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工匠作坊区的马车在石子路上顛簸著,车厢內的气氛却与军事部会议室的沉闷截然不同。
沙恩霍斯特將军摘下帽子,用手帕擦了擦额头,目光中带著审视和期待。
格奈森瑙则靠在车厢壁上,闭目养神,但微微抖动的手指显示出他內心的不平静。
“林恩,你確定不是在和我们开玩笑?”格奈森瑙最终还是睁开了眼睛,打破了沉默,“一分钟五到六发?那简直是,神话。”
林恩笑了笑:“格奈森瑙,到地方你就知道了,不要著急。”
马车很快抵达了目的地。
工匠作坊区比上次林恩来时更加繁忙。
施密特、霍夫曼和克鲁格早已等在门口,他们的脸上带著疲惫,但眼神却异常明亮。
“男爵阁下,將军阁下们!”施密特看到林恩和三位將军,连忙迎了上来,声音有些沙哑,显然是最近熬了不少夜。
“情况怎么样,施密特?”林恩拍了拍他的肩膀。
“好多了,男爵阁下!”施密特侧身让开通道,“我们按照您的思路,重新设计了枪栓头部的锥面角度,並且在接触面上增加了一道非常细的石浸油垫圈……当然,这只是权宜之计,但效果显著。”
克鲁格接著说道:“击针的问题,格哈特师傅那边也找到了解决办法。”
“我们没有一味追求硬度,而是稍微降低了淬火温度,增加了回火时间,让它在保持足够强度的同时,增加了一点韧性。”
“连续五十次空击,十次实弹射击,都没有出现明显的弯曲或断裂。”
霍夫曼补充道:“枪机內部的几个活动部件,我们也做了细微调整,打磨了接触面,现在拉动枪栓的感觉顺畅多了,几乎没有卡顿感。”
几人边说边走,来到作坊后面一处简易的靶场。
靶场不大,尽头是用厚木板和沙袋堆起来的靶挡,五十米和一百米处各立著几个简单的圆形靶。
两张长条桌上,一边放著几支普鲁士军队现役的,经过林恩微调改进后的m1806型波茨坦燧发滑膛枪,另一边则整齐地摆放著三支崭新的步枪。
这三支步枪看起来比现役的燧发枪要纤细一些,枪管更长,通体呈现出金属和胡桃木的深沉色泽。
最引人注目的是枪托后方,那个取代了巨大燧发机结构的,显得异常简洁的枪机部分,以及一根细长的、类似拉栓的装置。
“这就是后装枪?”沙恩霍斯特走上前,拿起一支,掂量了一下。
比想像的要轻一些,重心也更靠后。
他尝试著拉动枪栓,动作確实比他想像的要流畅许多。
“是的,將军。”施密特递上一枚纸壳弹药,弹头是尖的,尾部粘著一个小小的、涂著红色物质的凸起,“这是改进后的弹药,尾部是范斯博士最新一批次的雷汞底火帽,稳定性提高了不少。”
“好了,先生们,理论说再多,不如亲眼看看。”林恩示意一名早已准备好的,来自试验营的老兵上前。
“汉斯,先用老伙计,打三个靶,五十米,正常速度。”
那名叫汉斯的老兵,动作嫻熟地举起一支m1806滑膛枪。
“砰!”一声沉闷的枪响,白烟腾起。
五十米外的木靶上出现了一个不大不小的洞,略微偏离靶心。
汉斯立刻开始重复装填动作。
倒引火药,倒主火药,塞弹丸,夯实……
一套流程下来,即使是他这样的熟练老兵,也了將近二十秒。
三枪打完,用时接近一分钟。
靶子上的弹著点散布有些大,只有一个勉强接近靶心。
沙恩霍斯特、格奈森瑙和克劳塞维茨默默看著,这场景他们再熟悉不过了。
这就是他们麾下士兵每天都在重复的动作,也是决定战场胜负的关键节奏。
“好了,汉斯,换『迅雷』。”林恩示意道。
汉斯放下滑膛枪,拿起一支“迅雷”步枪。
拉开枪栓,將纸壳弹塞入枪膛,向前推动枪栓並旋转锁定,举枪,瞄准。
整个过程,不过三四秒钟。
“开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