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城那边现在都能月产将近万把火枪了,且我们产的火枪还都是新式燧发枪。
问题就是,我能把火枪配备给你吗?
这新式火枪还得保密呢。
朱觉皱眉沉思了一阵,随即果断道:“朕给你调派两千京营火枪手,都是身着铁甲的,不怕普通火枪子弹攻击,且我们的火枪装填速度很快,他们射出一发子弹来,我们最少能射出四五发。
有了这两千火枪手,你手下人马拿下大员港应该没问题了吧?”
火枪弹药的装填速度能这么快?
算了,这个就不问了,陛下是不可能骗我的。
郑芝龙闻言,连连点头道:“那肯定没问题了,只要我们能迅速破口,然后以火船围攻荷兰人的战舰,荷兰人必定大败而逃。”
那就赶紧去夺回大员。
朱觉果断道:“正化,速速命人八百里加急传朕口谕,让蓟州城和三屯营各派一千火枪手骑乘那边的战马赶回来,战马朕会命京营骑兵给他们送回去。”
方正化闻言,连忙拱手躬身而去。
朱觉又想了想,随即细细交待道:“太蒙,明日你就带芝虎、鸿逵、芝豹赶回去,整顿人马,准备拿下大员,赶走荷兰人和西班牙人。
京营两千火枪手就由鸿逵来统领,另外,芝龙现有人马你挑出万余老弱病残者去专做生意,剩下十万人马分成两支船队,一支船队五万人马由芝虎任总兵,郑彩任副总兵,配八百料以上大船,另一支船队五万人马由芝豹人总兵,郑联任副总兵,配八百料以下的小船。
你先率这两支船队去东番拿下大员港,将荷兰人和西班牙人赶走,而后让芝豹率手下人马去子先麾下听命。”
我统帅十万人马去东番?
行吧,反正有郑芝虎、郑鸿逵和郑芝豹指挥,我在后面看着就行。
熊文灿连忙拱手道:“微臣遵旨。”
朱觉又琢磨道:“现如今我们视距五六里的大望远镜还不多,只能先给你配上六个,你和芝虎、鸿逵、芝豹、郑彩、郑联一人一个,小望远镜朕可以给你二十个,你去给那边的参将和游击将军都配上。”
哎呀,还给配这么多望远镜啊。
熊文灿不由欣喜道:“多谢陛下恩典。”
荷兰人和西班牙人赶跑了就可以大量迁徙人口过去搞开发了。
不过,人都是要吃饭的,那边还得有足够的粮食才行,要不然转运粮食过去也太麻烦了。
朱觉想了想,又问道:“芝龙,你迁徙过去的三万余人种了多少地,一年能出产多少粮食?”
郑芝龙细细解释道:“微臣给他们每家每户都配了耕牛,且他们也很勤劳,基本是能种多少地那就种多少地,现如今每家每户那最少都是三四十亩地,平均下来一人十亩肯定是有的。
那边气候也不错,特别适合种水稻,产量也不低,基本都在每亩两石以上,这么算下来,那边一年最少能出产六十万石的粮食。”
六十万石?
那也太少了,哪怕配上渔船,多捞点鱼来吃,那最多也就够六七万人吃啊。
朱觉想了想,干脆问道:“子先,你若是去东番培养种苗需要多少人手?”
这下地是够了,足足上千万亩啊。
问题,种苗不够啊。
徐光启琢磨道:“陛下,这种苗也不能一蹴而就,现如今微臣培育出来的红薯和土豆两种也就够种几十亩地的,我们要不断培育才能把种苗数量培育上去。
这土豆好像熟的快一点,大概三个月就可以成熟,若是东番那边天气好,一年培育三轮都没有问题,这样我们一年就能培育几千亩种苗来,两年就能培育出几百万亩种苗来。
红薯就熟得有点慢了,大致需要四五个月时间,一年最多能培育两轮,不过,浙直闽那边早就有栽种红薯的了,我们倒是可以去多收一点当种苗。
这么算起来,我们要培养出几百万亩种苗来最少也需要两年时间。
至于人手,前期就不需要多少人手,栽种红薯和土豆都比较栽种水稻容易得多,无需来回的翻地,我们只需打造专用的牛犁,一把犁过去,然后用锄头修整一番就能栽种红薯和土豆了。
也就是说,第一年哪怕是几千亩,有跟着微臣这几百农户去干也足够了,这第二年人手就需要不少了,最少也得几万人。”
那就好。
朱觉闻言,果断道:“太蒙,你将荷兰人和西班牙人赶走之后就往东番迁徙平民,但凡愿意过去的,都配耕牛和农具,头一年他们没有产出粮食之前还给他们管饭,保证他们吃饱。
你把那些适合打渔的海盗船改百来艘在那边打渔,专供那边的农户吃,开始不要收钱,免费给他们吃,粮食我们就跟那边的农户买,钱你从内库支取就行了。
总之,你得尽快迁徙,今年你最少也得迁徙三万人过去,明年那边的人口必须达到十万以上,至于后面需要迁徙多少人口,你跟子先商量。”
熊文灿闻言,连连点头道:“微臣明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