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告诉苏若初,只要她愿意,现在就可以结束志愿者工作了,学院会安排其他人来接替,她只需要好好应对接下来的市里面媒体採访就行。
结果苏若初想都没想就给拒绝了。
“有始有终。我既然参加了这个活动,我还是希望能把它完成。”
“老师,我不想要什么荣誉,而且目前在隔离楼做志愿者的並不是只有我一个。”
辅导员笑了笑,“但是进入隔离楼里面工作的可只有你一个。”
“放心吧。这次参加志愿活动的,学校都会有相应的奖励的。不会亏待每一个学生。”
听到这话,苏若初才稍稍放心。
不过依旧坚持要把志愿活动做完。
辅导员拗不过她,只好把苏若初的想法报告上去。
结果就是几天后媒体来人採访苏若初,被安排的採访地点换成了隔离楼门口。
辅导员还有些紧张,生怕让媒体记者觉得不够重视。
结果谁曾想,几位记者丝毫没有在意,看到身穿防护服的苏若初,反而一个个双眼放光。
这是什么?
这简直就是送到手的正能量新闻啊。
有记者提出,想要进入隔离楼跟拍一下苏若初的工作。
面对这个要求,一旁陪著的两位校领导表情有点尷尬。
不过对方是国內某家报社的记者,来头不小,他们不好直接拒绝。
这位记者明白校领导在担心什么,笑呵呵地表示自己会做好防护工作,而且只是跟拍,不会接触隔离楼內的学生。
听到这里,领导们才稍稍鬆了一口气。
於是这位记者跟市里的一位记者穿好防护服之后,被允许进入隔离楼。
他们跟拍了苏若初的工作。
在他们的镜头下,苏若初一个瘦弱的女孩子,要提著满满两大兜的盒饭,至少四五十盒上下楼梯,每次十几分钟就会累得满头大汗。
可是这丫头却从来不发牢骚。
而且这两位记者还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地方。
本书首发,提供给你无错章节,无乱序章节的阅读体验
那就是每当送到一个宿舍门口,里面就会传来一声感谢。
“学妹谢啦。”
“学妹辛苦啦。”
“谢谢学姐。”
这样的感谢不是提前准备好的,也不是嘻嘻哈哈地开玩笑,而是大家发自內心的真诚感谢这个姑娘。
两位记者忠实地將镜头全都拍了下来。
很快,那位国內的记者又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地方。
有些宿舍楼的门上,会贴著一张便签,或是一个信封。
苏若初送完饭之后便会顺手將这些拿下来放入口袋里。
“这是什么?”记者实在是太好奇了,忍不住低声问了一句。
於是苏若初便把这些便签跟信封的故事解释了一下。
善良,热情,不怕苦,替他著想……
这……就是满满的正能量啊。
两位记者双眼放光,仿佛看到一篇充满正能量的优秀新闻稿件在自己的手中形成。
从寢室楼出来,苏若初接受了所有记者的採访。
在採访中,苏若初没有隱瞒,告诉大家自己当初加入志愿者,是因为自己男朋友在这里隔离。
不过后面看到隔离楼內的同学们过得十分孤独无聊,於是才跟男朋友一起想出了写便签或是帮大家寄信的点子。
最后苏若初还主动提起这栋楼的宿管阿姨,其他志愿者,保安,大家都做了很多的付出。
记者们做了简单记录,不过他们明显对这些话题並不太感兴趣。
“能跟我们讲一下那天的隔离楼大合唱吗?”
“听说是你男朋友为你准备的惊喜……”
苏若初愕然,微微张大嘴巴,看著面前这几位记者。
心想这真的是国內大媒体来的吗?
怎么也这么八卦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