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 状元郎
当日下午,张贴黄榜。
程驷举一人前来观榜,王阳和另外一个宿松考生,都已经在上月末就坐船回去。
会试都没考过,继续留在荆州也没什么意思,反而还要负担在荆州的高消费。
虽然聂宇从没说过要定都荆州,但汉王府确实就在荆州,而且荆州又是沟通湖广二省的战略要冲,还盘踞于江汉平原。
荆州老早就已经不是都城,而胜似都城了。
就算未来大汉迁都到别地,荆州估摸着短时间内,发展水平都掉不下来。
程驷举这些新科进士能留在荆州,全是靠着官府安置的驿馆,提供了免费住宿,而会试落榜者则都要限期内搬离。
对了,驿馆是管住不管吃的,要吃饭得自己带钱,还有闲时出门摆摊。
这也是古代科举才有的盛景,可以在会试期间看到诸多平日里的举人老爷,在大街上摆地摊卖东西,卖的都是家乡特产。
甚至于有少数考不上进士的水货,专门年年都进京赶考,好帮着家乡变卖特产商货。
因为读书人进京赶考有官府发放的凭证文书,可以不用交过路税,还能更过分一点,免费役使驿站的民夫、官船、车马。
“不要中,不要中!”
三甲黄榜优先张贴公布,榜下都是来观榜的士子们,在那里祈求默念。
他们已经过了殿试,不论怎样都是新科进士了,自然是不希望出在排名最靠后的三甲榜,三甲只有同进士出身。
一个同进士虽然还是进士,但跟进士已经差了太远,授官肯定也是按末流来授。
程驷举同样也在心中默念:“不要有我,千万别有我。”
睁眼扫看过去,三甲榜上仅有三十一人,没有自己的名字,甚至没有安徽籍贯进士。
程驷举顿时大舒口气,他这边舒了口气,而别人就没那么好运气。
一个叫刘之纲的湖南士子,看着自己只是位列三甲榜第三名,不免有些失望,但又很快重拾起心情。
三甲确实低了,哪怕三甲第一,都很低了,只有同进士出身,授官起步必然比二甲、一甲进士低。尤其聂宇还严格限制了科举进士的授官品级,一甲、二甲还能好些,三甲进士最多只能做那从九品的小官(镇长从九品)。
好在大汉不是伪清,大汉做官,哪怕品级再低,也能靠政绩慢慢往上爬,同进士出身与进士出身不会区别对待。
三甲榜很快看完,看榜士子一下少了三分之一,都是三甲榜的同进士,只留下十多人继续陪朋友同窗看榜。
又是二甲贴出。
程驷举凝神屏气,闭眼好久从二甲最后一名开始看,一直看到了二甲第八名,终于看到自己名字。
虽有些怅然若失,但总体还算满意,一甲前三不是常人能随便祈求,必定是要言之有物,有着真材实料,能够力压天下才子。
程驷举觉得自己能中二甲第八名,已经算是很厉害,运气很好了。
确实运气很好,要是他知道自己原来被内阁众臣评在了三甲,还是汉王阅卷后才破格提到了二甲第八,怕不是都要当场在心底发誓,要对大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了。
事实上,现在也是差不多,二甲进士就是进士,不是什么同进士。
这是何等的殊荣运势,自己在伪清那里连乡试都考不过,到了大汉却能一举高中二甲第八名。
程驷举此刻已经全然忘记,自己决定来大汉参加恩科的初心。
汉王要分他们的田,那就分呗!
自己已经中了进士,马上就是大汉的朝廷命官。
雷霆雨露,都是君恩。
大王分他们家的土地,那都是大王的恩典,他们为人臣者当感激涕零,怎么能生出怨愤呢?
程驷举还在胡思乱想,那边负责贴榜的文吏,终于拿出最后一张黄榜。
“一甲及第!”
“探,邓公显鹤,湖南新化人。”
邓显鹤缓缓从看榜士子中挤了出来,脸上表情意气风发。
旁人看到探郎居然这么年轻,全都颇为诧异。邓显鹤今年才二十三岁,就算放在这些同科士子里,都算是最年轻的那一档了。
站的比较靠前的程驷举,刚刚还在暗自兴奋窃喜,此时见到探居然如此年轻,顿时心中颇为感叹。
天下英才果然是如过江之鲫,何其之多也!
别说天下英才了,这次还是两湖加三分之一的江西,这点英才都是他完全考不过的。
“邓显鹤……楚南邓显鹤?你就是之前邸报辩会的楚南邓显鹤?”
有士子觉得这名字颇为耳熟,仔细回想后猛地想起,这不是他们之前看过的邸报辩会上的家伙。
明明只是一介籍籍无名的小辈,却靠着一篇文章公然开团,把原本辩会核心的男女之辩、三纲五常,给引到了程朱理学以及儒家经典的解释权上。
因为邓显鹤这位今科探郎,直接否定了程朱理学的核心论点“存天理,灭人欲”,又进而否定了理学的“天理”规则。
不论过去的程朱理学,还是王圣人的阳明心学,二者本质上还是一体两分,都是以“天理”为学术核心。
而邓显鹤则在文章里主张“天理”虚无缥缈,更是在后来的几篇文章,直白点出理学是在“以理杀人”。
“原来阁下就是楚南邓显鹤,在下湖南宁乡县,袁氏名曜。”袁名曜上前微笑拱手。
袁名曜也曾看过几篇邓显鹤的文章,对邓显鹤的奇谈怪论虽有异议,但也认同邓显鹤的部分观点,比如士子不该穷究天理人心,而应当先经世用,再与文艺。
有了袁名曜带头,周围本来有些尴尬惊疑的士子,纷纷上前道贺。
能来参加恩科,还能成功考过了会试的士子,自然没有太多迂腐顽固的。
“恭喜邓兄!贺喜邓兄!”
“同喜!同喜!”
邓显鹤已经高中探,之前还被汉王亲自召见过,未来保底都是前途光明。
已经考上进士的这些士子,自然是要好好拉近关系。
至于奇谈怪论,那都是汉王喜欢的。汉王喜欢,那能叫奇谈怪论,分明都是真正显世之学。
邓显鹤对此倒也不觉虚伪,反而非常高兴,他年幼偶获船山先生遗作,之后便被其吸引而难以自拔,开始潜心研读学习。
去年的邸报辩会,邓显鹤下场参与实属意外,他确实是来参加大汉恩科的。既是想看看自己学问学的如何,也是想看看这大汉到底如何。
没想过居然能带来这么大的影响波动,甚至惊动了汉王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