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言语烦神,梨一白
楚天舒他们进城之后,很快遇到前来迎接的人员。
领头的一个自称刘书林,是总统府的国策顾问,领了中将军衔,其余还有一大堆杂七杂八、各有头衔的人物。
这帮人的车辆在前面引路,拐过几条街,就到了京城方面安排给和谈代表团的落脚处。
此处是一座欧式庄园。
金漆镂空大铁门上的雕塑图案,都是一些长翅膀的小孩子,俯首蹲伏的狮鹫之流。
进门之后,是一条长长的方砖路面,两侧绿草如茵。
道路尽头是一个喷泉广场,周围几块圃,几栋尖顶洋楼,各层的窗户用的都是茶红色的玻璃,窗帘半遮半掩。
圃中还只有几株高大的桂树,下午太阳最热的时候,树荫正好遮到门前。
那座最主要的楼体,虽然高度只有三层半的样子,却极尽奢华之能事,墙体外观上各种雕塑。
光说第一层,看起来就在宽阔的客厅之外,还能横向分割出十几个房间。
众人陆续下车之后,在广场上观望两眼。
孙凤安鼻头轻动,哼笑了一声:“好阔气的房子,眼前所见,还只是这庄园的一角吧。”
楚天舒也嗅到了很多种香,飘来已然极淡,但在嗅觉敏锐的人感官中,仍然很有层次感。
“这庄园北面有一座矮坡,上面种了很多草。”
刘书林的目光似乎格外注意楚天舒,笑着说道,“此处也并不完全是欧式的庄园。”
“从这里往西,穿过那片树林之后,就能看见假山流水,枯沙白石,再过不远,便是一座人工小湖。”
“湖上廊桥回环,湖中凉亭悠然,所用建材是各类香木,有驱虫避蚊之效,是个消暑的好所在。”
东半边是西洋风格,西半边反而是传统风格。
蔡山君微笑道:“当年我在京城暂住,也来过这里几趟,那时,这里还是袁家公子的住处之一。”
“正是。”
刘书林说道,“袁家公子手头拮据,移居津门,在京城的许多产业都低价抛售了。”
“像这座庄园,是他家求到曹公帮忙接手的,曹公看这庄园华贵,自己不愿久住,正好划为公用。”
说话间,刘书林邀请众人前往主楼客厅。
这客厅里擦拭得一尘不染,装修富丽堂皇。
天板上的水晶吊灯,即使没有发亮,也感觉熠熠生辉。
众人的脚步声踩在光洁的地板上,居然在客厅里产生了回音。
十多米长的桌面上,中心位置摆满了各式鲜,外围则是琳琅满目的饮品糕点,坚果水果。
客厅两边有成套的硬木桌椅,也有真皮沙发,侍者们早就站在各个边角处。
刘书林朗声道:“诸位远道而来,请稍作休息,暂且有我陪同,曹公很快就来与诸位会面,具体和谈的事情,一步步进行。”
楚天舒自从进城之后,就没怎么说过话,只是饶有兴趣的左看右看,右掌握着把手,横提着那个大木匣子。
众人竟然随意落座,他就走到一处沙发坐下,木匣立在身边。
桌上的橘子颇为可人,也不知道这时代,这天气,怎么就已经熟得刚好了。
楚天舒就拿了一个,慢慢剥起来。
一个橘子,一杯冰镇的酸梅汤,吃完他就往后一靠,形如假寐,只有右手搭在木匣之上,指尖轻敲。
四面八方,各种低声议论交谈的声音,一点也没有影响到他。
如刘书林等人,几次似乎想来与他搭话,见他这副样子,也就只好做罢。
不知不觉,就是三个多小时过去。
外面,红彤彤的太阳,已经快要滑到西山顶上。
庄园外又传来了轻微的汽车刹停声。
曹伯昆两手空空,迈步走了进来,笑容满面,身后跟的人有西装革履,也有军装笔挺。
那把他很少离身的长剑,此时就被身后一个军装汉子佩在腰间,显得并不那么突兀。
“蔡兄,刘兄,暌违已久,令我甚是想念啊!”
曹伯昆跟刘焰旗、蔡山君握手,又跟孙凤安打招呼。
“凤安,我们也很久没有见过了,你是越来越有英武气象,孙老哥泉下有知,晓得他孩子已长成这个样子,一定万分欣慰。”
孙凤安闷声笑了一下:“我父若是有知,曹叔对我们兄弟两个的照顾,他也一定看在眼里。”
“哈哈,我份所当为,不敢邀功的。”
曹伯昆寒暄了几句,就走向楚天舒。
“诸位大多算是故人了,只有这位楚先生,还是头一次见面。”
楚天舒起身与他握手,注意到旁边有个视线盯着自己。
“这位就是曹英曹大帅吧。”
楚天舒看着曹英,露齿一笑,“幸会,幸会。”
曹英盯着他,干笑两声,并不答话。
刘焰旗在旁微笑,忽然右眼皮跳了跳,也看向人群中的郭保之。
曹伯昆这时刚好抬手,似乎让周围大多数人的视线,都被那只手臂干扰了一下。
“我看这房子里面,人一多,终归是有些气闷!”
曹伯昆抬手一指窗外的阳光。
“不如我们到这园子西边去,享受一下湖上风光,正好还能观赏晚霞。”
蔡山君欣然道:“好啊。”
那座小湖,边长不过百步的样子。
可湖上其实不止一座凉亭,而是三座凉亭,呈品字型分布。
一座凉亭,位于正西,另外两座,如同正西那座凉亭的双翼。
每一座凉亭规模都不小,红柱碧瓦,重檐翘角。
亭子的上半部分,从外面看,就像是一座小塔,下半部分的飞檐陡峭,挂着大红灯笼。
太阳还没有下山,灯笼却已经都被点亮了,在阳光下并不起眼,也只有少数人能够分辨出来。
廊桥狭长,从四面八方通向这些凉亭。
众人分了几路行走,彼此声音略微抬高一些,聊得倒也好像很是尽兴。
等到真入座在正西那个凉亭之中,话题就不可避免地走向了和谈的正题。
楚天舒他们四人,占据着凉亭的东南两侧。
曹家兄弟,郭保之,刘书林,分布在西北两侧。
其余人等都在另外两座凉亭中入座,或在凉亭之间的空地上走动,嘴上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聊。
这帮人,有人腰间佩着剑,有人手上抱着琴。
只有楚天舒那个匣子,还是他自己拎着,不用别人帮忙。
“……蔡兄是想今天就交换一下彼此意见,等到正式和谈,才好展开了说。”
曹伯昆在路上,已经婉拒了几次,这时终于沉吟道,“也罢,我就摆明我的态度。”
“先说豫州吧。”
曹伯昆一指刘书林,“诸位可认得他吗?”
楚天舒轻笑道:“这位是镇嵩军大帅刘雪亚的嫡亲兄弟吧。”
面对杀兄仇人,刘书林谈笑自若:“原来楚先生也知道我,那是我的荣幸。”
刘雪亚早就在土匪之间厮混,而刘书林,曾经上过北洋速成武备学堂。
在听说刘雪亚混出名堂后,刘书林前去投靠,也当过一阵镇嵩军的高级将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