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佛门圣地双双喋血!
与此同时,洛阳城内,官府针对静念禅院的动作也开始了。
洛阳南郊,闻名江湖的静念禅院就坐落在此处,听名字只以为是几间禅院,但实际上,这里有大大小小数百间建筑,甚至还有通体以铜铸就的铜殿。
“踏踏!”
细密而又整齐的声音在街道上响起,一根根火把在夜色中十分显眼,远远望去,犹如长龙一般。
徐子陵一袭玄色道袍,俊朗的容颜在火光照耀下显得有些肃杀,他盯着面前的禅院,眼里浮现出回忆之色,昔年,自己与小仲初加入宋阀,不久后就被带去清剿佛门寺庙,在那里,他们看到了许多骇人听闻,毛骨悚然的事情。
饶是他们在市井中长大,见惯了形形色色的人,也不禁头皮发麻,也是那次,铸就了寇仲现在的杀性,自己面前的这座寺庙就是天下最显赫的佛门圣地。
若要正本清源,一改恶俗,静念禅院首当其冲,更不必说他们当年襄助李阀,更是在洛水之战派出了僧兵助阵,就算宋缺不追究,朝廷也不会放过他们。
偌大佛门,藏污纳垢,搜刮民脂民膏,即使站在门外,徐子陵也能隐隐看到里面的宏大建筑。
据洛阳中的百姓所言,静念禅院有七座大殿及一座阔深达三丈,高达一丈半的铜殿,所有建筑均以三彩琉璃瓦覆盖,色泽如新,铜殿前是以白石砌成,围以白石雕栏的平台广场,正中处供奉了一座文殊菩萨骑金狮的铜像,还有药师、释迦和弥勒等三世佛。
这些佛像彩塑金饰,颇有气魄,更有以金铜铸制的五百罗汉,个个手捏佛印,神情栩栩如生。
一想到这些,徐子陵不得不感叹佛门之财大气粗,光这一座禅院,若是将其查抄,光是所得精铜,都能铸造不少铜币,在这个时代,铜就意味着钱。
即便是洛阳皇城,也没有哪一座宫殿是纯铜铸造。
这一座禅院之奢华,比皇宫都犹有过之!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本身就与朝廷有旧仇,宋缺一统天下,不日即将班师回朝,洛阳官府自然要为君上分忧,先把这些小事办了。
这时,徐世绩领着一队士兵走过来,“道长,我们已经把这座禅院围的滴水不漏,绝不会放过一个和尚。”
徐子陵打了个道揖,沉声道,“有劳徐将军。”
就在士兵们将静念禅院围起来的时候,周遭街道的百姓悄然打开窗户,偷偷观望,能住在静念禅院周围的百姓都是非富即贵,佛门圣地周边的住宅,岂是寻常人能住的?
我佛不渡穷逼,自古有之!
越是有权有财的人对佛道之流越是信服,这些百姓之中不乏静念禅院的信众,此刻却都不敢现身,只因这是朝廷的意志。
在官府面前,有几个人敢自恃身份站出来?
他们礼佛不过求个心安,又不是狂热的信徒,这个时候如果出面的话,只会唯恐引火烧身。
数百年来,佛门已经在中华大地扎根,即便是以朝廷的力量也做不到完全禁绝佛法,就像是后世,即便那些人封禁了他的书籍,有意识的淡化他的存在,但他的思想依旧长存于世间,仍旧有无数人怀念他。
当然,区区梵教如何比得上他。
宋缺出蜀之后就停止了禁佛,当时的全部力量要用于攻城拔寨,抽不出精力,如今天下一统,朝廷终于能抽出手对付这些曾经的敌人。
借助朝廷的名头,消减梵门赖以生存的基础,官府的名声足以震慑这些普通的信众,没有了普通信众的信仰拜服,梵门的势力不说大幅削弱,至少不会再扩张。
见他回礼,徐世绩连忙避让,转过身,换上一副冷冽的面孔,来到静念禅院大门前重重敲打着门上的铜环,“开门,快开门!”
“砰砰砰!”
沉重的声音在夜色中回荡,静念禅院内,一众僧人汇聚到铜殿前的白玉广场,他们盘坐在五百罗汉前,默诵佛经,四处弥漫着肃然的气息。
广场前方,四位僧人盘坐在铜罗汉之前,他们穿着黄色僧衣,宝相庄严,周身弥漫着淡淡的佛韵。
其中,身形干瘦,面容悲苦的中年僧人轻声一叹,“这一天,终于来了。”
另一个面容更老的僧人沉声道,“想我静念禅院创立百余年,起起伏伏,为佛门中流砥柱,扶龙庭之事凶险无比,我早就劝过了空师兄,只可惜他们一意孤行,将院里高手带走,如今,偌大禅院,竟然只有我们四个可堪大用,无奈啊!”
“哼,这吴国朝廷有什么好怕的,师兄,我就不信院里僧众冲杀出去,不能夺得生机,难道我们非得受辱不成?”一个面相凶戾,目露冷光的僧人压着怒气道。
话音刚出口,方才出声的老僧当即喝道,“不惧,住口,你不要忘了,这洛阳城内还有一人,我们这些人就算加在一起,也不是那人的对手,你难道想让我们都死在这不成?”
那名为不惧的僧人眼里的凶光收敛,露出一丝恐惧,“不贪师兄,你是说那个人?”
不贪和尚轻轻点头,嘴角略有苦涩,“若非那玉道人横空出世,我佛门也不会一输再输,不惧,不痴,不嗔,你们三个记住,只要玉道人和宋缺在这世上一天,我佛门就只能俯首低头。”
时至今日,玉道人之名早已传遍整个天下,谁不知道江湖上三位大宗师都死在他手上,以往没有任何一人取得如此强悍的战绩,硬生生用三位大宗师的脑袋奠定了自己天下第一的宝座。
不惧僧人脸上的凶焰消散一空,神情也变得低落,“师兄,我明白你的意思。”
不贪僧人缓缓起身,眉宇间闪过一丝坚毅,“走吧,迟早要面对,这是我佛门的劫难!”
片刻后,在众多僧人簇拥下,四位僧人自静念禅院深处慢慢走出,他们来到禅院门口,目光扫过门外的士兵,最终定格在徐子陵身上。
“这位道友想必就是缥缈剑徐道友吧?”说完,四人双手合十,微微颔首。
徐子陵点点头,神色不变,“正是贫道,敢问几位名号。”
老僧沉声道,“贫僧不贪,他们是我的师弟,不嗔,不痴,不惧。”
缥缈剑,玉道人的招牌武功,此人就是玉道人的徒弟徐子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