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你选的嘛,嘉靖!
黄锦提着新熬的参汤,走在回廊上,神情有些失落。
短短大半年的时间,他圆圆的脸庞不再。
肉眼可见的削瘦了许多。
只因宫变弑君的小火者周顺礼,曾经受过他的恩惠。
甚至顺礼两个字,都是他取的。
事实上,黄锦由于心肠好,常常照顾宫内的小内侍,受过其恩惠,得赐姓名的不在少数。
可偏偏那个贼子伤害到了龙体,是宫变的首恶之一。
这个消息一经传出,风向立刻变了。
众人猜忌纷纷。
暗地里传,这位自从兴王府时期就服侍当今天子的大伴要失宠了,至少风光不再。
关键在于,陛下并未出面否认。
置若罔闻,任由消息传播。
如此一来,黄锦在宫中的势力大衰,许多原本追随他的干儿子们,纷纷转投了别的公公麾下。
司礼监之中,更是斗得激烈起来。
黄锦的性情本就不适合这种尔虞我诈,之前嘉靖信重时,还能凭借宠信掌控局面,现在已是力不从心。
事实上,黄锦对于权势并无多少眷恋,他挺知足常乐的,只觉得一个残缺之身,能够服侍好主子,一辈子也就过去了,用不着什么滔天权威。
可现在,与其说是失望,更觉得心累。
“唉!”
长长叹了口气,黄锦收敛心思,捧着新煎的参茶,一路来到文华殿外。
殿内传来主子的声音,竟比平日多了几分人气。
“卿言州县积弊,可曾想过根源何在?”
“在天子。”
“嗯?”
“洪武年间设黄册,本为均平赋役,而今官吏上下其手,竟至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此非当今天子之过,却是当今天子之责!”
换成以前,黄锦会很震惊。
他何曾听过臣子敢这么对主子答话?
可里面的那一位,似乎又不出奇了。
朱厚熜不是第一次听海瑞讲学。
最初黄锦不在,只是听别的内侍提到过。
这位海学士的弟弟,原本在地方剿灭倭寇,立下汗马功劳,回京理应高升,至少也是都察院的佥都御史,前程远大。
结果就因为一封请开市舶司的奏疏,触怒陛下,以致于回京只得了个翰林院侍讲学士。
不过侍讲学士有机会面圣,陛下还真的选他觐见,当真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原以为这位理应感激涕零,逢迎天子,结果当天的讲学,就让陪侍的内侍们捏了一把冷汗。
海瑞的讲学内容并不多,基本是君臣问对。
但这位的回答,既不像某些臣子战战兢兢,也不似寻常谏臣慷慨激昂,就是平平淡淡,却又掷地有声,让人难以忽略。
而且不知怎的,越说陛下脸色越难看,偏偏还没有停下,讲学的时辰比起以前还要长些。
第二次讲学时,黄锦侍奉在边上。
他听不太懂那些儒家经典,却也知汉文帝是贤君,主子极为推崇。
君臣两人似乎围绕汉文帝展开讨论。
而主子的声音越说越轻,像在咬牙,蕴含着怒火,却又不得不忍耐。
等到海瑞告退,主子竟是猛地将桌案上砚台砸了出去,胸膛剧烈起伏。
如今则是第三次见海瑞。
立于殿外,里面没有摔杯掷砚的动静,但也有御掌拍案的闷响。
黄锦实在忍不住好奇,继续凑近细听。
“薛公死于廷杖,天子死于史笔。”
就这一句话,让他手中的参汤晃了晃,险些打翻,赶忙缩回身子,凝神等待。
不知过了多久,一道清癯身影徐步而出,神色澹然如古井无波,竟不见半分涟漪。
等到黄锦走入殿内,发现御案后的主子,指节已攥得青白,脸上的表情有些扭曲,却又强行压制下去,不让外人得见。
明显破了防。
黄锦轻轻奉上参汤,终究还是关切对方的身体,低声道:“主子,咱别见这个人了……”
“你这奴才,知道什么!”
朱厚熜勃然大怒,猛地将汤盏扫落到地上。
自从见了海瑞,朱厚熜陷入到一种奇怪的情绪里。
他怎么敢这么对自己说话?
他不怕死么?
唔!确实是不怕死的!
但又不是简单的死谏!
越想越气。
越气越想。
偏偏还要见。
因为双方是在辩论。
之前薛侃属于自说自话,将自己的那套理论告知君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