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7章 御驾亲征
杨芳本以为清军要跟自己拼命,还准备见识一下北方八旗和索伦军的厉害。
结果他连裤子都脱了,清军居然不跟他打了?
英和哪里还敢跟汉军打仗,汉军可是都用不知道什么办法,把徐州城墙都给弄塌了一块。
而且,汉军的攻城厮杀实在太狠了,就连他部署在断城防线的新式火器营,面对汉军火器愣是毫无还手之力,一个照面就被瞬间打崩了。
那这还怎么打?
英和又不是莽夫,就算之前还没拥兵自保的想法,他也万万不会把主力浪费在徐州的消耗战上,关键这还不保赢。
为了掩护自己逃跑,英和专门在内城留下了收拢来的7000多八旗军作为诱饵掩护,又分出1000索伦兵监督助战。
可惜,没什么卵用!
汉军的大炮一轰上来,那些八旗军只是惊惶逃窜,留下的1000索伦兵则是干脆直接开了城门投降了。
“你说你们的大帅、伪清江北总督英和已经跑了?”杨芳瞪大眼睛问着眼前的索伦降将哈达(岩石)。
哈达说着一口流利的京片子口音:“确实已经跑了,不仅跑了,还要我等索伦部勇士,为他拿命掩护逃走。”
“……”
杨芳忽而又问:“你刚才说你们是满清的索伦部,现在要投靠我大汉?”
杨芳真正想问的,应该是索伦部大名鼎鼎,作为满清手里的王牌精锐,怎么可能说投就投,这都还没正式开打呢!
哈达似乎听懂了意思,顿时满脸愤恨道:“将军,满洲人对我们索伦部予取予夺,不许我们索伦人耕种、游牧,以前曾有好官教我们种地,但满洲人的皇帝知道后大怒,反而下令把我们的土地全部毁掉,还调走了(杀了)那个教我们种地的好官。”(出自《清实录》记载:“(索伦)专习耕作,恐日久本业俱忘,于边疆无益。”)
“我们索伦部虽然被满洲人编入八旗,但我们这些索伦人,不许参加满洲人的科举,不能随便踏足关内汉地,只能穿兽皮、鱼皮,住草棚屋子,茹毛饮血的跟野兽搏斗。”
“几十年前,满洲人的雍正皇帝给了我们索伦人火枪,火枪很好用,可以让我们更好去打猎,改善我们的生活。但后来的满洲皇帝乾隆,见到我们使用火枪,怕我们不再敢拼命,就又将火枪全部收回。”
“没有了火枪,部族的勇士不止要茹毛饮血,还要拿着刀剑跟野兽拼命。不知道多少勇士死于野兽之口,这些满洲人对我索伦部,便是视作奴隶工具,而只有他们满洲人算人。”
“如今,满洲人自己打不赢了,要我们索伦人给他们卖命,那我们自然也可以不为满洲人征战!”
好嘛,说了一大堆,真正核心的就最后一条,满清要不行了,所以索伦部也撂挑子不干了。
当然,主要因素还是满清太不当人,拿索伦部当狗就算了,愣是让人混的还不如狗。
索伦人又不是脑子有问题,这还能不痛恨满清就有鬼了。
用人口来说话就是,清初皇太极那会,黑龙江的索伦部族人口约莫有着十万,到了现在的乾嘉时期,已经不足两万,人口直接锐减80%。
这还没算上索伦部繁衍的人口,两边对冲消耗的话,真就是生的人口赶不上送的人口。
我大清就是这么牛逼,王牌部队的索伦兵,差点被干绝种了。
哈哈。
听完对方解释,杨芳自己都有些不好评价了,想了想说道:“你要投降,那也不是不行,把这些一起投降的鞑…-八旗兵俘虏全砍了,本帅就许你们索伦部投降。”
说白了就是纳投名状,实在是这事太过于离谱,之前让杨芳都有些忌惮的索伦军,居然都没开打就先投了。
按照汉军的规矩,遇到清军这边的八旗兵,都是一律咔嚓了事,俘虏什么的完全不用留,留了也是浪费粮食。
这种废物一样的东西,砍了拿来肥地是最好的去处,真要留下一些苗子,万一后世给他们翻身洗白了咋办?
杨芳本着不浪费的原则,索性就先留了下来,等回头陛下来了,再请示陛下亲自定夺砍留。
把那哈达打发下去砍脑袋,对于已经趁乱突围逃跑的清军,杨芳没有再去追击管他们。
一方面是他的兵力实在不够,又要弹压徐州城,又要到处救火安抚百姓,实在抽不出足够兵力再去追击了。
另一方面,现在天色已黑,连他自己带兵出去追击,都感觉有些不妥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