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当年《寻枪》拍摄时,陆训本想拍个人物心理微妙崩解的犯罪故事,结果被姜闻“表演欲”一带,直接变成了“姜式迷雾感”。
气质全变,结构都被打乱,偏偏效果还意外不错。
但这也是分人的,像他的《红高粱》若是让姜闻的意见做了主导,那就不是《红高粱》了
这一点他相信吴宸明白。
“张导说什么了?是跟姜导有关吗?”
卧室里,刘伊菲正蹲在行李箱边整理东西,听到吴宸在电话里提到《寻枪》,忍不住问了一句。
吴宸还没来得及回应,手机又响了。
“还真是说曹操,曹操就到。”
吴宸看着屏幕上的来电人,眉梢一挑,接通电话。
“吴导,我刚才有个想法。”
电话那头,姜闻的声音一改往常,似乎还带着思考时特有的紧绷。
“嗯?”
“我琢磨了一下昨天的台词啊,那句‘今天,我在火星上,种活了土豆’我觉得有点不对劲.”
“怎么不对劲了?”
吴宸没直接否了姜闻念头。
因为台词不是“剧本上的文字”,而是演员要从嘴里说出、要“活”出来的东西,所以当一个演员对角色产生深入理解,他自然会对台词提出修改意见。
尤其是优秀演员,一定会琢磨台词是否顺口、是否符合人物当下状态。
如果演员理解得深,改得更好,这个是可以接受的。
“我觉得原版这个台词像日志,少了一点幽默感,你看下我这样说会不会更好一点:
今天,是我姜某人,把一个死人星球.给种出了绿。”
吴宸闻言哑然失笑,却也在认真思考这一句话。
不得不说,这句话很姜闻。
“姜导,你应该知道我原先那句话是在什么样的一种场景吧?”
“我懂,科学家的口吻,略带点自嘲化解孤独,你这手法很好莱坞啊。”姜闻此刻不禁感慨着,他也是琢磨了许久才感觉到的
对比他们,吴宸明显更懂好莱坞。
“原本是理工男式的平实陈述,理性、冷静、有一点点干涩的幽默,你这一改就是典型的‘浪漫主义英雄口吻’.
这个问题我们开拍的时候可以考虑试拍,剪辑一下ab版,看看效果。”
吴宸没有直接拒绝姜闻,他琢磨着这句话,从独角戏的张力情绪而言确实还不错。
但是最终需要试拍后回看素材后才能做决定是保留还是作为絮或导演剪辑版使用。
“成,我就提一嘴,你要觉得不行,那还是以你为主”
姜闻补了一句,吴宸又不是陆训,他可不能让双喜临门的事情给黄咯。
虽然《火星救援》相关报道数量还在增加,但是另一边,奥斯卡颁奖典礼的消息也是成倍地出现在了娱乐版面上。
一如当年《英雄》冲击奥斯卡一般的盛况。
京城首都国际机场,当年《英雄》主创一行赴美前由央视、《南方周末》、《中国青年报》、新华社、电影报等媒体前往机场送行采访。
这一次《黑牡丹》也享受着同等待遇,有过之而无不及。
浩浩荡荡一行人,在机场浩如烟海的人群和媒体镜头下徐徐登场。
清晨七点不到,京城首都国际机场候机大厅,天刚微亮没多久,玻璃墙上映出行李箱滚动的轻快影子。
除了吴宸、刘伊菲、韩三评、王常田几人,李沁、向灼、李晓萍、张强以及相关人员共十六人一一随行。
四周围观的人群熙熙攘攘,摄影师们扛着长枪短炮,记者们手持话筒、录音笔在早已搭建好的简易采访台前,灯光抢先点亮
“来了!”
人群中不知是谁喊了一声,随即无数视线、镜头齐刷刷聚焦在大厅入口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