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袁氏之难
此言一出,门客弟子纷纷劝说,袁就坡下驴,不再自杀,而是让门客弟子离开,闭门谢客,
做足了姿態,你不是说我欺负幼主吗?我一边辞职,一边等著处罚而到了晚间,袁把袁汤叫到书房,和他交谈起来,今日袁汤的眼疾手快,极得袁的欣赏,
袁家后继有人!
“仲河,如何看待今日之事?”
袁池见叔父炯炯有神,毫无白天十分震惊,无比痛苦的模样,他也不知道如何说,想了想,小心的说道,“或是中宫听了小人之言”
“中宫乃是天下有名的女奇童,小小年纪就出现在朝堂,太后却听之任之,岂是寻常之人?若吾猜测无误,此乃中宫对吾等士人的反击!”
袁把目前的朝局介绍了一番,邓寇两族勾结在一起,还想操纵舆论,日后必然成为大汉的祸害,吾等只是小小劝諫一番,就出来了这种事情,可见此辈的猖狂!
现如今背负著欺凌幼主的嫌疑,他这个太僕是没办法干了,只能坚决辞职,哪怕朝廷任命京兆尹,他也不能做。
幸好袁汤的父亲现在是太守,袁家还是两千石之家,而袁汤也已经被举孝廉为郎,接下来会安排他下地方为县长,一定要谨慎廉洁,绝不能损害了袁氏的威名。
袁汤低头称是,袁挥挥手让他离开,然后坐在那里发呆,在先帝的关怀下,袁家兄弟的成就都相当不俗,但仅存父亲的名声和关係,袁氏想继续发展还是相当困难的。
他本来指望通过与外戚对抗获得名望,但怎么也想不到邓寇外戚下手竟然这般狠辣,寇淑竟然搞起了栽赃,让他百口莫言,这么小就能这般折腾,以后还了得?大汉未来必然多事!
袁散更加头疼的是袁氏的未来,他今天表演一番,袁家的声望暂时应该不至於有大的影响,但只要邓寇外戚在,他就很难再入朝,光靠对仕途不太在意的二兄肯定不可能长久,唯一的办法就是集中政治资源!
袁家目前在士林中的地位很崇高,拥有大量政治资源,这一点確实不虚。然而,如果这些资源被平均分配给所有的下一代,每个孩子所得的政治资源都不会很多!
现在执政外戚打压,袁家的政治资源下降,此时就需要在家族中选拔出一个最杰出的成员,將大部分资源投入到这个人身上,当这个人成为显要人物之后,他就可以支持和保护其他家族成员,
有利於家族传承—
现在看来也只能是袁汤了,而要想让袁汤顺利发展,就一定要避开朝堂的纷爭,只能安排在地方,但光光如此还不够,袁家虚弱时期,必须有重臣的保护,谁能保护?得好好想想!
除了头疼家族传承以外,袁更头疼的是舆论权,他参与对寇氏的攻击,现在的种种形势对袁家这样拥有家学,开创私学的土人格外不利。
虽然太傅和三公经过了一连串谈判,终於促使邓寇外戚允许土人办报,但却有太多的限制,办报之人必须获得朝廷的同意,尚书台又设置报司,地方还要设置报丞管辖,还搞了一个秘书令。
这一切都说明汉廷加强了舆论控制,而那些重臣为了利益,则选择与外戚流一气,他们推举的办报人必然为他们代言,这就坑苦了袁氏。
袁家地位很高,一是因为袁家和门下弟子出头之后,相互扶持,形成了一个个小圈子,有政治上的支持,若是有谁不按照袁家的说辞去解释《易经》,就会被袁家的门生故吏压制。
二是袁家有学术话语权,涉及到《易经》的文章好不好,袁家说了算,说你行,你就行,说你不行,你想出头,就会千难万难,这就逼著有才干的人依附袁家。
但现在不同,书本便宜很多,普通士人坐在家里,就可以看到很多名家著作,只要在报纸上发表文章,就可以得到出名,然后就可以入仕,有识之士未必愿意拜入袁家。
而逻辑学出现后,各种乱七八糟的文章不断出来,在不断的质疑下,袁家对《易经》的解读也受到了很大的衝击,不知不觉间,话语权就被各家报纸的编辑抢走了,他们同意发表的文章才是好!
此时如果没有报纸,普通士人自然没必要依附袁家,而没有有识之士的加持,袁家走下坡路就成了必然,正是看到了这一点,袁才足了劲要办报纸,但没想到是这个结局,这比士人们都没报纸还要糟糕。
徐防也是搞《易经》的,一山不容二虎,他搞得报纸肯定会不断坪击嘲笑袁家对《易经》的解读,而其他报纸也不会得罪他,这么一搞,袁家的学术地位就会不断下降。
学术不行,就不会有人才靠拢,留不住人才,影响力就大为下降,袁汤哪怕获得了大量资源加持,也未必能顺利崛起,而若是第三代起不来,袁家基本上也就完了!
不行,绝不能如此,此时不能退,一退,袁家就很可能一不振,可偏偏皇后竟然说他欺凌幼主,他不辞职,名声就没办法挽回,想到这里,袁牙齿咬得格格响,除非不要名声,依附邓氏,
挺过这一关这件事很快传播出来,洛阳士人们议论纷纷,基本都站在袁一场,觉得寇淑冤枉人,袁家父子一向忠君爱国,廉洁正直,没听说欺负帝后,皇后这般说,应该是误会了,至於为什么误会,肯定是听了小人之言。
皇后能够接触的人要么是阉人,要么是皇帝身边的侍中、黄门侍郎等人,这一类人大都不是什么好东西,所以大家普遍怀疑这是邓家借寇淑的口驱逐袁,袁不阿附权贵,这个权贵说的是邓家,大傢伙都知道.
而对於更了解情况的士人官员们而言,甚至有些惊慌,寇淑的反击这般厉害,邓氏这般纵容,
说明寇氏的实力並不如大家想像的那般弱小,袁被一举击倒,其他人谁敢说就一定斗得过?还要继续发动进攻吗?
更让大傢伙难受的是,寇淑那番话,揭开了一个血淋淋的事实,目前在台上执政的邓寇外戚都不信任士人集团,他们亲近士人的种种动作不过是做做样子,虽然大家都知道,但被撕开这层窗户纸之后,他们还是非常的不舒服—
也就在士人们议论纷纷之际,洛阳各列侯则是摩拳擦掌,年初大朝会皇后提议给失爵之人復爵,前一段时间提议办学,现在又这般说话,这说明皇后是真正的自己人。
皇后把大傢伙放在心上,不断给大傢伙创造机会,一些不怎么喜欢读书的列侯家庭自然把家族重新崛起的希望寄托在皇后身上对喜欢读书,一上来就徵辟了一堆土人的邓氏,这些人则多多少少有些不满意,邓氏的自觉性就差了许多,没想到大汉中兴首功之家也是如此!
就在各路人马议论纷纷之后,皇太后邓氏的老师,同时也是参谋曹大家班昭得到了太后的召见,缓缓步入长乐宫,还没有进殿,她就听到寇淑兴奋的声音,“母亲,您是不知道,我把那几样东西放在一起,点著之后,竟然发出了砰的一声巨响,我嚇了一大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