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汉军到底已经不是封建军队了,而是聂宇利用近代化制度改革过,就连基本操练都是模拟近代化军队的操练,早就没有了封建军队的那种高压松散。
英和带来的数万清军,确实是上过了战场,打过白莲教和山西义军,战力比之寻常清军要强了不少,里面甚至还有凶悍闻名的索伦军。
可战力再强,基本的军事素养差距摆在那里,不是简单上过战场就能弥补。
就说现在黑夜下的集结军队,汉军和清军对比的速度效率,就完全不是一个级别。
清军这边,几个满洲八旗的都统军官还在叫骂呼喊着,士卒们也是相互推搡着往坍塌的城墙跑过去。
跑过去的路上,许多清兵事实上都还没搞清楚状况。
攻城的汉军这边,汉军前锋已经在有条不紊的推着云车、壕桥等各种攻城器械,举着火把稳步前进。
炮兵营的速度也不慢,已经推着加农炮来到壕沟后的土制炮台。
虽然是黑夜,但汉军炮兵们都是轻车熟路,将炮车推上炮台固定,而后也不用太多瞄准,纯靠肌肉记忆,还有徐州城的亮光。
放入炮弹,填装火药。
“点火,开炮!”
“轰轰轰!”
汉军大炮一轮齐射。
汉军兵力虽然只有不到一万,但白楠带着第二师北上,可是也带来了第二师的大部分火炮。
要是再加上杨芳本身带过来的二十门大炮,汉军的大口径火炮数量已经达到了足足三十门。
当然,对比清军的红衣大炮,数量上实际还是有些不够。
毕竟,英和南下可是带了接近五万大军,红衣大炮数量不算太多,但也有几十门了。
不过,大炮比清军少没关系,火力够强就行了。
三十门大炮狂轰,完全不用怎么瞄准。
“嘭!咔~啦啦!”
大部分炮弹打空,但还是有五发炮弹运气很好,两发炮弹命中城墙,三发炮弹击中女墙。
而且,因为清军得到英和的紧急集结命令,所以女墙后面的清兵此刻站的都非常紧凑密集。
这一下,三发加农炮弹打下来,徐州城的女墙压根挡不住,直接被炮弹冲烂。
炮弹动能不减,继续砸向后面来不及躲避,甚至都没反应过来的清兵身上。
即便现在还是黑夜,那穿着甲的八旗兵,连人带甲被高速飞行的炮弹撞烂,血肉内脏横飞,甚至还溅射到了身边同袍的脸上、嘴里。
“呕~”
“快跑!”
“南蛮子开炮了!”
三个被炮弹命中的城墙,瞬间陷入到了小股混乱当中。
八旗兵又怎样?八旗也是人,是人就会恐惧,尤其现在还是黑夜,士兵精神最为紧绷激动的时间。
这是任何时代都有的通病,士兵常年在外打仗,面对随时会死的战场,心理压力都非常大。
这种压力放到平时,可以被严厉的军规压制。但一到晚上,劳累一天最疲惫,军规也是最为放松的时间,往往最容易出现问题。
现在,这些八旗兵便是如此,先是被汉军的棺材炸城墙给惊醒,接着又是得到英和命令,大半夜没头没脑的集结。
还没集结完成,忽然汉军就开炮了。
一炮就命中女墙,打死了他们好几个人。
没错,三发命中女墙的炮弹,打死的清兵都不超过两手之数。
英和发觉了士兵的哗乱,反应迅速的派出亲兵前往弹压,同时又给炮队下令:“快些开炮!不能让南军一直打我们,快反击,开炮!”
“轰轰轰!”
连番命令下达,清军这边也跟着开炮了。
面向汉军大营的城墙,同样接近三十余门火炮开炮。
然后……
没有然后了,大晚上的完全看不清有没有命中目标。
跟汉军对比,清军除了火炮数量更多,大炮的威力射程比不上汉军,打的还是移动靶,瞄准全看城外哪里有火把光,炮弹落到哪了压根看不见。
“轰轰轰!”
清军刚开过炮不久,汉军接着继续开炮。
这次没有瞄准清军的炮位,因为确实看不见,只是继续朝着徐州城墙狂轰,掩护前面的攻城部队。
“轰轰轰!”
清军这边跟着快速填装开炮。
双方炮队你来我往,轰的没头没尾,互相不清楚战果。
清军城墙这边,好在哗乱是在城墙上发生,士卒大部分都是清醒,所以很快就被弹压下去。
城外,汉军攻城先锋在后方炮队掩护下,已经推着攻城器械,来到了徐州城下。
一来才发现,徐州城墙确实已经坍塌,还刚好形成了一个可以爬上去的陡坡。
带队的一个汉军指挥使大喜:“哈哈,果然塌了。儿郎们,随本镇一起,杀上去!”
“杀!”
“杀清狗!杀鞑子!”
“大汉万胜!陛下万胜!”
数十汉兵挺着长枪开路,就沿陡坡往上冲杀。
“砰砰砰!”
冲到一半,陡坡上传来一阵枪响。
前排汉兵当场被射倒三个,又顺着陡坡滚下去。
那指挥使先是一惊,连忙喊道:“盾兵上前!给我顶住,长枪兵后撤!”
“火铳营呢?给我补上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