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並无异样
见父皇没有话语,扶苏又道:“可惜,儿臣自作主张,却没找到张良的下落。”
嬴政望著这个儿子,道:“东郡民情不太好。”
“儿臣会让人去安抚民心。”
內侍站在一旁躬身而立。
当然,皇帝肯定是不会怪罪公子的自作主张。
因这个国家早就离不开公子
而公子让一队兵马去东郡,也是少府令该有的权力。
建设国家,徵发徭役也都是少府令的职责,平日里就可以调派一些兵马,只是人数不多而已。
国家离不开这父子俩,也好在有扶苏的安排。
嬴政闭上眼,倚著身后的靠背,低声道:“余下的事,你与丞相安排。”
扶苏再一次行礼告退。
章台宫外,李斯与张苍呆立在殿外,任由有些热烈的阳光晒在身上。
张苍的后背已被汗水浸透,而且额头还在不停地流下汗水,汗水滴落在地之后,很快就会被蒸发。
这天也確实热得难以呼吸,就连空气都是热的。
李斯站在一旁也好不到哪儿去。
让李斯与张苍都有些忐忑的是,也不知道公子与皇帝在大殿內都说了什么,会不会有衝突,会不会闹出父子矛盾。
李斯觉得自己死了就死了,这天大的事,也不过他李斯人头落地。
可公子扶苏不能出意外。
伸手碰到官袍,发现已被阳光晒得有些烫。
见公子先走了出来,李斯忙回身行礼道:“公子。”
扶苏上前道:“父皇有话语交代。”
李斯道:“公子请讲。”
扶苏道:“余下的事,让老师与我共同主持。”
闻言,李斯的神情放鬆了不少,看来皇帝依旧要去北郊避暑。
而这个国家依旧平安无事。
李斯会意之后,也给了张苍一个放心的眼神,三人一路走下了章台宫的台阶。
皇帝只是在章台宫见了公子之后,又休息了半个时辰,就回了北郊行宫。
今年盛夏不仅来得早,还来得猛烈。
三人回到了丞相府,在丞相府忙碌的眾官吏见到丞相李斯,公子扶苏,与张苍一起回来,都纷纷安心了许多。
回到丞相府之后,扶苏就开始处置今天的国事。
荧惑守心刚过去一个月,东郡陨石也刚运送到咸阳,但国事依旧,国家大事不能因此乱了。
今天的丞相坐在丞相府內,神色多了几分严厉,这是丞相府的眾官吏察觉到的,大概也是在告诫眾人,不要乱了分寸。
扶苏看罢各县送来的文书,不仅仅是渭南与渭北,就连陇西也开始出现缺水了。
今年的酷暑才刚开始,就有了旱情的跡象。
扶苏道:“程邈。”
“臣在。”
“你让人走一趟,告知渭北各县做好储水的准备,开挖好水窖,再派兵马去各郡询问,以备旱情。”
程邈忙点头道:“这就去安排。”
各县多数都只能上报情况,但身为少府令需要根据这些情况来作出判断。
少府令需要兴修水利,建设河渠,但凡涉及建设的事宜,都要经过少府令。
而右相近来忙於南方与北方的事,丞相则是统筹国事大体方向。
这个国家的运行大抵就是如此了。
身为少府令,是各县建设的直接上级,因此要询问,而后扶苏才將这件事告知丞相。
直到就要入夜,暑气这才消退不少。
张苍忙完了自己的事就与公子告辞,先一步离开了丞相府,只是刚走出去就撞见了站在外面,看著星象的丞相。
看到丞相的眼神,张苍会意跟上了脚步。
上午时分,两人在章台宫外站了一个时辰。
现在想起来,两人都为公子扶苏捏了一把汗。
李斯迟疑道:“先前公子让你派兵去东郡,只是为了捉拿张良?”
张苍回道:“公子还说了,如有异样,一定要第一时间前去查看。”
“公子为何要去抓张良。”
张苍很想说,丞相抓捕张良这么多年没有结果,有时就是怀疑丞相心软了。
因韩非当年与张良的关係,怀疑丞相心中对韩非有所亏欠,这才会留著张良。
不过,张苍当然不会这么说,他道:“我也不知。”
李斯頷首,也没有追问。
在咸阳城有关皇帝的传说有很多,譬如说挖渠挖出龙骨的事,而这些事被传得玄而又玄。
现在又有了浑天仪,荧惑守心与东郡陨星。
这些事会成为人们的谈资,从而成为一件件有关皇帝或者是有关公子扶苏的神奇故事。
对一个统治者而言,这种传言也有好处。
敬业县,小公子衡坐在桑树下,看著树上的泛著青桑葚道:“荧惑守心后又是东郡的陨星,外界还有议论秦要亡了,父亲为何不把他们都杀了呢?”
叔孙通解释道:“杀了他们有何用,当年秦为了一统天下,为了书同文,车同轨,还有毁去地方宗法施行秦律,其间杀了多少人,抓了多少人,可依旧没什么成效。”
衡又道:“父亲杀了他们岂不是更好吗?”
“如果秦为了抓他们,而付出大量的人力与物力,国家的力量就会陷入泥沼中,那么这个国家还能否治理,还如何安定?就连当年的商君变法,也都是为了国家安定,才会严禁私斗。”
“私斗的危害很大吗?”
叔孙通耐心地教导著小公子,对小公子的问题知无不答。
当年的商君在秦变法前,就发现了秦人私斗成风,那时的秦人往往与族群相聚,一旦私斗的规模扩大,往往就是两个族群的数百人参与,死伤不计其数。
且秦国私斗成风,就会让律法难以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