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实际上,蜂巢式火箭弹发射器,还在武装直升机上大量装备。
比如越战时,美军就在通用直升机上加装 m60机枪和火箭发射巢,执行护航和攻击任务,但因缺乏装甲防护和专用火控,生存能力弱。
而炮舰机则拥有比直升机高得多的防御力,如果加载了火箭发射巢,其攻击模式,就能从环绕式射击变成直接式对地打击了。
这也是一种思路,方文决定将两种战机都做出来,截击机型主要用于对空,炮舰机型则专门对地。
随即,他将计划做出了更改,并继续讨论。
会议室里的气氛更加热烈,大家都清楚,这项研究将会产生的效果。
“既然决定两种机型并行,那就要明确分工,确保效率。”方文走到黑板前,用粉笔在设计图旁的黑板上写着,“飞机制造 2厂,你们分两组:一组主攻蜂巢火箭弹截击机的制造,按照我给出的气动布局和重量参数,重点优化机翼挂载强度和机身稳定性,发动机就沿用我们现有的 12缸星型发动机;另一组负责炮舰机的改装方案,炮舰机本身有厚重装甲,重心较低,你们要测算火箭发射巢挂载在机身两侧或机腹的最佳位置,不能影响它原有的环绕射击角度,同时要加固机身上部的承重结构。”
他顿了顿,转向火箭弹项目组:“你们的担子更重。折迭尾翼的机械释放结构必须在一周内拿出样品,我要看到它在模拟发射环境下的试射可靠性——记住,是从 0到 100公里/小时的气流速度下都能顺利弹出并锁定。双基推进剂的配方,也不能松懈,希望也能在这段时间有所进展。”
“还有瞄准系统。”方文看向负责火控的工程师,“截击机的瞄准具要增加‘集群目标提前量’刻度,针对敌机群的编队密度预设几个档位;炮舰机的则要加入‘俯冲角度补偿’,毕竟它主要在低空俯冲攻击,弹道射速都不一样,刻度要更细密,最好能配合机身倾角水平仪联动修正。”
任务分配下去,整个项目参与部门立刻进入了高速运转的状态。
飞机制造 2厂的车间里。
工人们开始切割铝合金和钢材,他们对照着图纸,将一块块预制构件焊接成截击机的机身框架;炮舰机的改装车间里,老技师们正小心翼翼地在装甲板上钻孔、加装挂载滑轨,每一个焊点都要反复检查强度。
火箭弹项目组那边。
姜文瑾带着研究员们泡在充斥着硝烟味的试验场,一次次测试折迭尾翼的弹簧力度——最初几次,尾翼要么展开过慢,要么展开后角度偏移,直到他们在尾翼轴部加了一层薄薄的黄铜衬套,才解决了卡滞问题。
推进剂的试验则更惊险,一次配比不当导致燃烧过于剧烈,炸坏了测试用的发动机壳体,好在无人受伤,这反而让大家更谨慎,最终确定了以硝化和硝化甘油按 7:3配比的方案,推力波动控制在了 5%以内。
方文每天穿梭于各个车间和实验室,有时候上午盯着截击机机翼与发射巢的连接强度测试(用沙袋模拟火箭弹重量,进行 1000次模拟挂载震动试验),下午就要去看火箭弹的实弹试射(在地面固定发射架上,连续发射 20枚改进型火箭弹,观察尾翼展开和弹道一致性),晚上则和火控工程师们一起调试 crt屏幕上的瞄准刻度,根据试射数据修正弹道下降量参数。
半个月后,第一枚带折迭尾翼的 82毫米火箭弹在地面试射成功:发射瞬间,尾翼在弹簧推力下弹出,气流冲刷下稳稳锁定,弹道轨迹比固定尾翼型号更平直,1000米外的靶区偏差缩小了近一半。
又过了十天,截击机的机身总装完成,那三个蜂窝状的发射巢挂载在机腹下,看起来威力十足;
炮舰机的改装也进展顺利,两侧机翼下各挂了一个稍大的发射巢,与原本的机炮形成了“远射火箭+近射机炮”的双重火力配置。
预计,这两架飞机将会在四月下旬完成。
那时候,泰山一号的改造也将完工,可以说,方文将要同时测试3款飞机。
就算有异能在身,也不是件容易事情。
为了能在那时候更专心做事,方文准备将总督的那批物资尽快出手了。
为此,他发电报给国内的物流公司,让孙德彪去找重庆的一位熟人。
重庆,一架水上飞机降落在江面,在码头停靠。
这里也有物流公司的仓库。
如今物流公司通过特有的物流仓储运输管理模式,将国统区云贵川三地的物资进行了供求分配,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物资匮乏的问题。
孙德彪从飞机上下来,并没有去重庆的物流区,而是顺着坡路向上,来到了重庆国民政府集中办公所在地。
在那里,他让人代为传信,然后在附近的茶馆里等着。
过了阵,要等的人来了,是名叫乔康的男子。
此人原本在军统武汉站,后来武汉沦陷后就到了重庆,在目前重庆军统是中层官员。
他被方文在天津救过一命,关系不错。
他进入茶馆,直接坐在孙德彪面前,看起来两人之间很熟的样子。
“老孙,上次让你带的货到了吗?”
“还要点时间,你一次性要的量太多,我也要从各地调运。”
“尽快做好,现在重庆这边物资匮乏,我手下的兄弟们就靠着这笔买卖赚一笔了。”
“行,回去我就催下面的人给你加班赶工。”孙德彪顿了下,压低声音:“总经理要我给你带话,他从英国人手里收了一笔军用物资,现在正准备找个买家。”
乔康愣住。
“老孙,总经理那边是什么意思?我是有自知之明的,小打小闹弄点油水可以做,但泰山航空总经理的买卖,我可接不下。”
“就是想让你做个中间人,将那批货出售掉,要求只有一个,必须钱货两清。”
“都是什么东西?”
孙德彪拿出一张纸,上面写着物资清单。
都是国民军需要的装备。
甚至有紧缺的德械重炮维修部件。
“这些都有啊!什么价?”
“这个数。”
孙德彪报的价很高,但这个时候能弄到这批物资,价格高还是能接受的。
乔康低声道:“我回去找人,今天之内给你消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