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厨师做出来的餐食自然不能和原本酒楼水平的师傅相比,甚至很多人觉得还不如自家做的。
种种因素堆叠,使得原本高质量的火车餐食水准逐年降低。
但在火车上,特別是长途火车,想吃上一口热乎饭实在不容易,自己带的不好加热,每个站点离得又远,站点小贩卖的种类也有限。
饿的时候就得在火车上买,也因为这个垄断性,虽然餐食水平降低了,但是价格却水涨船高,比当时公家经营的时候要高上不少。
这样一来,抱怨声就更多了。
不过,这样的情况並没有持续太久,就被一样东西打破了。
那就是新式方便麵!
90年代初,內地与台湾往来频繁起来,看著內地经济开始腾飞,台商开始涌入內地寻求商机。
抢先一步从台来內地投资食用油生意的魏老板,却遭遇了滑铁卢。
当时普通的食用油因为有价格补贴,售价仅八毛钱,而他定价两块的高端油,大眾並不买帐。
就在他即將耗光带来的四千万投资的时候,在火车上获得了新的灵感。
他从台湾带来用於充飢的方便麵,吸引了周围乘客的纷纷注目。
实际上,这个时候內地已经有一些方便麵品牌了,比如华丰、双峰等,销量都相当不错。
但是这些早期的方便麵,都是一块麵饼,加一包辣椒麵、盐、味精组成的调味料,用热水冲开后味道寡淡。
与魏老板带来的台式方便麵相比,逊色了很多。
坐在他旁边的乘客被那格外浓郁的香气所吸引,往他碗里一看,里面有面、有蔬菜,甚至还有肉粒等配料,特別诱人,眾人纷纷询问他这面是在哪里买的。
商业嗅觉敏锐的魏老板,迅速改变策略,集合魏氏其他兄弟在天津建厂。
看到北方地区陌生人之间通常以师傅互称,决定用“师傅”这个词以显得较为专业。
而姓氏则取用“健康”的“康”字,以塑造“讲究健康美味的健康食品专家”形象,於是便有了k师傅。
92年8月,未来席捲全国的k师傅红烧牛肉麵正式诞生,藉助一个动画人物形象进行营销,铺天盖地地传播开来。
与以前內地原有的几个牌子走清淡路线不同,红烧牛肉麵將一包牛肉酱加进自己的配料里,迅速成为了方便麵界的高端產品。
而在定价时,他们也是下了功夫做了调查。
当时內地大眾能买到的方便麵大致分两种:
一种是进口的“高价面”,在机场饭店等地有售,却因价格偏高而难於推广;
另外一价格极其低廉的袋装面,价格虽然低廉,但口味不好,一般人只做应急之用,平时根本不会想去吃。
他们结合了解了大眾平均收入,考虑到消费者的消费能力,並没有对k师傅方便麵订很高的价格,取了中等价位,最初售价为1.9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