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苏軾每次被贬,都会大喊著弟弟捞我~~~
『苏軾被贬,知杭州。』
“虽说杭州是个好地方,可在宋朝这里,只要是离开了汴梁城,那就是被贬。『
“苏軾在杭州,为当地百姓做了许多事情。』
“向朝廷请求,减免本路上供米三分之一。减轻了百姓们的负担。』
又得到赐给剃度和尚的度,换成大米来救济飢饿的百姓。『
“减价出卖常平米,做了很多的厚粥和汤药,派人带著医生分街坊给百姓治病,救活了很多八他还疏通了河道,修筑长堤,这就是后世著名的苏公堤。
从这方面来说,比起那些整日里醉生梦死混日子的所谓官僚们,苏东坡绝对是个好官了。』
嘉佑时空,苏东坡面露喜色。
天幕讚许自己是个好官,真是开心。
这边苏洵则是神色复杂。
儿子能够为民办事,这当然是一件好事情。
可单纯只是做个好官,是没办法在朝堂立足的。
甚至於,当其他人都是混子,都在忙於內斗的时候,你跑去做个好官,是要被人围攻嫉恨的。
“罢了。”
苏洵笑著摇头“还好痴儿名气足够大,不管怎么说,有这份名气在,也够用了。”
苏軾的名气,比起后世最顶流的明星还要高出几个层次。
扶桑那儿,遍地都是他的崇拜者。
有了这么大的名气,基本上只要不上朝的时候,拽著官家的衣襟给他几个巴掌,这辈子没谁能动他。
天幕继续播放。
『元佑年间,苏軾出知潁州。『
『之后,又知扬州。』
“隔年,终於回到了汴梁城,出任兵部尚书。『
『大名鼎鼎的词圣,他是当过兵部尚书的。”
『再之后任礼部尚书,兼端明殿学士,翰林侍读学士。』
不过很快,旧党的总靠山高太后病逝,哲宗掌握了大权,立刻重新启用了新党。『
新党一上来,立马就对旧党进行残酷的报復。
“倒霉的苏軾,也被牵扯其中。』
先是贬为寧远军节度副使,再次被贬至惠州。
又过了几年,更是被贬去了边荒凉之地海南岛詹州,也就是天涯海角。』
“他在詹州普及教化文华,在詹州流传下来的东坡村,东坡井,东坡田,东坡路,东坡桥,东坡帽等等许多故事传说。』
『等到宋徽宗即位后,苏軾相继被调为廉州安置,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也就是监视居住。
到了元符年间,朝廷颁行大赦,苏軾方才復任朝奉郎有机会返回汴梁城。『
不过在前往汴梁城的路上,苏軾病逝於常州。
天幕暂停,赵清然的声音传来。
“其实苏軾的命运已经很不错了。”
“日党新党交替上台,他每次都是属於被打击的对象。”
“要知道当时有很多大臣,都是死在了被贬的路上。”
“更有甚者,出城十几里,就被人直接捅死,然后说是暴病而亡。“
“苏軾这个被新党旧党都视为墙头草的存在,能够在这一轮轮的打击之中活下来。“
“除了他自己的名声实在是太大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他的弟弟苏辙已经做到了宰相的高位。”
“苏軾每次被贬,都会大喊著弟弟捞我”
“他弟弟苏辙也是在想尽办法的捞他,为了捞他也是不断的拼命升官。”
“捞著捞著,苏辙自己都捞成宰相了。“
“要是再这么继续的捞下去,苏辙只能是夜爬龙床去服侍天子了。“
嘉佑时空。
苏軾神色古怪的看向一脸黑线的弟弟。
那表情,明显是想笑又不好意思笑出来。
这边苏洵也是无奈摇头“还不是为了你。“
苏軾连连点头“多谢辙弟相助。”
苏辙翻白眼,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好。
不过对於仙长说自己能够做到宰相,他还是很高兴的。
宣麻拜相,这是大宋文臣们的至高地位了。
就是仙长说什么夜爬龙床,实在是调侃过分。
作为老父亲的苏洵,倒是心平气和了许多。
两个儿子,一个是名传千古的大才子,一个是宣麻拜相的宰相。
他这个做父亲的,自然是心头大慰。
天幕继续播放。
身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軾。
“其在诗,词,文,书法,绘画等领域均有卓越成就。”
他是豪放派词做的开创者,与辛弃疾並称苏辛,是宋朝文化昌盛的代表性人物。!
苏軾一生的各类作品足有数千之多。『
接下来,我们將盘点一番苏东坡的代表作。
“《江城子?密州出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