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来,雪茄。
林见鹿哈哈一笑,随便选了一根,接过雪茄剪剪了,很快也点上,俩人就在走廊上,晒着太阳,开始喷着烟瞎聊。
出道日久,朋友越来越多,但是看来看去,单就认识的人而言,林见鹿觉得,两岸三地,一共两个半的“神仙”——王京是神仙,太通透了,人家挣钱就挣个开心,别笑人家市侩、生意人什么的,在林见鹿看来,人家才是真的活明白了。
工作就是工作,艺术是另一码事。
有钱了享受生活,则更是另一码事。
有句哲理怎么说的来着?砍柴就是砍柴,捕鱼就是捕鱼,做饭就是做饭,别觉得砍柴捕鱼是为了做饭,做饭是为了吃饭,太累。
这条神仙路,王京通了。
姜纹也是神仙。
艺术就是艺术,我心里反反复复就咂摸那么点儿东西,你瞧得上瞧不上,我无所谓,这东西够不够商业化,是不是赚钱,我也无所谓——反正多少挣点儿够吃了,能吃多少啊?一顿给你一只羊又好怎么样?吃得下去吗?
可是话又说回来,我也没故意的不赚钱不是?
能赚钱我还是赚的。
当然,做出东西来好不好看,观众买不买账,那是另一码事。
反正在林见鹿看来,他的东西一塌糊涂,乱糟糟的,只有一股气在电影画面和台词中间横冲直撞——仅就电影表达能力来说,林见鹿不欣赏他的作品。
哎,但你又不得不承认,人家自得其乐。
在这条路上,他挺自在,也走通了。
说白了两个人都是天才纵横的那种,自得圆满。
还剩下那半个,是窦维——他还没走通,他还在艺术的坚持与商业的价值之间来回的左右互搏。他知道商业要的是什么,他也能为王霏做出来尽可能有商业价值、又保留相当多个性的东西,但他内心其实鄙薄。
据说后来的窦维就成仙了,谁知道呢,或许将来会吧!
不过单论做朋友,这仨人都不错。
人有意思。
姜午出门买菜去了,姜纹很快又烧了水,新冲了一壶茶出来,太阳暖暖的照在身上,茶香也渺渺,烟气也袅袅,坐着闲扯淡。
《秦颂》前不久刚上映,十月底,港港和内地同步上映,结果在港港票房惨淡,在内地则是上映四天就被叫停、撤档——投资高达四千万的绝对大片,西影厂跟港资合拍的,就这么惨淡收场了。
他,葛尤,许卿主演的。
之前电话里聊,许卿这个女主角还是挺有怨气的,昨天晚上喝酒时提及,又是一番吐槽和发泄,葛尤肯定也不开心,现在到姜纹这里,他倒也不装逼,“没招儿!说撤就撤了!”,感觉也有点落寞。
谁都没办法,审核比之前还要更收紧了。
港港那边的大洋影业彻底熄了火,对内地电影市场失望了,据说已经在彻底收缩,在内地撤摊子不干了,导演周小文不用说,痛苦的连连喝大酒——在这个年代,高达四千万的投资啊,就这么砸手里了,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他这个导演都要就这么废掉了。谁还敢再给他投钱?
总之,大家都够难受的。
跟这事儿相比,冯晓刚之前跟汪朔联合执导被叫停那个,都算小事儿了,他们那一路玩的片子,一向是市井流派,投资没法比。
聊呗,帮他排遣些烦闷。
姜纹倒是蛮关心紫禁城影业的筹备,问到底什么时候能正式开业——这事儿连林见鹿都说不准,上哪儿猜去,事情牵涉那么多国营单位,北影厂直属真理部,京属那些企业,也都是著名的文化单位,在国内关于文化宣传领域越抓越紧、越审越严的大背景之下,牵涉国营企业,上上下下都还是很谨慎的。
据说市里、部里,已经上了好几次会了。
用张合平的话来说,到最后肯定能过,就是过程得拉扯一阵子。
多开几次会,才能规避风险嘛!
“嗨……”,提起这些,姜纹就又不愿意说话了。
跟林见鹿不一样,林见鹿红遍两岸三地,乃至东南亚日韩,他吃的又是音乐这碗饭,干净,词,曲,翻来覆去就是男男女女谈个恋爱那点破事儿,随便你审查去,我还能有什么隐喻不成?但姜纹是吃电影这碗饭的,最近几年内地这越来越严苛的审查,实在是让他心中郁郁。
聊一阵子,姜午买菜回来了。
姜纹看看时间,立马撂下雪茄起身,“你坐着!今儿你出了东西,我们哥俩儿伺候您老人家这一局!等着吃!”
林见鹿哈哈大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