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北京保卫战开始
十二日,通州战报传回北京,朱由检得知了通州城下的惨案,一时之间有些沉默。
而通州城下的这几万遇难者,还是皇太极造成杀孽的冰山一角。建奴入关这一个月,畿东地区几乎全部沦陷,大小城池陷落十几座,被劫掠村落更是数不胜数。
虽然已经下达了坚壁清野的命令,但是很显然,大明政令的实行速度赶不上建奴入侵的速度,而交战区域政令更是无法通行。而且,有的百姓哪怕是躲进了城里,也最终难逃一劫。除了北京城,建奴不存在无法攻克的城市,只是看他们愿意付出的代价是多少。
很多小县城缺乏精兵驻守,哪怕是拼尽全力,也难逃陷落的命运。探骑回报,这些被建奴攻破的城池,都成了一座死城,男女青壮被掳走,老幼被杀,城池也被一把火焚毁。
有的尸体被烧成了焦炭,空旷地方的尸体则是无人收埋,任鸟雀野狗蚕食,死状奇惨,令人闻之落泪。
通州知州陈大对、守将王世昌接纳了被皇太极抛下的几万百姓,但由于难民人数过多,所需救济粮食巨大。
虽然通州城是个大粮仓,但私开官仓是死罪,他们两人不敢擅自做主,所以汇报了朝廷,让皇帝定夺。这一次,朱由检倒是没有吝惜这点粮食,同意了他们开仓的请求。
由于百姓多伤病,通州无力救治,所以请求朝廷调派医师、药草。这太好了!朱由检把太医院世袭的老太医一股脑派了去,把新招的太医留给自己。
太医院在明初分为十三科,后面合为十一科,太医是官,听说要去通州,这群医务官僚要死要活的,想辞职的、推脱说自己的所属科目在战场用不上的。
朱由检也不惯着,直接派兵把他们押了去,问就是难民数量多,什么病都会碰上,实在不会也可以临时学的嘛!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整天钻研医书怎么能学会看病呢?还是要多练!
他还有些不放心,在奏疏上批示:“大灾生大疫,尔等当谨慎防备。若是发现有疫疾,当及早通报,分隔病患,切勿隐瞒拖延。”
去岁、前年,陕西、山西个别州县就曾汇报过有小范围的瘟疫,但只是昙一现,很快就消失了,并没有大范围传播。但朱由检知道,这不是瘟疫消失了,而是潜伏了起来,病菌已经在百姓身上种下了种子,待到条件合适,就会遍地开。
神枢营骑兵成功进驻通州城,每日出城与奴骑厮杀,日暮返城,同时派出塘骑往来京师与通州,为京师带来前线最新的战报。大浪淘沙,神枢营每天伤亡数百人,从六千骑减员至四千骑,而每日的斩获却比刚开始的时候要多了不少。
建奴也有些受不了了,从一开始嗷嗷叫,撵得明骑抱头鼠窜,到后来见到明军骑兵也懂礼貌了,双方见面,一顿“友好问候”,然后各自散去。在势均力敌之后,双方的斥候变得正常化和常态化。
曹变蛟的脸上多了一道疤,从左眼角划破鼻梁,直到右眼眶下。这一刀如果再深一点,就不是简单的破相了。
而伤他的正是阿济格与多铎兄弟俩,哦,再加上一个名叫鳌拜的小将。来偷、来骗、一打三,把他当成吕布整,不讲武德!曹变蛟恨得牙根痒痒,要是公主嫌弃,不要他了咋整?!
主将与先锋就不一样了,曹文诏当上总兵以后,坐镇城内指挥,自己却是很少再带兵冲锋陷阵,以至于皇太极很想逮住明军的骑兵主力,却一直没有成功。他们遇到的是将蒙古人“曼古歹”战术学了去的狡猾明军。
明军也是好起来了,居然有资本跟他们比拼马力了,能够做到一骑两马甚至三马。他们的投矛器不如大明边军的最爱的开元弓灵活。
明军骑兵还使上了鸟铳,虽然准头很差,但只要射中无甲胄覆盖的部位,比如面部等,后果就十分的严重,就算射中的是手脚,也是非死即残。
每骑出战带上一捆预装填弹药的鸟铳,放完就跑。建奴所擅长的“五步射面”战术,欺负步卒的效果很好,但面对骑兵却很难发挥作用。经过一大段时间的适应,明军骑兵稳住了局面。
不过曹文诏却很明显地察觉到了建奴的不对劲,通州地界的建奴越来越少了,敌军的主力显然又有了另外的目标,而这个目标也不难猜测,他们很显然是潜越北京城去了。他不敢怠慢,迅速将自己的发现和推测上奏朝廷,询问皇帝是否需要他带兵回防。
防备防备,朱由检防备太久了,等的就是这一刻了。朱由检让曹文诏相机行动,便宜行事,不必着急着回防,而应当尽量对建奴造成杀伤。通州距离京城四十里,步卒一昼夜就可以抵达了,骑兵疾驰只需要几个时辰。在大范围战争之中,通州的存在本身就是对京城敌军的威慑。
己巳年二月二十日,皇太极潜越蓟州,又越过通州,从通州北部、北京东北角的顺义县突进到了北京城下,北京保卫战正式打响!
其实这一路上,明军有很多次机会拦截建奴,但朱由检还是选择把建奴放到北京城下来打。北京城建造得那么牢固,要是不用来打仗,那不是白费了吗?!
对于其他地方,朱由检并没有信心守住,但是对于守住北京城,他却有十足的信心。道君皇帝被俺答突袭到北京城下就慌得不行了,但朱由检被皇太极突脸到北京城下,反倒是放心了,心情都变好了,甚至还有心思跟大臣们说笑。
但是朝廷的官员可不理解皇帝的奇葩想法。当初局势大好,皇帝像死了爹妈一样,他们承认是自己看走了眼,皇帝并没有杞人忧天,确实是预料中了建奴的动向。
但现在兵临城下了,你也不能这样开心吧?被敌军打到都城,很丢脸的好吧!地方上的官员会怎么看?他们还以为大明要亡了呢!皇帝此前不听劝告,果不知死活地给藩王放权,藩王会不会乘机反叛,打着勤王的由头,实际来清君侧啊?!
“诸位莫忧,此战我王师必胜!只要文臣恪尽职守,武将奋不惜身,则必然可以大败建奴。
传令三军:
有擒杀奴酋皇太极者,封国公,世袭罔替,赏黄金万两、良田千亩!斩阿敏、莽古尔泰、代善者,封侯!其余击杀建奴大小头目者,皆有赏赐,不吝赐爵!”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