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强推移民屯垦,把部分川军辅兵直接就地改为地主,就跟后世明清的改土归流一样。
当地大理人原本还以为只要隐忍半年,等天热了北方军队就会撑不住。
结果殊不知那些四川和湘西的士兵,本来就算相对能耐热了,如今又有先进的传染病防治医疗科技,又有各种热带病瘟疫的特效阻断药物、驱蚊驱虫的蚊香等物。
所以大理土人的算盘彻底落空了,指望夏天把汉人大量弄死,根本就做不到。
虽然还是免不了有水土不服而死,但至少一大半能活下来,不出数年,原本大理的主要城市,都被汉人厢军移民控制了。
随后赵子称再依法炮制,用广西土人和已经适应了大理环境的移民川兵,南征交趾。
交趾本以为可以仗着瘴气顶住北朝。结果一来宋人专挑冬天进攻、第一年攻破屠戮劫掠一番后,夏天到来前还撤走了。
交趾国以为可以反攻收复失地,结果到了冬天宋军又来了。
如是三五年,终于把交趾这片不服管的地方,人口都杀得轮换了一遍。终于彻底服服帖帖,不愿归附汉化者屠。
而在这段时间里,赵子称在其他方向也没闲着。
之前他为了北海道耐寒水稻,就占了扶桑的虾夷岛。
如今打交趾那几年,只有冬天可以动兵,夏天海军却闲着。加上高丽早就被灭了,赵子称也就顺势把扶桑的很多地给逐步蚕食了。
扶桑还是比较难同化的,急不得,因为他们独自建国的历史比高丽和交趾都要早很多,高丽和交趾都只有两百年左右,而扶桑自古就没被外国统治过。赵子称估计一两代人都未必能同化,但结果是不用担心的。
彻底搞定交趾后,赵子称终于把目光投向了北边。
建炎九年,大理灭国,建炎十三年,交趾灭国。
随后天下休整两年,到建炎十六年时,赵子称再次下令岳飞西征,目标是消灭西夏、西辽。
西夏王族并无余孽,被岳飞全部击毙。
建炎十八年,西夏彻底覆灭。
建炎二十年,西辽灭。
建炎二十四年,吐蕃灭,岳飞一路杀上雪域高原,饮马长江黄河源头。
这一年,赵子称已经是个五十岁的老头。岳飞也是五十岁了。
赵子称的嫡长子赵伯琮,都有周岁二十七岁了。
至于赵子称那个退位当太乙宫主的远房堂兄赵桓,也已经在去年老病而亡,享年五十三岁。
他的岳父母也已经老死,慕容家的男丁事实上算是绝后了。不过他岳父临死还是很爽,觉得自己壮志得酬,他根本不知道外孙其实并不是他女儿亲生的,赵子称也懒得揭破,就当让他临死都有个好心情吧。
赵子称戎马半生,终于完成统一大业,他也想出去走走,就跟岳飞和其他年轻一代重臣开玩笑,说在考虑传位太子,自己当个安享太平的太上皇。
群臣无不叩首:“陛下春秋鼎盛,神武古今无比,区区知天命之年,怎可言老?”
最后赵子称想了想:“那就让太子先任监国,熟悉一下政务,但不得过问军务。朕不在京时,就由太子全权处理内政,三省六部都向太子汇报。
天下形势已经剧变,北方没有胡虏之患,黄河也已改道,漕运之利害变化巨大,我大宋如今航海鼎盛,再指望运河转运,实在靡费人力。汴京过于内陆,驻军数十万,依赖运河运军粮,并非善政,朕欲迁都。”
迁都之议一提出,反对的人肯定不少,毕竟大家都在汴京有房地产的,汴京不是都城之后,不都贬值了么。
但皇帝说的也有道理,加上赵子称是武功赫赫的马上天子,如今的大宋都是他一片一片重新打下来的。这样的威望,谁人可挡?
最后,群臣也只能在迁都的备选项上请求皇帝三思。
而赵子称已经想好了,
首先,他不会强抄历史答案去燕京——他很清楚,地理环境,航海环境都不一样。历史上金国开始去燕京,一方面是金、元开始没占据南方,只能在燕京。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金国建国后最初几年,黄河就改道夺淮入海,导致中原河南和苏北变成了黄泛区,中原待不住了,漕运被破坏太严重,南方运河系统也崩了。
但是现在,赵子称可是扭转了黄河改道的,没让黄河夺淮入海,反而是往北的,现在反而是河北的漕运系统大变了,那还去燕京做什么?
而且,现在也不像历史上明朝那样,可以把大运河“截弯取直”,宋朝的运河弯曲度比明朝大多了,运河首先要往西绕经过汴京,而非跟后世那样从济南过就行了。
既然大运河都变了,去燕京是断然不可能的,不符合地理。
不过,去苏州、金陵这些地方,终究也不吉利,江南的偏安短命王朝太多了。虽然从地理上来说,苏州其实很好了,长江口的海运条件,经济潜力永远是无敌的。
最终权衡之后,赵子称选择了在徐州建都,理由是这地方跟原先的应天府宋州相去也不远,只是隔了一个芒砀山。但原本的应天府宋州(商丘)终究不在运河水系上,水运物资麻烦。
而徐州在芒砀山以东,周遭地形险要也能沾一点儿,而切就在泗水岸边,而泗水连接淮河和邗沟运河、再通过邗沟到长江,所以不用担心“运河利用”的问题。
将来走长江转邗沟或者直接走淮河,都能连通海运,很适合海运时代。
加上黄河没有改道,没有“夺淮入海”,所以这个世界的淮河没有失去入海口,苏北也没有大量滩涂淤浅。这个世界的海州是可以建设深水良港的,而且直连淮河口。
所以最终,在权衡了所有利弊后,赵子称很有魄力地选择了定都徐州。这地方也算南北要冲,跟赵子称最初的龙兴之地江东以及山东半岛,都不算远,刚好一碗水端平在正中间。
而且淮河也算是南北分界线,把都城定在淮河水系边,也省去了南北纷争,省得将来说厚此薄彼。历史上不能这么做只是因为黄河决口了、而海运又没发展起来。
现在黄河没决口,海运很发达,这样刚刚好。
至于国都太偏东、好不好控制西域内陆的问题,赵子称觉得这并不算问题。
都已经有火枪大炮的世界了,西域只要负责能歌善舞就行,不用考虑武力威胁了。
大宋早在打完南方的大理、交趾那年,就终于量产了燧发枪了。后来之所以快速灭西夏、西辽,都有燧发枪军团发威的因素在内。
西域和雪域早就噤若寒蝉,哪里还能翻起浪来。
于是,在建炎二十四年、赵子称五十大寿的时候,他正式宣布让太子监国,他要出去巡视天下。
群臣没有反对。到了建炎二十六年,他就正式选定徐州为新都,从此他主要留在徐州这边,让监国太子继续留在汴京,稍稍过渡几年,再慢慢把朝廷搬过来,也给徐州这边时间慢慢建造——
其实徐州这地方,自古也是有人建都的,项羽就在这儿,在彭城,只是项羽最终没有一统天下罢了。
赵子称算是项羽之后,第二个在这里建都的了,但他是第一个皇帝。
以如今大宋的物力和工程施工力量,加上赵子称只求实用,不求奢靡排场,新都的建设自然飞快,短短三年就可以全面投入使用了。
——
ps:大家还有什么希望澄清的剧情,可以在这里评论提出来,我可以再流水账简述一下。
如果暂时没想到的,那就等将来完本后我再免费番外提一嘴。
明天开新书《从粉碎敦刻尔克开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