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刚建立的时候,那日子过得可不容易,地方偏僻不说,还被其他诸侯国看作是“蛮夷之地”,各种瞧不上。熊绎作为楚国的第一代领导人,那真是艰苦奋斗的典范,带著一帮子人在荒山野岭里披荆斩棘,努力发展生產,扩充地盘。
虽然条件艰苦,但熊绎对周王朝那可是忠心耿耿,每次周王室举行祭祀活动,他都不辞辛劳,带著楚国的特產去参加,尽心尽力地帮忙。
隨著时间的推移,楚国逐渐发展壮大,到了周夷王的时候,周王室的实力大不如前,对诸侯国的掌控力也越来越弱。楚国的首领熊渠一看,机会来了,这时候不搞点事情,更待何时?於是,他就开始对外扩张,先后攻打了庸国、扬越和鄂国,把楚国的势力范围一下子扩大到了江汉平原。这还不算完,熊渠觉得自己这么厉害,怎么能只当个小小的子爵呢?他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宣称:“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號諡。”意思就是,我是蛮夷,才不稀罕你们中原那一套封號呢!然后,他就把自己的三个儿子都封为王,分別是句亶王、鄂王和越章王,这可把周王室气得不轻,但是又拿楚国没办法,只能干瞪眼。
不过,熊渠也不是完全没脑子,他也知道自己这么做有点太过分了,万一周王室真的发飆了,楚国还不一定能扛得住。所以,等到周厉王继位后,熊渠一看这新天子不好惹,赶紧就把儿子们的王號给去掉了,老老实实的,生怕被周厉王收拾。
这一番操作,充分体现了楚国早期在周王朝权威下的试探与权衡,既想展示自己的实力,又不敢彻底得罪周王室。
时间过得飞快,又过了一百多年,楚国迎来了一位极具个性的国君——熊通。熊通原本是楚厉王(楚蚡冒)的弟弟,楚厉王去世后,熊通杀掉了侄子,自己登上了国君的宝座,这手段,够狠!熊通可不像他的前辈们那么低调,他一心想要让楚国变得更强大,在诸侯中站稳脚跟。
熊通在位期间,楚国的实力不断增强,他也越来越不满足於楚国现有的地位。公元前 706年,熊通率军攻打隨国,隨国可是周天子的同姓诸侯国,熊通攻打隨国,明显就是在向周王室示威。隨国的国君一看楚国来势汹汹,嚇得赶紧说:“我无罪啊,你干嘛打我?”熊通理直气壮地说:“我是蛮夷,现在诸侯都在互相攻伐,我也想参与中原的政事,你去给我跟周天子说,让他给我提升名號。”隨国国君没办法,只好硬著头皮去给周天子传话,结果周天子根本不同意,隨国国君只好灰溜溜地回来復命。
熊通一听,这还得了,周天子不给我面子,那我就自己给自己面子!公元前 704年,熊通一怒之下,自立为王,號称“楚武王”。这在当时可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要知道,在周朝的制度里,只有周天子才能称王,诸侯最多只能称公、侯、伯、子、男,熊通这么做,完全是公然挑战周朝的权威。
熊通称王之后,並没有就此满足,他继续四处征战,开疆拓土。先是进攻濮国,占据了今川、鄂交界的广大地区;而后又在安陆的东南打败勛国,战胜姣国军队。楚国的势力越来越大,逐渐成为了南方的霸主。
熊通的这一行为,对楚国的后续发展產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在政治上,楚国从此摆脱了周王朝的束缚,拥有了更大的自主权,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发展国家。在心理上,这极大地增强了楚国人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让他们意识到,楚国並不比其他诸侯国差,甚至可以超越他们。
从此,楚国在歷史的舞台上开始崭露头角,向著更辉煌的未来大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