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她给前来进货木瓜丝的分销商各送了好几罐软薑。
劳烦他们放在自家柜檯给客人试吃,並表示如果受欢迎,可以八折的批发价向他们供货。
这个办法是真的管用啊,分销商大多是和苏记门店有一些距离的,甚至还有外市的,这样一来宣传范围就大了起来。
而且,可以让分销商直观的感受到客户的购买意向,他们进起货来就更有底了。
所以还没过几天,软薑的批发量就蹭蹭蹭的往上涨。
加上门店零售,一天能达到300斤的销售量。
苏渺每天看著统计表,乐得合不拢嘴。
事实证明,依託稳定平台推出的新品,在相同条件下,就是能事半功倍。
这也是当初,她为什么那么执著的打造“苏记食铺”这个招牌的原因。
以前削木瓜的阿叔们,现在都担负起了炒薑的工作,大大的铁锅大大的铲,抡得虎虎生风。
一锅锅热腾腾的薑出炉,让他们颇有成就感,苏渺套用了寧县的宣传语,说他们干的是甜蜜的事业,把他们哄得更有干劲了。
刚开始的那一段时间,为了保证產品的质量和口感,苏渺有空閒时都会跑过来监督生產过程,严格把控每一个环节。
隨著整个生產链步入正轨,订单越来越多,苏渺又招了四个员工。
两个三十来岁的壮汉,一个加入炒队伍,一个去木瓜丝组。
两个三十多岁的阿姨负责软薑的其他流程。
至此,作坊木瓜丝和软薑两条生產线彻底分开。
每天作坊出货来来往往,连带著小巷子都热闹了起来。
隨著软薑的口碑越来越好,一个月后竟然接到了百货大楼採购部的电话。
苏渺刚放学回来,就看到苏元正红光满面、喜气洋洋的迎上来了。
他兴奋地说道:“渺渺!今天百货大楼打电话过来了,想要採购我们的木瓜丝和软薑呢!”
“百货大楼?百货?大楼?会不会是骗子啊?”
苏渺有些惊讶,百货大楼作为大国企,採购种类品牌和渠道都是很稳定的。
她家的软薑虽然在短时间里爆火,並且引领了潮流,但毕竟也只推出了一个多月的时间,这就得到百货大楼的钟意了?
苏元正连忙解释道:“是真的,我查了號码本,真的是百货大楼的电话號码!
他们说之前就注意到我们的木瓜丝了,报上去审批了一段时间,现在批下来了。
正好我们又出了软薑,而且还这么受欢迎,就增报一起採购。”
苏渺也兴奋得要蹦起来了,百货大楼耶!邕城人民心目中的购物圣地耶!
一旦產品可以摆上百货大楼的的货架,那便意味著踏入了更广阔的市场,知名度和销量都將迎来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