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阶段性收获【7.6千字!】
车子继续行驶了十几公里以后,李悠南看了一下手机,已经没有信号了,回想了一下,进入无信号的区域,已经有八九公里了吧?
如果是苹果手机,搞不好这个距离还更长。
而现在的问题是,老陈把人送下去以后,肯定还得调头回来找他们。
而老陈的对讲机,只有3公里的范围。
意识到这个问题,齐顺义立刻在对讲机里呼叫,“大家先等一下……”
车子全都停了下来。
他跳下了车,重重的叹了口气……妈的,什么个事儿啊?
一趟这么简单的路线,闹这么多幺蛾子出来。
将车子在小路旁的一片空地上停住,所有人都下了车。
大家都在疑惑,齐顺义将所有人聚集在一起,微微叹了口气,说明情况:“大家拿出手机看一下吧。”
在齐顺义的提醒下,大家纷纷拿出手机,随后听到齐顺义的声音响起:“我想大家的手机应该这会儿都没有信号了。老陈把人送下去以后肯定要调头回来找我们的,但是我们的对讲机只有3公里的范围,而没有信号的区域,差不多有八九公里了,接下来,要等五公里以后才有信号。”
顿了一下,在场的所有人都是聪明人,一下子就明白了齐顺义这番话的意思。
许成才轻轻皱了皱眉头说:“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为了确保老陈回来的时候能够跟上队伍,咱们得有一个人在信号边缘区域去接应他对吧?”
齐顺义点了点头:“是这个意思。不过呢,大家也不用操心,这件事肯定是我们保障团队的人来做的。”
“到时候,副领队调头回去在岔路口接应老陈,我们呢继续往前走,再走10多公里,就能到咱们的第1个打卡地点,也是我们这次穿越路线中的一个精华地点,是一个无名湖。”
“湖水边上有很大一片空地,本来我们的计划,那个地方只是一个休息点,但是,大家也看到了,今天咱们出了一点小状况,行程上面至少得耽误好几个小时,所以我提议我们今天的宿营点调整到湖边。”
听齐顺义这么说,其他人倒是没什么意见,只有马菁想了想问道:“那我们后面的行程会不会很赶啊?”
这句话问到了点子上,齐顺义迟疑了一下,坦诚地点了点头说:“接下来有两种方案,要么呢,就是压缩一下后面的行程,我们依旧按原计划的天数完成这次的穿越;另外一种呢,就是咱们调整一下天数,把整个行程拉长一点,大家也能玩得更尽兴。”
随后齐顺义迟疑了一下,欲言又止。
但是在场的人都明白了齐顺义的意思,如果要延长天数,那么他们保障团队的收费肯定要多收延长出来的天数的费用。
齐顺义没有把话挑明,但是许成才还是把齐顺义的意思给表达了出来:“明白领队的意思了,就是说加不加钱的问题嘛。”
他想了想,“我个人呢是倾向于增加天数,毕竟这也是我们大多数人第一次出来玩,还是得尽兴一点才好,不过呢,这只是我自己的个人意见。”
随后马上有人附和道:“我也同意延长天数,大家的意思呢?”
其他人依次发表了看法,大家基本上都倾向于延长天数,至于延长天数增加的费用,大家也表示理解。
毕竟第一天的保障大家都看在眼里,齐顺义他们团队确实在保障方面做的很不错,无论是伙食还是行程计划安排等等各方面都让他们这些新手没有什么顾虑。
老张是个意外,但纯粹是他自己作的,跟保障团队没什么关系。
马菁看了一眼李悠南,眼神中透露着询问的含义。
李悠南耸了耸肩膀,意思是自己无所谓。
得到了肯定的答复,马菁说:“我们两个也同意,到时候费用我一起结给你啊。”马菁依旧没什么意见,主动承担了李悠南的费用。
这件事情谈定以后,齐顺义的脸上也露出了一丝笑意。
运气比较好啊,这次的车队成员,倒是没有磨叽的。
接下来就是要接应老陈了,齐顺义说:“那么我们继续慢慢出发,让副领队过去接应吧。”
副领队跟厨师是一台车子,那台装载着补给品的长城炮,副领队点了点头,正准备动身,李悠南突然抬起头:“先等一下。”
大家都将目光望了过去,齐顺义笑了笑:“李兄弟怎么啦?”
李悠南摇了摇头:“过去接应太麻烦了,只是两个可能走错岔路口嘛……”
听到这话,所有人表情都有一些古怪,齐顺义轻轻皱了皱眉头,他没明白李悠南的意思,下意识的以为李悠南是觉得老陈可以自己找过来,便开口解释到:“路上虽然只有两个地方有岔路口,但是为了确保老陈不走错,我们必须得联系上他才行。”
齐顺义也有一些郁闷,这一次出行因为是简单的路线,所以他们也没准备通话效果最好的海事电话。
而用的华为手机卫星电话功能,因为这段路有云雾高山的阻挡,信号并不好,刚才试着给老陈打了一个电话,两分钟通话断断续续的,话费20多块钱,还没说清楚。
为了稳妥起见,同时也为了节约一下成本,还是过去接应用对讲机取得联系是最稳妥的。
另外,卫星电话这东西只能主动拨出去,别人可打不进来,联系起来太不方便了,只能在紧急时刻保密用。
齐顺义正打算再详细的给李悠南讲一讲,李悠南却摇了摇头说:“你误会我的意思了,我的意思是说,只要用对讲机联系上老陈就行了嘛,他只要回到刚才老张出事的地方,我就可以联系上他。”
听到这话,其他人都呆了呆,齐顺义一时间也没明白过来李悠南的意思。
老张出事的地方,距离这里至少得有将近20多公里呢。
马菁眼前一亮,脱口而出:“你的那个电台可以呼叫那么远吗?”
听到“电台”两个字,在场的大多数人都有一些懵,只有齐顺义和许成才眼光闪烁了一下。
许成才好奇地问:“你车上装了电台?”
李悠南点了点头:“有一台50瓦的。”
齐顺义大感意外,作为一个越野老炮,齐顺义虽然没有电台操作证,但自然也是接触过玩电台的群体的。
有一说一,那些专业玩电台的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比他这种经验派的越野老炮上限更高的。
他好奇地问了一句:“50瓦的电台,那至少得是b证了吧?”
李悠南也不掩饰,点了点头:“有个c证。”
他这话说得轻描淡写,在场的其他菜鸟也不明白c证的含金量,但是许成才立刻露出了惊讶的表情:“c证?”
马菁更是瞪大了眼睛:“什么?你是c证?你不是b证吗?”
李悠南有一些好笑地说:“我什么时候说过自己是b证了?”
马菁这才想了想,好像上次李悠南的确并没有明说自己是什么证。
c证和b证的区别,不是元婴期和化神期的区别,而是渡劫期和飞升成仙的区别,那是两个境界。
马菁哼了一声,目光流转:“没想到你这么厉害呢!”
看到在场的大多数人有一些懵逼,许成才开口解释道:“嗯嗯,电台理论上说,可以和地球上任意一个地方甚至宇宙空间站的人对讲通话,大家可以理解为无上限版的对讲机。”
“但是呢,必须有电台操作证才可以操作大功率的电台。c证是最顶尖的操作证了,考试的难度很高,全国只有几百个人有。”
听到这话,大家再看李悠南的目光,或多或少就带上了惊讶与佩服。
副领队自然是最高兴的,毕竟回去一趟,他也挺难受的,而且今天的计划行程改变了,就一点都不需要赶路,中午左右的时间抵达那个湖边,就可以了。
二十几分钟后。
在李悠南的指引之下,大家又等了一会儿,所有人的对讲机都听到了老陈的声音。
说明追上来了。
因为老张食用毒蘑菇带来的一丝丝不愉悦,在这一刻豁然开朗。
大家再次上了车,缓缓朝着下一个目的地开去。
车队行驶得比较慢,没过多久,老陈的车子追上了大部队。
老陈追上大部队以后,才明白刚才在对讲机里一直听到李悠南广播路线,还以为彼此的距离就两3公里,没想到李悠南竟然在20公里外开始广播了。
又听到许成才讲了一下关于电台的科普,感慨不已,说:“看样子你才是咱们里面最资深的户外玩家呀!”
最满意的是齐顺义了,对讲机的范围虽然有3公里,但在很多时候受到天气山石树木遮挡的影响,有效距离还会缩小,或者让通话质量变差,李悠南将自己的电台设置了中继功能,让他的这台车子一下子成了车队的呼叫中心,能够确保齐顺义的一些路况提示,清晰的传达到每一台车子对讲机里。
对讲机里面。
齐顺义由衷地说:“当领队如果会电台就更好了,只是电台证实在是太难考了, a证的那些题对我来说都有点难,更别说b证了……b证才能用50瓦的电台……马菁呀,这次你带过来的这个兄弟还真是靠谱啊!”
对讲机里,大家都哈哈大笑起来。
……
在中午过了一点的时间,终于抵达了齐顺义说的那个湖。
的确如齐顺义所说,这里真的是一个非常适合露营的地方。
湖的面积不大不小,水绿油油的,湖岸边有很大的一片空地,空地旁边绿树成荫。
车队里的女生们纷纷开心地转圈圈,聚在一起打卡拍照。
齐顺义笑了笑说:“那么今天咱们就在这儿休息一下午吧。接下来大家把帐篷扎好,我们也会开始准备午餐和晚餐。大家可以在这附近活动,但为了确保安全,所有人在活动的时候,如果要离开营地,务必要带上各自的对讲机,最好是两个人一起活动。当然了,我的建议是不要离营地太远。这个湖里有鱼,感兴趣的可以跟我一起在这钓鱼。”
老陈明显是做过功课的,他笑嘻嘻地说:“这就是那个无名湖啊?之前他们说可以在这划船,幸好我带了皮划艇。”
看得出来,老陈也是一个划船佬。
在知道今天一下午都会在这儿玩的安排以后,非但没有对大家的决定有所异议,反而由衷地认同这样的安排,喜滋滋地去后备箱取皮划艇了。
齐顺义去车上拿了钓鱼装备。
李悠南看到这一幕,有理由相信,齐顺义本人也是想在这儿多玩儿一下午的。
因为李悠南之前的两次极有存在感的表现,让齐顺义对他的态度十分友好。
齐顺义招呼李悠南过来,问他:“你钓不钓鱼啊?”
李悠南笑了笑,摇了摇头:“没接触过。”
齐顺义嘿嘿一笑,正在调配着饵料,说道:“我车上杆子多的很,待会儿给你拿一杆,你也甩两杆吧。”随后又说,“玩户外的,不钓鱼那不是白玩了吗?”
在场有好几个人都十分认同齐顺义的这句话。
他们都搬来了折迭椅,坐了一排,依次笑嘻嘻地聊起了天。
“这地方正好,太适合钓鱼了!”
“嘿嘿,不知道今天会不会空军?”
“唉,不管怎么说,坐一下午吧。”
看到大家都这么一副兴致勃勃的样子,李悠南心头也忍不住有一些感兴趣了,便也不矫情,拿了一根齐顺义的鱼竿,在他旁边坐了下来,一边又拿着手机,架在支架上,给自己拍起了视频。
齐顺义非常热情地给李悠南介绍钓鱼这一项充满着乐趣的运动。
是的,齐顺义将钓鱼定义为运动。
他将调配好的饵料,用李悠南的鱼钩钩起一绺,又手把手地教他怎样把鱼钩放进湖水里,倒是没有加上浮漂,那个对李悠南来说太复杂了。
接下来便是静静的等待。
在场几个大叔都有钓鱼的爱好,大家钓得都很专注。
李悠南能够感受到,其实每个人心里都在暗暗较劲,看谁能第一个钓上鱼。
李悠南以前只是玩票性质地钓过那么一两次,所以基本上经验等于零。
好几次,他感觉鱼钩好像动了,便着急忙慌地把鱼竿一抖,结果什么都没有。
他心里隐隐期待着自己作为一个新手,能不能靠着所谓的新手保护期……惊艳一把。
如果自己在这一众老钓鱼人中间第一个把鱼钓上来,那会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能够极大地满足虚荣心。
但遗憾的是,这世上没有那么多的运气。
身边的几个大叔接二连三的钓上了鱼,李悠南这边的鱼竿却迟迟不见动静。
没过多久,旁边的齐顺义也钓上了第一条鱼,一条比手指长不了多少的小鱼苗。
齐顺义将鱼从钩上扯下来,随手丢进鱼篓里,笑着说:“这种鱼是这片儿最常见的鱼了,这种鱼很适合油炸,简单的处理一下,把内脏去掉,裹上面粉蛋液炸着吃,味道很鲜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