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口蜜腹剑李林甫
“嘿。
贞观时空,李二凤笑一声“高氏一家子,都不是什么好东西。”
身为帝王,对於谋朝篡位的女干臣,自然不会有什么好印象。
哪怕高澄的个人能力其实非常出色,可那也只是个能干的女干臣!
臣子们皆不言语。
不是没人愿意拍李二凤的马屁,实在是魏徵就在一旁站著看。
真要是阿拍马,这小老头必然会嘰嘰歪歪,让人头疼。
好在天幕明亮起来,继续播放,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盘点歷史十大女干臣第六名,宇文化及。'
宇文化及,代郡武川人。『
“其父为隋朝左翊卫大將宇文述。
宇文化及年轻之时,就是长安城內有名的紈子弟。'
他贪婪骄横,依仗父亲的权势,胡作非为,不遵法度。
经常带领家丁,骑高头大马,挟弓持弹,狂奔急驰於长安道上,殴人伤人强掳民妇,城中百姓称为其轻薄公子。『
“杨广当太子的时候,宇文化及为宫廷护卫官。』
他经常出入杨广的內宫,同杨广处得很亲近,后累迁为太子仆,成为东宫的高级僚属,与杨广的关係更加密切。
宇文化及曾经因为多次收受贿赂而被罢官,但由於太子特別宠爱他,是以每次罢官后不久,很快便又恢復了官职。』
其性格狂躁目中无人,在同公卿百官交往之中,他语多不逊,许多公卿都受到过他的侮辱。』
杨广即位,任命宇文化及为太僕少卿。'
杨广巡视榆林时,宇文化及和宇文智及违犯禁令与突厥人做买卖,激怒了杨广要杀掉他们。』
可最终还是念及旧情,又释放了他们。』
宇文述去世后,杨广又任命宇文化及为右屯卫將军,其弟宇文智及为將作少监。』
隋朝末年,军阀混战,弄得民怨沸腾,导致铺天盖地的农民起义席捲全国各地,四处狼烟,遍地烽火。'
【写到这里我希望读者记一下我们域名.com】
“杨广乘坐龙舟逃亡至江都,两耳不闻窗外事。』
扈从帝驾的驍果禁卫军,大多是西北关中人。
隨皇帝久居在外,思亲思乡思归心切。』
又见皇帝不想西归,却欲久留江东,人心益加不安,便谋划叛帝西归。
此时天幕暂停,赵清然的点评声传来。
“杨广曾经以掛名元帅的身份,平定过江南。“
“之后又在扬州担任总管,待在江南长达十年之久。”
“在杨广看来,江南人杰地灵文风昌盛,与重武且多廝杀的北方比起来,更適合生活。”
“所以他逃到江都,想要偏安也是可以理解的。”
赵清然的话锋一转“可问题是,偏安这种事情,不是嘴巴上说说就行的,得手里有实力才行。”
“一手握著钱粮,一手掌管军队,如此方能凭藉长江天堑偏安一隅。”
“杨广当时有点財货,可偏安江南肯定不够。”
“至於军队,他身边的军队都是三秦大地跟来的,父母妻儿都在家乡。”
“怎么可能愿意跟著他,在几千里之外的他乡过日子。”
“从一开始,杨广选择逃亡江都,就已经確定了他的最终命运。“
“就算是宇文化及忠心耿耿的不动手,也会有其他人动手。”
“毕竟干掉皇帝回家,是当时的军心所向。”
“哪怕是皇帝,也不能违背军心,这可不是能够隨意安排的民心,马驛的李隆基,对此绝对是深有感触。”
贞观时空。
李二凤请嘆口气。
他已经有许久,未曾想起那位表哥了。
“杨广...真是一言难尽。”
“他做了许多朕想做,却有顾虑没去做的事情。”
“虽说其是昏君,弄的民怨沸腾,可还是做了些好事的。”
这份评价,让四周文武们纷纷点头。
何止是做了些好事,没有杨广的奇操作,皇帝陛下你现在,顶多就混个將军,连你爹的爵位都继承不了,那是属於李建成的。
可以说,杨广对李二凤是有恩情的。
天幕继续播放。
大业十四年,以宇文化及为首,宇文智及,司马德,裴虔通与元礼等军將组成的叛军发动了叛乱。』
他们带兵入宫中抓捕皇帝,抓住后將其押解到寢殿,將其縊杀而死。
“隋氏宗室与外戚,在江都宫中者皆被杀。』
“唯有秦王杨浩,因素与宇文智及交往密切留下了性命,並被立为傀儡皇帝之后宇文化及自命为大丞相,宇文智及为左僕射,准备率隋官兵十余万眾西归关中。』
宇文化及弒君,不仅是將自己钉在了耻辱柱上,更是引来了全天下的仇视。』
赵清然的点评声再来。
“杨广一句天子有天子的死法,倒是给自己挣了些面子。”
“要说败家子,杨广绝对是天子第一號的。”
“他老子给他留下的大隋,真是被硬生生的给败光。”
贞观时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