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当年就很有预见性地提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口号,早在大宋救亡图存反灭金国的时候。
如今,随着传统神秘主义解释的崩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圣谕也被提到了新的理论高度,从而在大宋建设出了近似于历史上近代民族主义的思想。
皇帝必须代表本民族和本文化认同的利益,因为皇帝保护了民族,保护了文化认同,所以天下人才拥戴他当皇帝。而不是因为传统时代那些谶纬之说。
对天下有利就是有德,出卖天下就是失德。从此的皇室接受的都是这样一种教育。
如此一来,也算是从理论根子上把大宋之前重文抑武的隐患给扭转过来了,同时又明明白白告诉天下人,为什么至今为止姓赵的就是配做皇帝,这都是因为赵子称为天下争尊严争来的。
武人也没有理由再说出“天子兵强马壮者居之”这种话。
在传统神秘彻底崩塌后,礼部官员对于学术的掌控也就彻底不演了,几十年内,理学心学各派百家争鸣,虽然大家还借着儒的皮往前跌跌撞撞发展,但儒家的神圣性也不可避免地降低,以一种改良主义的姿态融入了更多实用的东西。
就像是一台破自行车被今天装一个电动机,明天装一个电池包,后天装一个刹车线圈,再后一天甚至把原本朽坏的大梁都焊掉重换一根新的不锈钢管。
最后也没人能认得出来这是儒家学说了,就像是被高强度翻修的忒修斯之船,谁也说不出从哪一刻开始,这艘船上没有任何一块零件是原装的。
……
因为赵子称晚年的地理发现、派人环球航行、造成了天下人对世界的认识出现了巨大的变化,
整个国家的文官系统和学术系统也必须适配这种剧变,所以大宋在开疆拓土方面一度稍稍出现了迟缓。
消化已有果实和既得利益,转型适配,也都需要时间。
最后还是他那个监国的儿子赵伯琮,也很想证明自己,所以在稍稍缓了几年后,力排众议,搞了很多新的开疆拓土行动。
毕竟原本历史上的宋孝宗也很想在恢复故土方面证明自己,虽然这一世亲爹把所有故土都恢复了,没给他留,那他就南下占领只有土人的婆罗洲、爪哇、澳洲,往西吞并缅甸。
有了这些武功垫底,监国太子才好受了一些,觉得自己位置稳了。
因为监国太子一直很担心,自己这一脉将来能不能顺利继位——他并不担心父皇改主意,但他知道父皇神功盖世,身体很强健,多半能活得比自己久。
自古以来,就没有一个朝代法理上最该当“太宗”的第一顺位继承人,能真正当完并且顺利传下去的。
胡亥杨二李二赵二哪个不是篡上去的?也就汉惠帝刘盈顺利上位了,但他也就坚持了自己那一代,等他再要传儿子时,刘盈一脉全部被周勃杀光了换了刘恒。
当然,这个问题早就有人注意到过了,所以赵伯琮的心腹也都安慰他:不能这么类比,因为陛下是中兴之主,不是从零开始的开创之主。
但赵伯琮心里也明白,就算中兴之主又如何?光武帝刘秀的大儿子、第一任太子,后来当上皇帝了么?汉明帝刘庄可是光武帝第四子,是阴丽华生的。光武帝最初的郭皇后生的太子,可没继承大统。
只是父亲肯让他提前监国,这才让他安心了不少,也知道父亲的良苦用心,所以他要在监国之后建立一些武功,这样才让这一脉安稳。
而且他也对父亲建立的学说体系深信不疑,监国太子本人就是全大宋最信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圣谕的,他也觉得就该对本民族本文明有贡献,才有德居天下。
到了建炎三十五年,赵子称正式年满六十岁的时候,为了不让儿子有压力,加上他自己本来就没追求了,赵子称正式宣布退位当太上皇。
这时候,太子已经监国了十年了,终于正式登基。
如此一来,也算是打破了历朝历代太宗不能顺利上位的魔咒,
同时还解决了后世皇帝万一老年痴呆症给天下造成重大损失,以免晚节不保坏了一世英名。
赵子称这样的开拓雄主都退休了,后面的皇帝到了年纪有什么理由不退休。
皇太子三十七周岁正式登基,对父皇自然是感恩涕零,孝不可言。
于是他也继承父志,继续开拓了一些土地,在全球占据关键贸易节点和港口,北边则进一步开拓鲜卑利亚,一直发展到北大洋边。虽然最北边太冷住不了人,但至少也进行了地理和矿藏的勘测。
持续的全球经营,免不了让燧发枪和大炮也渐渐扩散了。放出去的百姓,也有因为天高皇帝远而自立的,这些事情不可能完全避免。
不过,因为这一世是华夏人率先发现了西大洲(已经不能叫美洲了),虽然华夏也在非美占了大量无人区屯垦居住,但华夏人终究比欧洲人平和很多。
所以西大洲的原住民并没有被系统清洗,在华夏人看来,西大洲原住民虽然落后,但最多也就是跟阿三差不多,没必要屠戮。
只是自然的瘟疫扩散还是免不了的,但并没有人蓄意使坏,都是商贸交流中自然而然发生的,当地土人没有卫生概念,自己不知道勤洗手喝热水,也没办法。
但不管怎么说,这个世界的西大洲土人减少的速度远比原本历史平缓得多,后来欧洲和西大洲的国家各自也都有了火枪大炮,没有了文明代差,欧洲人也就谈不上殖民西北大洲,这个世界当然也就从根子上不存在美加等国了。
因为英国佬拿着火枪出现在西北大洲的时候,他们发现那里不但有不少关键沿海富庶港口是华夏人占领的,连带着当地土人也有火枪。
既然土人也有火枪,英国人和西班牙人还凭什么虐百倍人数的土人?
整个世界,就这样脱轨野蛮生长,但却没有了欧洲殖民潮,各族各凭本事,汹涌奔流,连赵子称也看不清前路。
去到了万里海外的大宋子民,确实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大量自己立国的情况,赵子称也很克制,没有劳民伤财非要万里远征剿灭“叛逆”。
他儿子赵伯琮倒是咽不下这口气,但最后在退位的老父亲持重劝说下,赵伯琮也选择退了一步:
“海外建国者,若不尊奉大宋正朔、华夏正统,则虽万里而必杀。但若尊奉正统,按年来朝,则可免于征伐。”
也就是说,要求万里之外的可以实质上当国王,但绝对不可以有人称皇帝号。
地球上只能有一个人称皇帝号,那就是大宋的皇帝。放出去万里之外的华夏人,最多称国王,并且要奉皇帝正朔,那样你在自己地盘上自治,也就认了。
这个口子是不得不开的,因为要直接统治环球那么多领土,大宋是真做不到。
而其他非华夏人构成的国家,自然照样沿用旧例。哪怕是周天子时代,对于过于偏远、超过“荒服”范围的蛮夷,也是不要求朝贡、不要求认天子正朔的,自生自灭就行了。
这个世界终究要发展成什么样子,剩下的就只能看后人的智慧了。
——
(全书完,新书已过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