卫手上。

万事俱备,里应外合。

水师突袭,火船封港。

众倭大乱,许栋持刀拒战,中箭坠海,尸首三日后浮出。

许氏兄弟或战死,或自焚,无一逃脱。

聚集岛上的积年倭酋大小三十余伙,多数被围歼。

战后清点:

焚毁船只八百余艘,缴获火炮两百二十门,硫磺、硝石无算。

一战重创了东南沿海的倭寇势力。

捷报第一时间传向兵部,此时恐怕整个朝堂都被惊动了。

海玥很高兴。

倭乱是嘉靖朝的一大痛楚。

历史上看似涌现出胡宗宪、戚继光等一大批能臣干将,但背后的牺牲与地区的糜烂,更是触目惊心。

如今他于十年前就开始安排,终于将损失降到最低。

当然,如果说东南倭患就这么平定了,未免想得太简单了。

倭患的根本起因,是明廷荒唐的海禁政策。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你让沿海的百姓不下海,禁民船出海而独许官舶,岂非绝人生路?

别说现在已是立国一百多年的时期,纵使是洪武年间,开国鼎盛之际,兵强马壮之时,朱元璋的海禁政策都无法贯彻。

后来几朝更是沦为废纸,偏偏到了嘉靖时期,又重新严格执行,这才令倭寇飞速膨胀,由此形成恶性循环。

现在看似消灭了一大批海贼头目,极大地重创了沿海倭寇,但用不了几年,沿海的倭寇组织又会膨胀起来,新的一批首领会脱颖而出,重新开始烧杀抢掠。

治标不治本。

所以历史上倭寇真正消失,并非胡宗宪、戚继光等将领灭倭多么得利,而是后来海禁又放开了。

朝廷重新回到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时期,再也不约束沿海渔民入海,也不禁绝民间的贸易往来。

倭寇就自发地消失了。

现在同理。

当消灭了倭寇的同时,应天巡抚徐阶、浙江布政使司左参议海瑞、浙江巡按御史胡宗宪,连带着东南三十五名官员联名上书《请复市舶疏》。

奏疏以“恤民困、绝寇源”为由,请重开浙闽市舶司。

疏中不言“开海”,但列实证——沿海贫民“十户九渔”,禁海令下竟成“十渔九盗”。

又算浙闽岁亏税银七十万两,皆因走私猖獗。

最末引永乐旧例,称市舶司本为“怀柔远人”之制。

通篇未提祖制,然笔墨所至,俱指海禁之弊。

这些官员并非都是一心会的成员,而是各派皆有,都是看清了如此下去的祸患,这才联名上书。

海玥等的就是这个。

以开海禁为利益驱使,这才有了操作的空间。

关键是他能断定。

那一位绝不会承认自己的错误。

“好一个‘恤民困、绝寇源’!”

“双屿倭寇方平,便急着替海商张目?”

“啪——!!”

朱厚熜将奏疏掷于案前,看着那在烛火下泛着暗光的封皮,眼神里森冷难言。

一并奉上的永乐年间《市舶则例》,早早被一脚踹翻,满殿伏地屏息,左右噤若寒蝉。

这段时日,陛下对待下人越来越苛刻,脾气也愈发暴躁了。

“拿祖制压朕?”

“当年宁波争贡之乱,倭刀都架到金陵城墙上了,是朕禁了市舶司,才能让四海升平!”

“如今竟还敢说海禁愈严,通番愈利……”

朱厚熜越想越气,恨不得抓起奏疏撕成两半,让碎纸飘进炭盆,青烟扭曲如蛇。

可这等行径似乎更证明了,自己难以反驳。

深吸一口气,他选择留中不发,却也冷冷地道:“告诉严维中,莫要整日糊涂,这等奏疏当早早否了,莫要再拿来污朕的眼睛!”

(本章完)

『记住本站最新地址 www.22biqu.com』
相邻小说: 你们都知道未来? 大圣座命 都重生了就别结婚了吧 韦小宝玩转三国 菇真人 东京租借男友,她们怎么当真了? 乱世英雄 1900:游走在欧洲的物理学霸 财富自由后,她们献上了忠诚 亮剑:我带李云龙打富裕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