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王信输了
左云县。
西军总兵府。
其实就是以前王信办公的场所,原来的参将府。
王信一切从简,整个参将府更像个普通的民房。
现在换了块牌匾,虽然升格为了总兵府,在很多人眼里依然充满了寒酸。
“噼里啪啦。”
账房中几名账房先生拨弄着算盘,小小的珠子和主框,发出了美妙的声音。
平平无奇的小物件,却起到了辅助人闹的不可思议的功效。
此时。
案几后静坐的周文黑着脸,让整个屋子更加沉寂,连他的亲信幕僚也不敢胡乱多言,催促着账房尽快把今年的账目算出来。
大同军镇名册兵额营兵三万,民兵九万。
实际上一半不到。
永兴军能有四千营兵就算公正严明了,根据周文的了解,以前冯庸在的时候,永兴军的家丁的确超过三千,甚至有四千之多。
现在嘛,四千没有,三千还是有的。
民兵有个两三万的样子。
大同西军的营兵倒是多,竟然有整三千之数,加上满额的民兵,高达一万二千兵。
刚成立不到三年的大同西军,底蕴已经超过冯胖子在大同积蓄二十年的一半,用了三年的时间,走了别人十年才走完的路。
而且冯胖子是节度使,吸取的是整个大同军镇的资源。
反观王信,他刚来大同的时候,只是刚刚提拔起来的普通参将。
王信的本事,周文已经很佩服,不过这些便宜自己了,虽然此人必然留了很多后手,不过周文并不担心。
人走茶凉。
一切不过是时间问题。
不过张阁老无法给自己太多时间,但是有张阁老的帮助,一年之内拿不下大同西军,周文认为自己可以自杀谢罪了。
人——怎么能无用到这样的地步呢。
“从去年十月到今年十月,经过查账可以确定,从朝廷和地方一切来源,大同西军收到的钱粮折价不到十二万两银子。”
一名文人和账房确定之后,严肃的来到周文身边。
“我不该意外的。”
过了片刻。
周文突然说了句莫名其妙的话。
“是啊。”
文人也变得惆怅。
大同西军每年的军费合计在十六万两银子左右,如果遇到战争,费用往往要翻一倍。
正常情况下。
大同西军应该像隔壁大同的永兴军一样怨声载道。
去年。
大同军镇打了一场大胜仗。
光行军就走了好几千里,人人都喂饱了一肚子的风沙,苍老了几岁似的。
开拔银,赏赐银,功劳银,犒赏银,抚恤银
结果朝廷改革。
没等来赏赐,先遇到的是裁军,更过分的是军费还在拖欠着,光说裁军,裁了人家把拖欠的军饷补足给别人也行啊。
可谁都知道不可能。
如果朝廷有银子还会裁军?
正是因为没银子才裁军,结果倒好,裁军还要多发银子,那还裁个什么军。
整个大同军镇闹翻了。
不光是大同军镇在闹,别的军镇也在闹,只是大同军镇怨气最大,谁让大同军镇去年刚刚打过仗呢,拼了命换了这样的结局谁能甘心。
幸亏朝廷心里也有数,这次裁军唯独大同西军受到的影响最少,并没有强硬的要求。
可也只能尽人事而已。
终归还是要钱粮来说话。
按照周文的计划,别处他管不着,大同西军一万二千人就养了三千营兵,实在是有些多了,不过这些都是宝贝,自然是不愿意丢手的。
张吉甫也支持。
朝廷再怎么缺银子,每年挤一挤总能挤出来,不缺周文的一份。
所以在朝廷正常拖欠之外,内阁可以独补周文一年几万两银子的军费,可见张吉甫为了培养自己的嫡系,的确是拿真金白银。
如以前金陵应天营的刘齐,现在调去京营北军,每年也是给了不少钱。
几万两银子到了手里,出去要见效果。
什么效果?
当然是把大同西军控制住。
“也就是说一个聚众昌,一年里给大同西军提供了不下于十万两银子。”周文不敢置信的问道。
“恐怕不止十万。”
周文的亲信幕僚脸色同样难看。
这般比较下来,周文手里的五六万两银子还不到人家的一半。
难怪聚众昌在大同耀武扬威,有时候周文都想动手收拾一下,幸亏忍住了,这帮大户现在不光朝廷有人,手里有钱,还有枪杆子撑腰了。
“本镇以前见过王信,看上去性子沉稳,怎么做起事来乱弹琴。”
周文板着脸抱怨。
大同西军众将面对周文的时候非常团结,让周文无处下手,然后一个聚众昌形成了一股势力,同样令周文动弹不得。
有种面对刺猬的无力感。
“杨先生认为接下来该怎么办?”
“急不得。”
那名亲信幕僚缓缓开口。
周文面色恭敬,这名幕僚名气极大,原是周阁老的文书,有他的帮助,自己省了很多功夫。
“只怕张阁老那边催。”
周文脸色更黑,虽然知道幕僚说得对,但是心里忍不住的担心。
“镇台大人越急,他们越是紧密抱在一起对抗镇台,镇台越是不急,越是不动他们,他们自个都会闹起来,到时候镇台不费吹灰之力。”
“万一?”
周文面露迟疑。
大同西军不像别处,周文心里没底。
那幕僚信心十足。
“利益动人心,何况还牵扯到大同的那几家,不光镇台盯着西军,这块肥肉,想要吃到嘴的不少,其实镇台有帮手。”
“哦?”
“大同的这几家与镇台利益并无冲突,可以联合起来,各取所需。”
过了片刻。
周文认可了幕僚的计策。
进展太慢,万一误了张阁老的事,张阁老就算看在周阁老的情分上不动自己,日后也不会大用自己。
大风险大机遇。
这样的机会可遇不可求。
既然遇到了,光一个人总兵的位置,周文并不愿意止步。
说来也巧。
外头有人急忙进来通传。
“刘游击来了,急着见镇台大人。”
“让他进来。”
周文意外的看了眼幕僚。
刘通前几日离开归云城,周文是知道的。
不过去何处,刘通并没有告知。
经过打听,周文知道刘通是去了威远关,最后又跑去大同,具体什么原因,周文虽然不清楚,但是和幕僚商讨过,总不是因为内部的事情。
大概就是汤平与赵雍之间的矛盾。
两人的不和,大同知情的人很多,几年前赵雍还在雁门关的时候,两人就互不信任,因为王信在的原因,两人才没有闹。
“机会来了。”
那名幕僚胜券在握,算无遗策的提醒周文。
“杨先生对人心的算计,本镇佩服的五体投地。”
“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