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岱在看完诏书内容后,真的是诧异不已,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旋即便连忙又作拜于地,两手捧着这诏书说道。
他这倒不是刻意作谦虚之态,而是真的有点出乎意料,没想到自己竟然能够获封爵位。
虽然他日常接触时流不少都有爵位,就连国公都有许多个。但这些人本身就是大唐帝国第一流的权贵,并不意味着爵位就好获取。
唐代的爵位获取通常有三个方式,分别是因亲封爵、因功封爵以及因官叙爵,除此之外另有袭封、荫授、回赐等等。而后几种方式的前提是,你的家族中必须有人已经获取到爵位才可操作。
像是国公等高等爵位,要么是皇亲国戚、命里带来,想要凭功劳获取,难度则就非常的高。玄宗一朝因功授爵主要集中在唐隆、先天两个时间节点,原因也很简单,就是两场成功的政变。
张岱他爷爷的燕国公爵位,就是在先天政变后获封的。如果不是这样的大事,想要凭着一般性的功勋获封爵位则就要困难得多。
这其中最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郭元振,郭元振早在武周年间就先后担任凉州都督、安西大都护等重要的职位。
而其在职期间又进献离间计,促使吐蕃赞普逼杀了吐蕃大论钦陵,并使得钦陵所在的噶尔家族叛逃出吐蕃、向大唐投降,扭转了唐蕃对抗的整体局势。
在吐蕃与后突厥联合进犯凉州之际,郭元振又统率大军西进青海,逼迫吐蕃赞普向大唐请和。在担任安西都户时期,郭元振又妥善处置各种纠纷矛盾,可谓是功勋卓著的边臣宿将。
但即便是这样的镇边名将,郭元振也一直没有获得什么封爵。一直等到唐睿宗景云年间入朝担任宰相,他才因官入三品而叙封馆陶县男。
仅仅在两年之后,履极不久的唐玄宗再次发动先天政变,铲除太平公主势力。郭元振因与其事,获封代国公!
大唐的封爵制度就是这么吊诡,镇边多年、劳苦功高的边臣大将未必能够获得爵位,但只要跟着他们老李家玄武门唱名一遭,哪怕是家奴太监,也能一跃完成华丽进阶,获封国公、光宗耀祖。
张岱虽然勉强也算是皇亲国戚,但他这国戚关系实在是有点疏远,像他这种档次的皇亲国戚,整个大唐怕不是得有几万人,自然很难凭此获封爵位。
至于功勋的话,他连郭元振一根腿毛都比不上啊,更加不敢奢望能够凭此获得爵位。
同时大唐还有散官达到三品之后可以叙封爵位,但是叙封爵位最高只到郡公,开元名相之一的宋璟便叙封广平郡公。
当朝宰相李元纮则就在去年拜相的同时,叙爵获封清水县男。而另一个宰相杜暹,虽然已经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但是其散官还未达三品,所以便没有获封爵位。
由此可见大唐通过正常途径获封爵位之难,甚至有的时候就连宰相都难以获得这一殊荣,张岱离都东行溜达一圈再返回来,竟然便获封爵位,哪怕只是最低等级的县男,这也足以让他惊喜不已了。
“你这孩儿总是太过老成谦虚,我虽然也有偏爱自家孩儿,但总不会拿名爵公器来私作人情。你既能获封爵位,总有获封的道理。沿河兴造织坊,救济生民众多,此功若仍不赏,那些受灾州县官员又怎么会尽心赈济?”
武惠妃又笑眯眯的说道:“这一份手诏,只是先对你通知一声,让你有所准备。真正的封授,还要到月中望日大朝自往门下省领赏受封!”
话虽如此,如果没有武惠妃的这一层关系渠道,他就算做了再多事,怕也难以直达圣听,更不要说获封爵位了。
张岱小心翼翼将这手诏再装回锦囊贴身收好,心内自然是美滋滋的。这爵位虽然不高,但有和没有那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
获封爵位之后,他的社会地位也会获得极大的提升,尤其在一些礼节场合当中,更是可以和五品通贵同班进退。
武惠妃因知张岱方归不久,还没来得及回答便被引入了宫中,因此也没有继续久留他,将封爵手诏赐给之后,便让牛贵儿再将之引出大内。返回自家。
张岱行出宫门后,便见除了金环银环等一路相随的护卫之外,丁苍等留守家中之人也都来到了这里,且足有几十名壮卒。
虽然他在心里也盘算着要加强安保,但当看到这一阵仗的时候,还是忍不住笑语道:“太张扬了吧。”
“家中发生了一些事情,还是小心些好。”
丁苍闻言后,神情严肃的说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