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 247年,一颗璀璨的新星在秦国的天空升起,年仅 13岁的嬴政登上了秦王的宝座。
不过,刚开始的时候,朝政大权被相国吕不韦和太后的宠臣嫪毐把持著,嬴政就像个被架空的傀儡,空有秦王之名,却无秦王之实。但嬴政可不是个甘於平庸的人,他在暗中积蓄力量,等待著夺回大权的时机。
公元前 238年,嬴政 22岁,这一年,他终於迎来了亲政的机会。他果断出手,迅速平定了嫪毐的叛乱,將嫪毐车裂,灭其三族,把太后赵姬幽禁起来。
隨后,他又免去了吕不韦的相国之职,將其流放巴蜀。就这样,嬴政彻底清除了国內的政治障碍,真正掌握了秦国的大权。从这一刻起,嬴政开启了他波澜壮阔的统一六国之路。
嬴政深知,要实现统一大业,就必须制定正確的战略方针。他採用了尉繚的“远交近攻,先弱后强,各个击破”策略,这个策略就像一把锋利的手术刀,精准地切割著六国的势力范围。
公元前 230年,嬴政一声令下,秦军如猛虎下山般向韩国扑去。韩国本就是六国中实力最弱的,根本抵挡不住秦军的进攻,很快就被秦军攻破了都城郑(今河南新郑),韩王被俘,韩国宣告灭亡。秦国在韩地设立了潁川郡,这是秦国统一六国的第一个胜利果实。
灭韩之后,秦国的下一个目標就是赵国。赵国虽然在长平之战中元气大伤,但毕竟是个老牌强国,实力不容小覷。
公元前 229年,秦国趁著赵国发生特大旱灾的机会,再次向赵国发动进攻。赵国派大將李牧率军抵抗,李牧可是战国时期的名將,他多次击败秦军,让秦军吃了不少苦头。秦军一时难以取胜,於是使出了离间计,他们派人到赵国,用重金收买了赵王迁的宠臣郭开,让郭开在赵王迁面前诬陷李牧谋反。
赵王迁昏庸无能,竟然相信了郭开的话,派人取代了李牧,並將李牧杀害。李牧一死,赵国的防线彻底崩溃,秦军如入无人之境,迅速攻破了赵国都城邯郸(今河北邯郸),赵王迁被俘,赵国灭亡。不过,赵国公子嘉逃到了代郡(今河北蔚县东北),自立为代王,继续抵抗秦国。
解决了赵国之后,秦国又把目光投向了魏国。魏国地处中原,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但此时的魏国已经是日薄西山,实力大不如前。
公元前 225年,秦军兵临魏国都城大梁(今河南开封)。大梁城城墙坚固,易守难攻,秦军强攻了很久都没有攻下。於是,秦军想出了一个办法,他们引黄河、鸿沟之水灌大梁城。大梁城被洪水浸泡了三个月,城墙终於倒塌,魏王假无奈之下,只好出城投降,魏国灭亡。
秦国在灭魏之后,马不停蹄地將矛头指向了楚国。楚国地域辽阔,人口眾多,是六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之一。一开始,嬴政派年轻將领李信率领 20万秦军攻打楚国,李信年轻气盛,轻敌冒进,结果被楚军打得大败而归。嬴政这才意识到,楚国可不是那么好对付的,於是他亲自登门,邀请老將王翦出山。
王翦深知楚国的实力,他向嬴政提出,必须要 60万大军才能灭掉楚国。嬴政虽然有些心疼,但为了实现统一大业,还是咬咬牙答应了。王翦率领 60万秦军,浩浩荡荡地向楚国进发。楚军得知秦军来势汹汹,也集结了全国的兵力进行抵抗。王翦採取了稳扎稳打的策略,他命令秦军深沟高垒,坚守不出,与楚军对峙了一年多。楚军被秦军拖得疲惫不堪,士气低落,渐渐失去了耐心。王翦见时机成熟,果断下令出击,秦军如潮水般冲向楚军,楚军顿时大乱,被秦军打得落流水。王翦乘胜追击,一举攻破了楚国都城寿春(今安徽寿县),楚王被俘,楚国灭亡。
在攻打楚国的同时,秦国也没有忘记燕国。燕国位於北方,实力相对较弱,但燕太子丹为了挽救燕国的命运,策划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刺杀行动——荆軻刺秦。
公元前 227年,荆軻带著樊於期的首级和燕国督亢的地图,以献图为名,前往秦国刺杀嬴政。在咸阳宫,荆軻图穷匕见,向嬴政发动了突然袭击。嬴政惊恐万分,在大殿上四处逃窜。幸好嬴政反应迅速,最终躲过了荆軻的刺杀,並將荆軻当场杀死。
荆軻刺秦的失败,彻底激怒了嬴政,他立即派王翦率军攻打燕国。燕国根本不是秦国的对手,秦军一路势如破竹,很快就攻破了燕国都城蓟(今北京),燕王喜被迫逃往辽东。后来,燕王喜为了討好秦国,杀死了太子丹,將其首级献给秦国,但这也无法阻止燕国灭亡的命运。公元前 222年,秦军在辽东俘虏了燕王喜,燕国灭亡。
公元前 221年,秦国的统一大业只剩下最后一个目標——齐国。齐国地处东方,远离秦国,长期以来都没有受到秦国的直接威胁,所以齐国的战备十分鬆懈。当秦国的大军压境时,齐王建惊慌失措,他根本没有组织起有效的抵抗,就直接向秦军投降了。就这样,齐国不战而降,秦国兵不血刃地占领了齐国都城临淄(今山东淄博),齐国灭亡。
从公元前 230年到公元前 221年,嬴政仅仅用了十年的时间,就先后灭掉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达五百多年的分裂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歷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帝国——秦朝。嬴政也因此成为了中国歷史上第一个皇帝,史称“秦始皇”。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並没有满足於现状,他深知,要想让这个庞大的帝国长治久安,就必须採取一系列措施来巩固统一。於是,他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
在政治上,秦始皇废除了分封制,实行郡县制。他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后来又陆续增设至四十余郡。郡下设县,郡县的长官都由中央直接任免,这样一来,中央集权得到了极大的加强,地方上再也没有能够与中央抗衡的势力。秦始皇还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中央官僚机构,以皇帝为中心,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等官职,分別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大权,他们相互配合,又相互制约,共同为皇帝服务。
在经济上,秦始皇统一了货幣,规定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钱,这一举措促进了各地的经济交流和贸易发展。他还统一了度量衡,制定了统一的长度、容量和重量標准,使得国家的税收、贸易等活动更加规范和便利。此外,秦始皇还大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鼓励百姓开垦荒地,发展农业生產,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文化上,秦始皇实行了“书同文”政策,他下令以秦国的小篆为標准文字,统一全国的文字。这一举措不仅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传播,也加强了民族的认同感和凝聚力。后来,为了书写方便,又在小篆的基础上简化出了隶书,隶书逐渐成为了日常书写的主要字体。此外,秦始皇还统一了思想,他採纳了李斯的建议,实行“焚书坑儒”,烧毁了除秦国史书、医药、卜筮、种树等书籍以外的各国史记和民间收藏的《诗》《书》百家言论,活埋了四百六十多名儒生方士。这一举措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思想控制,但也对中国文化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在军事上,秦始皇派大將蒙恬率领 30万大军北击匈奴,收復了河套地区,並在那里设置了九原郡。为了防止匈奴的再次入侵,秦始皇下令將秦、赵、燕三国的旧长城连接起来,修筑了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长城的修建,有效地抵御了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保障了中原地区的安全。此外,秦始皇还派大军南征百越,征服了岭南地区,並在那里设置了桂林、象郡、南海三郡。为了加强对岭南地区的统治,秦始皇还下令开凿了灵渠,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促进了中原地区与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
秦始皇的这些改革措施,对中国歷史的发展產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他统一货幣、度量衡和文字,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修筑的长城和灵渠,成为了中国古代伟大的工程奇蹟,至今仍屹立在中华大地上,见证著歷史的沧桑变迁。
然而,秦始皇的统治也充满了爭议。
他实行严刑峻法,加重了百姓的负担,导致民怨沸腾;他大兴土木,修建阿房宫、驪山陵墓等大型工程,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使得百姓生活困苦不堪。这些因素最终导致了秦朝的灭亡,秦始皇的千秋霸业也仅仅维持了短短十五年。
但无论如何,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歷史功绩是不可磨灭的,他的名字將永远铭刻在中国歷史的长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