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章 两枚仙品命格,新的气运之子
“大玄帝朝也知道这个地方?”
“甚至还將这里当做了垃圾场?”
“经常投放一些犯人和妖魔?”
“如果是这样的话,来到这里的妖魔岂不是会大开杀戒?”
“你们是怎么活下来的?”
姜凡挑了挑眉,他倒是没想到大玄帝朝也知道这个地方。
不过估计他们对於这个地方也不是很了解。
毕竟一旦进入了冰狱之中,就再也不可能离开了。
就算是大乘修士也是如此。
所以外界对於这里也是一知半解,完全將这个地方当做了可怕的囚牢之地。
“妖魔的確是可怕。”
“每次出现妖魔,都会引起滔天的杀戮,导致人类死伤无数。”
“但是也不需要太过担心。”
“因为冰狱当中存在一些特殊的生物,名为狱兽。”
“这些狱兽实力无比强横,甚至是不死不灭,就算是妖魔也不是对手。”
“之前那些出现的妖魔,曾经在这里大开杀戒,结果触怒了狱兽。”
“然后那些妖魔就被狱兽们抓走了。”
“至於它们是死是活,我们就不是很清楚,毕竟它们再也没有出现过。”
徐辰阳解释道。
狱兽?!
听到这话,姜凡眯了眯眼睛,他可是知道这个地方来自於仙界,名为仙狱。
莫非那些狱兽就是仙狱的守卫吗?
如果是守卫的话,到底是发生什么事情,才能引出这些守卫呢?
“那些异兽也是狱兽的一种吗?”
姜凡询问道。
“並不是。”
“它们本来是灵墟界的妖兽。”
“昔日它们是被大玄帝朝扔进去冰狱里面,测试这个秘境的危险程度。”
“但是经过漫长的岁月下来,它们受到了冰狱力量的侵蚀,得到了成长。”
“然后数量也急剧增加,已经成为了冰狱的庞大族群。”
徐辰阳摇摇头。
他表示异兽並非是冰狱土生土长的生物,根源还是来自於灵墟界。
只是冰狱蕴含的力量过於匪夷所思,导致这些妖兽產生了异变。
可以说,生命的力量无比强大,哪怕再恶劣的环境,也能够適应下来。
一旦適应之后,生命的数量就开始急剧增长了。
“看来你比起一般人都要了解冰狱。”
姜凡看著徐辰阳。
“的確也是如此。”
“年轻时候我曾经居住在冰狱的一座大城。”
“这座城池的人口超过了数百万之多,城主是一尊合体修士。”
“而且城主也是个好人,每个適龄的人都会得到妥善的培养,也学习了冰狱的歷史。”
“可惜的是,那座城池毁灭於一次兽潮,连城主大人也死了。”
徐辰阳很是无奈的说道。
如果那座城池没有被毁灭的话,他也不会来到冰莲村。
“没想到你还有这样的来歷。”
“不过想要离开冰狱的话,难道真的一点办法都没有吗?”
“哪怕希望再渺茫。”
姜凡询问道。
他对於徐辰阳的回答很是满意,看来自己救下这群人的决定是正確的。
没有这些当地人的知识,他还没有这么快熟悉冰狱呢。
“还是有的。”
“据说曾经有修土觉得若是能修炼到大乘境,然后得道飞升的话,说不定就能从冰狱当中脱离了,但是没人能做到。”
“毕竟想要修炼到大乘境实在是太困难了。”
“哪怕是在灵墟界都是困难重重,更不要说是在冰狱了。”
徐辰阳道。
事实上这也是诸多合体修士唯一的希望了。
可惜的是,他们想突破合体,普升大乘,简直是不可能的事情。
这只不过是妄想而已。
“嗯。”
姜凡点点头。
他施展了天子望气,想看看这群人的气运如何。
轰顷刻间,这群人身上大大小小的气运立即呈现在他的面前。
首先就是这位元婴修士徐辰阳的命格,他拥有上品命格见多识广。
一旦激活这个命格,那么天生就是过目不忘,记忆力极强,而且如果见识的东西越多,知晓的知识越多,走过的地方越多,那么他的悟性就会越强大,修为也会提升越快。
这是天生的旅行家。
对於他来说,局限一地,反而是局限了他的发展。
如果这傢伙身处在灵墟界,没有被冰狱限制的话,恐怕成就不仅仅是如此。
可惜身处在冰狱里面,修为过於弱小,想去別的地方,都做不到。
这也导致他的天资始终是中庸的层次。
根本就没有彻底发挥出这个命格的天赋。
“这。”
但是更加让姜凡震惊的是,旁边这个十八岁的少年陆至诚,他居然拥有仙品命格千虑一得,这是一种悟性类型的命格。
能力其实很简单,只要思考一千次,就必定会有收穫,必有所得。
拥有这种命格的人,不管学习什么,都会进步神速,悟性惊人。
简直就是天生道种。
如果中途不遭遇劫难的话,那么几乎是必然能成仙。
毫无疑问,这小子也必定是一尊天命之子。
除此之外他的八岁妹妹陆朵朵,居然拥有一枚仙品命格,其名为海誓山盟。
这枚命格的能力很简单,那就是契约。
只要和她许下了诺言,那么就必定需要遵守。
如果违背了诺言的话,就会身死道消,甚至全部的修为和財產,都会归她所有,被她掠夺得乾乾净净。
当然若是对方遵守了诺言,也会得到无尽的好处,会得到气运的庇护,悟性的提升等等,总之奥妙无穷。
“到底是怎么回事?这个地方居然存在两枚仙品命格?”
姜凡一下子就懵了,感到难以置信,他从未见过这样的情况。
就算是对於灵墟界这样的大千世界来说,能够捕捉到两枚仙品命格,已经是相当不得了,几乎不可能得到更多的仙品命格。
毕竟无尽虚空当中,世界数之不尽,但是命格的数量是有限的。
如果分配到不同的世界里面,命格的数量就是少之又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