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8章 该慌不慌,体系升级!
索尔斯克亚在光明球场的淒风冷雨中思绪凌乱。
红魔球迷感同身受。
看著博格巴倒下站不起来的样子,索尔斯克亚切齿喃喃:“不会吧?只踢了一场又伤了?”
上轮联赛復出,今天连30分钟都不到..:
作为队长的戴飞当然走到博格巴身旁进行慰问。
“他是故意的!”
博格巴沮丧之中把矛头直指鲁本-迪亚斯。
戴飞发自內心地认可博格巴的控诉。
“他確实是故意的。”
这不废话吗?
你进了禁区要抢点,后卫不给你上强度进行身体对抗?
又不是下黑脚。
哪有什么故意还是无心的分別。
看著博格巴在队医换扶下退场。
戴飞很想告诉对方:你还是踢后腰吧,前腰你把握不住。
不过现在不是一个好时机。
索尔斯克亚换上了马蒂奇。
曼联並没有因为被动换人而影响了整体表现。
本菲卡球迷或许升起了几分希望。
博格巴啊,上赛季欧足联评选赛季最佳中场。
他下场难道不会对曼联实力有所削弱?
结果证明他们想多了。
曼联“破坏之王”强度反而更上一层楼,本菲卡进攻组织与转换惨遭疯狂肢解。
后场几乎找不到出球点,进攻一塌糊涂。
锋线得不到机会,深度回撤再向前盘带衝击,没有逐个击破的实力,半路天折频频出现。
本菲卡做不到分辨清楚曼联各个点的威胁等级,
埋伏在中场工兵天团身后的戴飞不论是后插上送妙传还是轰远射,本菲卡防线总是被打得猝不及防。
本菲卡防线充其量在阵地战防守中能遏制住曼联的进攻威胁。
鲁本-迪亚斯表现突出,正面防守不会被衝破防线。
但曼联连续进攻升级威胁,突然强度提升引发的混乱,他却无力遏制。
戴飞杀入前场抢断成功后转移攻势,卢克-肖的传中球在禁区內被前插的麦克托米奈送入球门本菲卡球迷心凉如冰。
“曼联的打法...真他娘的硬啊!”
从源头扼杀本菲卡威胁攻势酝酿,抓节奏快攻发动突然袭击更加威力惊人。
加强扫荡的本菲卡又在防守中漏人。
戴飞前插中接应卢卡库的回传,禁区线上不受干扰一记低射为球队锁定胜局。
曼联球迷在欢呼。
索尔斯克亚鼓掌时若有所思。
他回头看了眼卡里克,眼神意味深长。
逼王下线,曼联的整体攻防,更加有条不紊。
索尔斯克亚显然不会把本菲卡放在眼中。
皇家马德里都被曼联碾碎,本菲卡不值一提。
因此这场较量更大的价值是以实战效果探寻球队更强的体系完善思路。
不知不觉,索尔斯克亚已经不再考虑改变中场形態。
防守更好,场面至少积极,同时该进的球一个不少,甚至比上赛季要更全面。
中场天团能以高强度覆盖面浑水摸鱼。
还能怎么变来试图让球队变得更好呢?
就曼联这个基本盘,索尔斯克亚认为其他战术大师来了也打不出新样。
这牌发瓜迪奥拉手里,他肯定要弃了,重新洗牌!
安切洛蒂来了也必然是打上赛季的极限防反。
克洛普或许会充分压榨中场工兵天团的能量,但若是摆出三叉戟,恐怕会被现实教育得怀疑人生。
索尔斯克亚认真观察场上形势变化,结合经验与曼联自身能力进行脑力风暴。
万比萨卡防守凶狠,多数时候高侵略性的抢断很有威力,就算被爆,也不会让对手持续打出威胁。
上一场打阿森纳可算作是典型,被萨卡爆了外线完成助攻,后面把警惕性和强度拉满,完全不给对手任何机会。
甚至有欺负小孩的嫌疑。
但万比萨卡的助攻能力...一言难尽。
曼联新赛季以来,后场支援进攻只有卢克-肖出彩。
於是让曼联的“两翼”时不时会呈现出只有一边的尷尬局面。
並没有充分利用场地宽度。
两翼齐飞未必是边锋才能打出效果。
边锋只是输出效果最直接。
战术天堂义大利,在小世界盃时代,单边飞翼配置比两翼齐飞要更多,因为中下游球队为了战绩,打不起两翼齐飞,於是精简攻击群。
曼联打不起两翼齐飞的主要原因在於没有强大的双边锋。
以前大家都觉得有,马夏尔,桑切斯,拉什福德...包括早早离队的德佩,迪玛利亚等等。
事实证明把“期待值”当做即战力只是自欺欺人。
现在曼联的配置,索尔斯克亚连拉什福德都不信任,格林伍德需要成长,詹姆斯有其自身的实力局限性。
卢卡库是能中能边,但显然不是外界印象中世界级边锋的形態。
换上格林伍德后,曼联右路攻势有了更强的表现。
当卢卡库主动与迪亚斯纠缠,完成牵制之际,马蒂奇在禁区前將球横传。
戴飞从他身后如鬼魅袭杀而至。
洞若观火又閒庭信步般將球斜塞送入禁区右肋地带。
迪亚斯转身时发现格林伍德內切已经形成绝佳射门机会,他迅速移动却无能为力。
格林伍德劲射將球轰入球门远角。
“昨天刚满18岁的格林伍德斩获进球,虽是锦上添,却是逆流直上的嘉奖与鼓励!”
格林伍德庆祝后主动拥抱戴飞。
红魔球迷激动而浮想联翻。
十八岁的新星锐意进取,联赛欧冠皆有斩获,格林伍德已经书写了职业球员梦幻开局,说是一球成名毫不为过。
而且这个年龄段的球员,仰望清月,拥抱骄阳。
球迷自然期望他能够把手中最好的剧本演绎出如大日悬空,光耀世界的辉煌。
索尔斯克亚自然也高兴,但很克制。
曼联过去多年的重建,不夸张的说“培养的代价”过於惨痛。
从14年开始,林加德,卢克-肖,贾努扎伊。
15年的马夏尔,德佩,安德列亚斯-佩雷拉16年的拜利,17年的林德洛夫,18年的弗雷德.,
曼联在培养他们的时候,肯定期望他们的实力不断提升。
而那些渴望即插即用的球星,也有相当一部分是失败的。
姆希塔良,迪玛利亚,法尔考,施魏因施泰格,桑切斯...
培养的代价加上引援的失败,叠加內部混乱。
曼联的问题很多。
包括现在还有些余毒尾大不掉。
索尔斯克亚自然不期望自己成为下一个范加尔或穆里尼奥。
被“成长代价”引发的负面影响所吞噬。
不过格林伍德的进球却让他回头看了眼替补席上坐著的阿什利一扬。
阿什利一扬:???
他不清楚索尔斯克亚的眼神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