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最新地址:www.22biqu.com
笔趣阁 > 大汉:我是皇太后 > 第131章 永元稻

第131章 永元稻

第131章 永元稻

清河王不再吐血后,本想立刻回府,又被皇帝硬留了几日,见他状態確实好转了不少,这才放他回去,而回去之后,清河王府就热闹了,除了卫中傅、宋氏几兄弟其他人都没有了,东阳侯刘祜非常想念奶妈,但刚哭就被王妃骂了一顿,

他只好偷偷的哭,同时被迫断奶··

由於皇帝不愿意公开,又和三公等重臣说清楚诸王会就藩,最后大家都选择了默认,没有捅开那层窗户纸,而就在清河王府事消停十来天之后,寇淑的父亲寇也返回洛阳,向皇帝做了一番相当细致的匯报,皇帝满意,让他看望了寇淑和平原王。

哪怕父女俩有很多话要说,此时反而不合適,说了一番场面话后,寇淑送走了父侯,而在第二天,她又去了一趟广成苑,原因很简单,过去一段时间,洛阳一直没怎么下雨,出现了春夏时节常有的旱灾。

“交州稻相当的耐旱,王妃请看,这一片地势有些高,不方便使用水车灌溉,久旱之下,稻由乾涸成裂,我等为了研究交州稻习性,才在此处种植了少许,没想到交州稻竟还是鬱鬱葱葱!”

跟寇淑说话的是太学生郭復,他现在十分兴奋,不管交州稻的產量如何,也不管是否真可以五六十天就成熟,光光耐旱这一条就十分了不得。

大汉水旱灾害频繁,春夏季节容易出现旱灾,一不小心就会绝產,而方便灌溉的水田毕竟有限,所以朝廷非常在意抗旱农作物的推广,但抗旱农作物比如小米,也就是粟,產量也很低,一亩地能有三斗產量就不错了。

所以两汉很在意小麦的推广,原因很简单,一亩小麦的產量为四五斗,相当於產量增加了一半,不管是统治者,还是黔首百姓自然都想更多的种小麦,但小麦並不是什么地方都可以种的,也同样需要不少水,所以此时还有大片地区不得不种植栗。

交州地区炎热多雨,大家本来以为交州的稻穀肯定需水较多,没想到竟然耐旱,真是匪夷所思,若是能够达到大汉水稻的產量,那就太好了。

对郭復的不理解,寇淑当然也有解释,“梁侍郎曾经说过,交州与中原不同,无四季之分,四到九月间气候炎热,雨水较多,是为雨季,而十月到次年三月则是旱季,旱季如此之长,当地存在耐旱的稻种也不奇怪!”

郭復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我等格物学者应当留心各地的地理气候人情,並多做记录,比如说这交州,离我朝太远,又多叛乱,一定要搞清楚当地的情况。

据梁侍即所说,交州雨李多疫病,旱李疫病就少得多,而旱李又分凉李和热季,十月到次年一月为凉季,二三月为热季。

中原人最適合前往交州就是凉季,热季、雨季都不適合过去,非常容易患疫病,故中原对交州用兵最合適的时间只有十月到次年一月这四个月时间。

当年马伏波討伐交趾时,不了解这些,虽然取得了胜利,但却死伤惨重,自己也不幸马革裹尸,这样的前车之鑑在,吾等后人一定要小心!”

郭復听完,肃色道:“多谢王妃指点!”

说来也巧,就在寇淑这一次考察后,没过几天就下起了大雨,一连下了五天,先是旱灾,然后又遇到了涝灾,直接给广成苑的农作物来了一把大洗礼,好些农作物遭受重创,也有不少被淹死。

此时交州稻第二个优点出现了,不仅抗旱,竟然还抗涝,下了这么大雨,交州稻的生长也没有受到大的影响,这下子对交州稻感兴趣的人就更多了。

大司农徐防之子徐衡跑过来看了看交州稻,询问了一番,又过了两天,大司农徐防也亲自过来了一趟,水灾、旱灾都能抗,这种稻种的优势太明显了。

格物学者们都在私下猜测这种稻穀能有多大產量,希望可以达到五斗,如此稻麦加起来一亩地就有十斗產量,那就是天大的收穫,哪怕只有一季,只要有五六斗的產量,也是可以推广的!

时间过得很快,一转眼就到了农历七月,交州稻果如预期的那般成熟了,沉甸甸的稻穗在阳光下摇曳,虽然稻粒比较小,但稻穗比较长,穀粒相当饱满,一看產量就不小。

看到交州稻长得这般好,格物学者们极其的兴奋,都知道一生中最重要的机遇出现了,兴奋之余又有些担心,甚至有些人不断祈祷,老天爷,可千万不要在这个节骨眼下雨。

『记住本站最新地址 www.22biqu.com』
相邻小说: 唐仙 创建救世组织,全网直播收容 我真不想和网癮少女谈恋爱了! 独宠绿茶我惨死,全家哭着悔断肠 让你臥底,没让你勾搭大嫂! 武碎星河 重生在龙塌,宠妃抱着陛下哭 六零军嫂有点辣:毒舌军官霸道宠 穿成大佬恶毒前妻后,被全家团宠 入狱五年后,全家跪求我原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