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结束几天后,林恩被施泰因男爵邀请来府邸做客,他坐下后就直接切入主题。
“但容克贵族的反对非常激烈。”
“这在意料之中。但我们必须打破这个桎梏。”
林恩当然明白这些老贵族们的想法。保守派的根本在於他们不会去尝试自己不熟悉的东西。
待在自己的舒適区是每个人的习惯。
“国王希望你能提出一个更具体的方案,说明如何在不激怒容克的情况下推行改革。”
“那是不可能的。”林恩摇头,“任何真正的改革都会触动既得利益者的神经。”
隨后他话锋一转:“但我们可以尝试安抚他们。”
“我建议分阶段实施改革。首先解除农民的人身依附关係,但土地改革可以稍后进行。”
他走上前给施泰因男爵递上一份刚刚撰写的详细文件,都是他思考的关於改革的细节。
“我们可以向容克贵族提供补偿,比如国家债券或其他特权。”
施泰因认真阅读后,点头道:“这比之前温和多了。我会向国王推荐。”
“还有一件事。”林恩说,“我想亲自走访一些农村地区,了解实际情况。这样才能制定更切实可行的方案。”
“这是个好主意。”施泰因赞同道,“我会安排人陪同你。”
几日后,林恩的马车就驶入布兰登堡乡村。
沿途的景象让他心情沉重:荒芜的田地、破旧的农舍、面黄肌瘦的农民。
看看这里,这就是普鲁士的根基。
如果这些人没有希望,国家又怎么会有未来?
林恩深切的知道,一个国家的根本在於农民,他们恰恰是沉默的大多数。
改革,也必须从他们开始。
他们在一个村庄停下,当地的容克领主,冯·德尔菲的中年男子出来迎接。
德尔菲相貌堂堂,但举止傲慢。
“林恩中校,我听说过您的'光辉'事跡。”德尔菲的语气充满讽刺,“一个军人,却想教贵族如何管理自己的领地?”
“冯·德尔菲先生,我想请问,如果战爭再起,您准备如何动员这些农民?”
“我命令,他们服从。就这么简单。”德尔菲似乎根本不在意他眼中这些低等人的想法。
林恩却並不恼怒。不如说他今天来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这个想法的根源。
德尔菲见林恩不反驳他的话语,以为自己在第一轮交锋中已经胜利了,於是高兴地邀请林恩参观他的庄园。
在参观过程中,林恩注意到这位容克贵族虽然言辞刻薄,但对农民的態度並非全然苛刻。
到了晚餐时,林恩认为,是时候与这位德尔菲先生说明情况了。
“德尔菲先生,您可能不知道,在法国,农民已经开始获得自由。”
“如果普鲁士不改变,您认为这里的农民会怎么想?”
德尔菲放下了酒杯,语气带著些不悦:“您是在威胁我吗?”
“不,我是在陈述事实。”林恩平静地说,“改革已经不可避免,问题只是我们是主动引导还是被动应对。”
德尔菲似乎有些挣扎:“林恩中校,我的家族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了几百年。”
“农民依附於我们,我们保护他们。这是一种互利关係。”
“那是过去。”林恩说,“现在,法国人已经改变了所谓的传统。如果我们不想被法国人甩在身后,就必须改革。”
这餐饭吃的很不愉快,临別时,德尔菲略带讽刺地说:“希望您的改革顺利。”
“不,”林恩微笑,“是一定会成功。”
在走访了多个地区后,林恩返回了柏林,撰写了一份详细的农村状况报告,呈交给国王和內阁。
当他到达时,发现哈登堡、施泰因和几位重要大臣已经在场。
国王站在窗前,手中拿著一份文件。
“这是最新的战报。”国王声音凝重,“奥军在乌尔姆与法军交战,拿破崙亲自指挥部队摧毁了他们的阵线。奥军正在溃退。”
房间里一片寂静。大家也没有想到奥地利会如此快的陷入危机。
“诸位,”国王转身面对眾人,“我想我们已经没有太多时间了。”
“林恩中校,你的改革计划,我批准了。”
他提起笔,在桌上的文件上籤下了自己的名字。
“敕令,即日起生效。解除农民的人身依附关係,允许他们自由选择职业,处置个人財產。”
《三月敕令》,將解放整个普鲁士的农民,也將深深改变普鲁士的命运。
而林恩的心里,已经在准备新的变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