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最新地址:www.22biqu.com
笔趣阁 > 我的姑母是马皇后 > 第136章 吾以救世也

第136章 吾以救世也

之前他听马鈺讲解歷史的发展规律,但从初税亩到秦国均田制中间发生了什么?

不可能鲁国搞了初税亩,天下人都跟进了,必然有个发展过程,

但具体如何发展的,又经歷过哪些波折,一直是个谜团朱標早就察觉到了这个问题,也去翻过史书,但並没有得到太多有用的信息。

没办法,中国的史书实在太浩瀚了。

靠人工从中筛选出想要的信息,无异於大海捞针。

但现在,子產的变革却弥补了这缺失的一环。

终於找到了想要的信息,朱標非常的高兴,连忙继续往下看。

【作丘赋,依土地人口数量交纳军赋。】

看到这个变革,朱標更加的兴奋。

这不就是田租和人头税的起源吗,尤其是人头税,原来是子產变革確立的。

果然,一切都是有源头的,万事万物的发展规律都是有跡可循。

自己还是得多读史啊。

继续往下看·

【实行学而后入政、择能而使之的用人制度。】

【不毁乡校,愿闻庶人议政。】

先学习才能当官为政,选择有能力的人为政。

在后人看来,这不是最基本的选官吏的方式吗?有什么好说道的。

但朱標却没有这么想。

在春秋那个讲究血统的年代,当官看的不是能力,而是和当权者血缘关係的远近。

血缘关係近的就能当大官,远的当小官,没有血缘关係的就是庶民。

选贤任能”堪称是打破成规。

关键是『愿闻庶人议政”。

什么叫庶人?

就是普通人,和当权者没有血缘关係,没有政治地位的『野人”。

子路竟然允许他们討论国家大事,让他们参与到政治活动中来。

这完全是打破成规的做法。

提起不拘一格选贤任能,大家第一个想到的是谁?

秦国的军功爵制,不看出身地位,只看军功授予爵位。

然而朱標没有想到,原来春秋时期就已经有人这么做了。

仔细回想春秋时期的几次大变革,皆未触及到一点,那就是人才选拔。

贵族的子孙永远是贵族,官吏皆贵族之后。

普通人永远是普通人,是没有资格当官的。

子產的变革,是第一个在这方面做出改变的。

普通人,只要有能力,也一样可以做官。

什么叫不拘一格提拔人才?这就是。

什么叫打破成规?这就是。

这其中的意义,不亚於孔子『有教无类”。

难怪孔夫子对子產的讚誉如此之高,难怪表弟特意让我研究他的经歷。

果然是一位被大家忽略的变法大家。

他继承了先贤变革的精华,又做出了开创性的建设,为后人提供了参考。

可谓是承前启后啊。

只可惜郑国实在太弱小了,即便有子產这样的大贤主政,也难以扭转大局。

回头想想,他的名声不大,大概率也是被郑国拖累了。

如果给他换到一个稍微大一点的国家,或许情况就不一样了。

只可惜歷史没有如果。

不过另一个疑惑隨之而来,表弟让我看子產,难道是因为他敢於打破成规选拔人才?

应该不会这么简单吧?

接著往下看。

【铸刑鼎。】

就是將法条刻在鼎上面公示天下。

从此官吏判案必须依照刑鼎上的法条,否则就属於违法执法。

而百姓只要不违反刑鼎上的规定,就不算犯罪。

一开始朱標並没有察觉到有什么问题。

大明律也早早就刊印天下,既是对百姓的震,也可以在一定程度约束官吏的行为。

很简单,如果天下人都不知法,那官吏还不是想怎么判就怎么判。

如此一来岂不是天下大乱。

明法纪、严规矩,这不是理所应当的吗,实在没什么可说道的。

可是很快他就发现,事情没有自己想像的那么简单。

史书上明確说,子產铸刑鼎之后,遭到了天下人的批判和反对。

而且反对声很大,代表性反对者就是叔向。

叔向可不是普通人,他是当时有名的贤臣能臣。

对外维护晋国的霸权,对內维护中央权威,亲弟弟贪墨都能大义灭亲。

其名声还要压晏婴一头。

就是这样一位贤能之臣,带头反对铸刑鼎。

还数次写信劝告痛斥子產,认为铸刑鼎会导致:

民知有辟,则不忌於上。

大意是百姓知道法条之后,就不害怕官吏权贵了。

子產对此的反击是,贵族利用法律肆意妄为,对下侵害百姓,对上架空中央。

而且因为法条不明,导致商人不敢来经商,致使郑国愈加贫穷。

他铸刑鼎是为了限制地方贵族的权力,维护中央朝廷的权威。

明確了权力和义务,百姓的利益得到了维护,商人也敢来郑国经商了。

“吾以救世也!

看到这里,朱標终於意识到,事情没有自己想的那么简单。

天下人都反对铸刑鼎,反对公开法条,这说明什么?

说明以前的律法是不公开的。

这时马鈺掛在嘴边的那句话,再次浮现在他脑海里。

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

难道当时的人都抱著这种思想,所以不愿意公开法律?

想到这里,他再也坐不住了。

再次下令,让东宫的史官翻找子產时期的歷史情况,翻阅华夏律法的发展过程,

虽然没有搜寻引擎,但在五六位史官十几位书吏的努力下,几个时辰后朱標想要的东西就被翻了出来。

此时已经三更时分,可朱標丝毫没有睡意。

拿到资料就翻阅起来。

先是子產时期的歷史情况,根据左传记载:

“议事以制,不为刑辟。”

什么意思呢,就是没有固定法条,如何判罚全凭贵族商量著来。

他们说怎么判,就怎么判。

子產铸刑鼎,就相当於是剥夺了贵族的量刑权,將制定法律的权力收归中央。

贵族再也没有办法和以前那样,隨心意判决案件。

所以贵族官吏群体才会如此反对铸刑鼎。

叔向才会痛斥:民知爭端矣,將弃礼而征於书,锥刀之末將尽爭之!

就连对子產非常尊重的孔子,都批判说:

贵贱无序,何以为国?

汉书·刑法志记载,当时权贵对铸刑鼎的直接態度是:

昔吾以法为刃,割民如芻狗;今刃显於市,吾何以割之?

看到这里,朱標终於明白,子產铸刑鼎代表著什么。

同时也明白了,马鈺为何让他看子產的经歷。

>

『记住本站最新地址 www.22biqu.com』
相邻小说: 重生之煤老板旗下的艺人 穿越者不死于因果 我在俄国当文豪 无限神职 兼程1995 港综:开局抽死签 红楼窃玉 金铲求生:一福星一个彩色海克斯 洪荒:从一粒息壤到万道之祖 封神:我是比干,阳谋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