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樊迟之问
刘肇不离开,清河王父子,平原王小两口自然要陪王伴驾,在看完了堆肥所之后,又转到一处水塘处,有几个农人正在忙碌的踩水车。
看到皇帝打著仪仗过来,百姓连忙行礼,皇帝说了一声免礼,让百姓继续干活,老百姓们也没空和皇帝说什么,而是回去继续踩踏水车,太阳比较狼,千活的黔首很快就满头大汗,一边擦汗,一边继续干活。
当看到水从低处流到高处,皇帝十分的满意,对著清河王说道,“此物有大用处,蔡—”
说到这里,皇帝想起清河王和蔡伦那段公案,也就没有再说,而是看向自己的子侄,转移话题道,“胜儿,祜儿,有何感想?”
今天比较炎热,刘胜身上汗津津的,十分不舒服,而在父皇面前,他又不敢隨便玩耍,多少有些鬱闷。
听到父皇询问他,他立刻来了精神,因为他发现每一次他背书背不出来,只要说出荀郎中和王妃所说种种,父皇就会满意,所以这段时间,他特別上心,能够记住並说清楚的道理变得越来越多。
他看了一眼不断擦汗的农人,想起寇淑跟他说过的道理,“父皇,孩儿吃饭时时不时会掉落一些米粒,王妃就劝说过孩儿粒粒皆辛苦,让孩子吃下掉落的米饭。
孩儿原来还不懂,觉得米饭掉落了就掉落了,为甚要吃?今日看到农人这般劳作,確实很辛苦,孩儿以后一定要节俭,要吃那些掉落的米粒!”
清河王听完,讚嘆道:“平原王知节俭,平原王妃贤惠,真乃社稷之福也,
臣为陛下贺!”
刘肇也比较满意,娶媳娶德,寇淑能这般从日常生活出发,教导平原王各种道理,这样的教育方法,效果很好。
哪怕平原王读书不怎么样,未来也不至於捅大篓子,可惜了,就是身子骨还是不能让人放心,要不然———“,还是再等等吧!
问完了刘胜,皇帝又询问刘祜,刘祜想起了著名的樊迟之问,就背了出来,
然后说出老师的教导,这同样也是他对农业的理解,他们是上位者,要做的是好礼、好义、好信,怎么能对种地的事情这般在意吗?
站在平原王身边的寇淑,嘴角微微一撇,刘祜真心没什么滑头,皇帝跑到广成苑,摆出一副重农的模样,你说这样的话,不是扫兴吗?一天到晚就知道背这个,背那个,你得有自己的见解,平原王虽然幼稚了一些,但至少能讲出道理。
寇淑非常反对论语这番话,虽然孔夫子的本意是在其位谋其政,知道自己该干什么,我老人家教你是如何做人上人,不是学种地种菜的,你问我这些干什么呢?真是个笨蛋!
但隨著孔夫子被圣人化之后,这番话就造成了很严重的后果,知识分子不愿意搞各种实事,一门心思搞什么礼义信,脱离了广大群眾和实际生產,儒学慢慢墮落就成了必然。
而在这个时代,能够有机会读书的人毕竟有限,寇淑要想推广格物学,除了想尽办法展示利国利民以外,知识分子主动积极的参与也非常重要,这就必须让他们明白格物学的重大意义。
她必须归本正源,所以等於刘祜说完,寇淑先行礼,然后说道,“陛下,臣妾以为清河王大王子对樊迟之问的解读有错误!”
刘祜相当恼火,寇淑懂算术也就算了,竟然敢挑战他最得意的经史?“王妃有所不知,吾的夫子乃是饱学鸿儒,曾为太学博士,怎么可能有错?”
“太学博士又如何?他们又不是圣人,如何能真正懂圣人之心,错了,就是错了!”
“难道你就懂圣人之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