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最新地址:www.22biqu.com
笔趣阁 > 家父崇祯帝,请陛下称万岁! > 第437章 让晋王监国?这不是胡闹吗!

第437章 让晋王监国?这不是胡闹吗!

其实以朱慈烺如今掌控全局的权势,以及崇祯在经历了之前种种事情后那种近乎默认的依赖,他完全没必要如此“正式”的前来商议。

只需时机一到,车驾备好,轻描淡写地说一句:

“父皇,南方有些事务需亲自处理,请您一同前往镇抚”

到时候崇祯即便心中不愿,大概也只会叹口气,然后跟着一起去。

这种近乎“挟天子以令不臣”的模式,在之前是最高效且无奈的选择。

但今时不同往日,朱慈烺与崇祯之间的关系已经不再是当初那种紧张微妙、近乎剑拔弩张的状态。

经历了诸多风雨,特别是他挽狂澜于既倒,将大明从倾覆的边缘拉回之后,他们父子之间其实已经算是和解了。

再者说了,强迫崇祯南巡,与让崇祯心甘情愿地一同前往其意义截然不同。

前者仍是权臣逼宫的延续,难免会被人发现,也容易在父子心中再次埋下芥蒂的种子。

而后者,则是君臣父子同心同德的佳话,对于安抚南方那些依旧观望的旧臣势力也更具说服力。

他朱慈烺要建立的,是一个稳定、有序、充满希望的新格局,而不是一个依旧依靠强权压制所有异议的军政府。

因此让崇祯皇帝以主动的姿态参与南巡,正是构建这种新格局的重要一环。

况且若有可能,谁又愿意终日与自己的亲生父亲冷眼相对、算计提防呢?

能好好相处,自然是最好的。

朱慈烺的办事效率向来很快,就在与崇祯敲定南巡事宜的次日,一份格式规范的圣旨草稿便由司礼监秉笔太监誊写清楚,然后郑重地送到了位于文渊阁的内阁值房。

这日的文渊阁,炭火盆烧得噼啪作响,几位内阁大臣正围坐在一张巨大的梨木方案前,案上堆满了各地送来的题本奏章。

窗外天色阴沉,似乎又有雪意,使得阁内更显温暖,却也弥漫着一种政务繁忙特有的凝重气息。

当王承恩将那份关于南巡的圣旨草稿呈上时,几位大臣的神色都变得有些微妙。

他们相互交换了一下眼神,并未立刻显现出过多的惊讶。

原因无他,南巡之议本就是薛国观前几日与几位核心阁臣私下通气、商议过的策略。

在他们看来,由崇祯出面南巡,确实是安抚南方、稳定人心的上佳之策。

所以对于圣旨中“朕欲于来年春暖,南巡应天等处,以慰江南士民之望”之类的内容,大家早已心照不宣。

然而,当他们继续往下看时,脸上的平静渐渐被惊愕所取代。

因为圣旨中明确写道:

“皇太子慈烺,克谨持身,睿智英断,着随朕一同南巡,参赞机务,体察民情。”

“朕离京期间,着晋王慈炯,暂代监国事,一应寻常政务,会同尔内阁并六部堂官,妥为处置,重大事宜,六百里加急奏报!”

“这这.”

范景文首先按捺不住,他抬起眼,目光锐利地看向坐在首位的薛国观,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问道:

“薛阁老,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

薛国观此刻也是眉头紧锁,他接过圣旨,又从头至尾仔细细地看了一遍,尤其是关于晋王监国的那几句,他几乎是逐字默念。

放下圣旨后,他脸上露出一抹无奈的苦笑,抬手揉了揉有些发胀的太阳穴,叹了口气道:

“前日本阁面见太子殿下时,殿下的确提及欲与陛下一同南巡,当时本阁也曾以‘国本不可轻动’为由力谏,然殿下言道自有安排,可使京师无虞。”

“本阁只道殿下或会委任内阁权重,或令勋贵大将暂镇,万万没想到没想到殿下竟会作此安排!让晋王殿下监国!”

“这这实在是”

他摇了摇头,后半句“太过胡闹”终究碍于臣子身份没有说出口,但那语气中的不认同和担忧,已是表露无遗。

薛国观要是早知道朱慈烺这么干的话,当时他绝对不会答应朱慈烺南巡一事。

一瞬间,值房内鸦雀无声,只听得炭火盆中偶尔爆出的轻微噼啪声,以及窗外呼啸而过的北风。

几位阁臣面面相觑,都能从对方眼中看到深深的忧虑。

而且他们担心的焦点高度一致。

晋王朱慈炯虽是太子一母同胞的亲弟,今年不过十三四岁年纪,但“监国”二字,份量何其之重!

这不仅仅是处理日常政务,更是一种象征,象征着在皇帝和太子同时离京时,他便是帝国的临时核心。

自古天家无情,权力蚀人心智,谁能保证,一个少年亲王在经历了数月甚至更长时间的“监国”生涯,体验过至高权柄的滋味后,不会滋生不该有的念头?

万一被身边一些别有用心之人怂恿蛊惑,难保不会上演一出“兄弟阋于墙”的悲剧。

这种风险,是每一位力求政局稳定的臣子都极力想要避免的。

沉默良久,蒋德璟开口道:

“此议是否再斟酌一番?或可联名上奏,请太子殿下收回成命,另择德高望重之宗室或大臣.”

他的话还没说完,一旁的张至发却若有所思地插言道:

“诸位且慢忧虑,我等是否忘了另一件大事?”

他顿了顿,环视众人继续说道:

“便是太子殿下早已建言,并经陛下默许的‘藩王海外就藩’之策?”

此言一出,仿佛一道亮光划破了凝重的气氛。

众人先是一怔,随即纷纷露出恍然之色。

是啊,怎么把这茬给忘了!

按照之前制定的针对藩王的计划,待国内彻底平定之后,所有宗室藩王,包括这位晋王朱慈炯,最终都是要离开中原远赴海外封国就藩的。

也就是说,无论朱慈炯在监国期间是否有何“想法”,他的最终归宿早已注定,是在万里之外的海外。

在中原他或许能掀起一些风浪,但一旦离开了大明本土,失去了根基和支持,所谓的“非分之想”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根本威胁不到太子的地位。

太子敢作此安排,恐怕也正是基于对此策的绝对自信。

这并非纵容风险,而是将风险引导至一个可控且无害的方向。

想通了这一节,阁臣们的脸色缓和了许多。

『记住本站最新地址 www.22biqu.com』
相邻小说: 游戏成真,我靠情报攻略封神 四合院:重启人生的烟火人间 海贼:从副船长到死灵君主 惊涛落日 长生不死,从藏书楼开始横推天下 终于轮到我重生了 港片:暗夜刑警 四合院,傻柱:我这辈子父母双全 我在诡异都市当剑豪 异世纪福音圣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