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战前的氛围一下子就压在了所有人心头。
作为武昌军世代牙將,黄璠有著足够的军事经验,实际上,鄂州城真要守的话,还是有很大的优势的,那就是鄂州城是江南少有的砖城。
鄂州城的主体结构大体是在南朝时期完成的,但在六十年前,宰相牛僧孺出为鄂州刺史兼武昌军节度使,对鄂州城进行了修葺和扩建,將原来的夯土城墙建成了砖城。
將城区从原先的夏口城的基础上向北、东、南三面扩展,北临沙湖,东至小龟山,南抵紫阳湖,西达蛇山西端,城郭约十五里,是原夏口城的两倍。
所以此时的鄂州城,周围二十里,城垣东南高一丈,阔二丈五尺;西北高三丈九尺,
阔九尺,因为城池是六十年前扩建的,所以直到现在都无甚损坏,不须修缮,更加难於攻坚。
而鄂州城內本身有一处制高点,在西隅名为黄鵠山,因山形蜿蜒,俗呼蛇山。整个鄂州衙署和鄂岳观察使的幕府、曹司都依此山而设。
所以很自然,黄璠和崔绍的指挥地就设置在了这里,居此可將城外虚实全部收入眼中,方便二人居中调驭。
实际上,本来城外也有眾多这样的形胜据点,本身是可以与城內形成犄角之势的。
如城东有白鹤山、洪山、桂子山、伏虎山、磨儿山;城东南有金城山、清平山、標山、治塘山;东北有紫荆山、小龟山、九鲤山、梁城山、罗迦山。
这些山岭起伏,宜於筑垒设防,堵截入城交通线。
但可惜,武昌军兵力薄弱,只能忍痛放弃了这些城外据点。
丧失了这些据点,此时的武昌军只能被动守城。
而自古守城不外乎三种,第一种就是在城外適合列阵的地方驻扎军队,利用工事或者阵形让敌军远离城墙,把战线前移,避免城池遭受敌军的直接攻击。
第二种就是在城外设置伏兵,寻求野战歼敌的机会,以优势兵力或者战斗力,儘可能消耗敌军的有生力量和斗志,让敌军知难而退。
第三种则是利用坚固的城防工事与敌军展开近距离的城墙爭夺战,消耗敌军的战斗人员和战斗资源,为援军赶来爭取时间,然后里应外合对敌军进行反包围。
现在鄂州城內就是用第三种,將全部的兵力都集中在城墙上,与草军打磨盘战。
这种战事是最残酷的,其中对攻城一方尤是。
所以攻城的一方往往也有自己的一套办法,那就是用间,让奸细提前进入城內,然后在关键时期发动袭击。
也正是如此,凡是选择第三种方式守城的,只要这个守城將是合格的军事人才,他就必然会先行在城內查奸。
所以黄墦在接管鄂州城的具体守城事务后,便开始大索奸人,只要发现就是斩之。
然后以各坊为单位,由坊长组织精干坊民巡夜,挨家挨户开始清点户口,一旦发现可疑的,先行捕拿。
同时又控制、清点战需,將城內的米粮油盐全部纳入管控,並组织城內富户、豪商募捐。
不过豪商富户们这个时候把粮食当成比金子还重,自然不会將粮食给捐输出来,所以就捐了钱和布帛。
黄璠自己就是鄂州豪族的一员,彼此之间沾亲带旧的,自然也不好逼迫,不过现在仓里粮食不缺,能有一批钱帛多出来也是好的。
所以黄璠又用这批钱帛招从城內各坊招募了七千名募军登城,每日二百钱。
但连发三日,不过数百人应募,最后一直提高到了每日五百钱,终才募集了这些人,
勉强將城墙站全。
这些人是用来守城墙的,能往城下丟丟石头、泼泼金汁就行,而与草军在城墙上血战就指望不上这些人了。
真正负责城头血战的就是如今仅剩的武昌军。
此前武昌军的总兵力在水师两万,步甲三万,但现在水师困於上游,步甲又经歷安州之败,如今只有骑军一千五百人,步兵三千人,弓箭手约一千人,牙兵千人,还有此前从安州撤回的戍兵两千人,这近万的兵力就是鄂州城內仅剩的兵力。
因此,崔绍和黄璠严令各部无论遇到如何挑衅,都不允许浪战出城,必须据城墙死守待援。
崔绍有信心,能守住鄂州城,既因为他有威信能调动城內的人员和物资全力支持守城。
守城和攻坚和野战是不一样的,此时鄂州城內的四五万人都可以成为守城的力量。只要粮食有保证,民心不散,鄂州就能坚持到最后一刻。
而另外一个信心是,崔绍坚信,朝廷是不会坐视这个守护长江防线的枢纽落入在草军手上的。
无论是北面的王鐸大军,还是南面的曾元裕,以及东面下游的保义军、准南军,都不会坐视不管,他们一定会派援兵过来的。
此时,站在城墙上崔绍,望著城外比繁星还要多的篝火,心中坚信著。
他转而对旁边的黄璠道:
“黄军使,城墙就交给你了,我是无用之书生,能做的不多,但与城同死还是能做到的,我已在衙署备好棺木!城在人在,城破人亡!”
黄璠看著这位苍老的上司,笑道:
“那请使君也为我备一口!哈哈”
荆楚多才俊,敢笑黄巢不丈夫!
在草军主力继续围攻鄂州的时候,为了获得更多补给和人员,黄巢点军中猛將李重霸沿著长江向黄、蘄二州发起进攻。
此二州守军根本不堪一击,当李重霸率领万余草军进据黄州时,州城门户洞开,官吏、居民迁避一空,草军不战而克。
乾符三年,七月十八日,草军占领蘄水,破狱纵囚,屯三日始去,秋毫不犯,一日便有数千蘄州人从草军。
李重霸继续乘胜出击,於二十日当夜,抵达蘄水以东的武穴,再克。
接著,乘胜东下,旋克蘄州,继续进军。
这些州县的攻取,扩大了草军的政治影响力,每日都有大量江民、盗匪、豪强加入草军的队伍,同时,草军也获得了大批军资,实力进一步膨胀。
当然,这些盗匪和豪强加入草军,不是觉得草军能如何如何,就是乘著混乱加入强大的一方,加入劫掠,劫掠才是目的。
所以草军军纪自克黄、蘄二州后,军纪败坏非常迅速。
但李重霸已並不在乎,他发现鄂州以东的官军弱如草鸡,根本不堪一击,而且武备鬆弛,这江淮財富简直就是白捡一样。
要晓得他刚刚攻破的武穴可是长江中段非常重要的险隘,这段江面从这里穿过,留下两处江防要隘,其中一处就是南面的半壁山,一处就是北面的武学。
这种江防重地本身应该囤积兵力,甚至只有千人驻守,他都不会那么容易突破,可这里呢?等他率兵而至时,几无一兵一卒囤守。
面对这样的官军,谁都忍不住继续乘胜追击的。
所以即便出战前黄巢令他止步於舒州,但他还是命全军出蘄州,进入舒州!
而结果也正如李重霸所料,进入舒州之后,还未至宿松,沿路舒州军便已风声鹤唳,
纷纷逃遁。
草军一片坦途,浩浩荡荡沿著大別山南麓的衝击平原东进宿松。
正是这样的情况下,再无信心守土的舒州刺史豆卢瓚向东面的保义军节度使赵怀安连发三道求援信,恳求保义军进入舒州,救一救舒州的数万百姓吧!
於是,从舒州城到庐州的官道上,羽檄频传,保义军终於等来了出战的良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