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寇淑之野望
参观之后,刘胜、寇淑一行人返回汉宫,在回去的路上,寇淑不断思考著,东汉是一个非常冷门的王朝,而东汉中期更是冷门中的冷门,在这个时代,能让寇淑知道的少之又少。
寇淑知道东汉是外戚、宦官轮流折腾,百年羌乱,党之乱,科学家就是蔡伦、张衡,政治人物就是邓绥和奇葩的汉安帝,军事家是班超,还有那些在汉末三国大红大紫的人物,四世三公的袁家、杨家,还有曹操他爷爷曹腾,至於其他的,她真得不太清楚。
不过这两年观察下来,她怎么看怎么觉得现在的东汉帝国与前世太平洋对岸的灯塔国有些类似,都处在巔峰时期,相对周边拥有强大的生產力,都打遍周边无敌手,人民武德充沛,民风淳朴,动輒白刀子进红刀子出,大汉周边胡人不断渗透,灯塔国也有无数移民和偷渡客。
虽然体制有些不同,但大汉的外戚和官官轮流执政,与共和、民主两党十分相似,虽说大汉的轮流执政用的是枪桿子,每一次换庄都有无数人惨死,但灯塔国的选举也就稍稍进步了一些,虽死人不多,但么蛾子同样满天飞。
整天大吹特吹教化的大汉士人集团与实际治理灯塔国,几乎无处不在,创造无数gdp的律师又格外的类似,而等到百年羌乱爆发,一个掏空大汉的军事集团就將脱颖而出,这与灯塔国的军工复合体又何其的类似寇淑很幸运,她出现在大汉的巔峰时期,小小年纪就成为帝国最高统治者之一,虽然现在还没有拍板权,但影响力已经相当大。
但她也非常不幸,经过几十年的演变,大汉已经形成了较为稳固的利益集团,寇淑哪怕成为最高统治者,想重建大汉的政治格局,非常的困难,一个不小心,暴病而死,落水而亡的结局在等著她!
如果没有后世记忆,寇淑很清楚,她最多是邓绥第二,在不改变帝国利益格局的情况下临朝听政,一边扶持寇氏外戚,一边用宦官平衡,同时使用一些能力不错的官员,搞一搞政治平衡。
而她的治国手段也是有限的,想办法节约,若是钱还不够,那就卖官爵,儘可能多搞一些钱,支撑汉军討伐周边诸夷,等到凉州过来一个叫作董卓的年青羽林郎,找一个理由,砍掉他的狗头,以此让大汉多活几年说白了,这就是一个裱糊匠,与老佛爷並没有多大区別,不过谁让寇淑有后世记忆呢,她当然知道灯塔国度过国內危机的办法,对外就是通过大航海,不断扩张,而对內就是搞科技革命,发展生產力。
此时的大汉的核心区还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还有一大堆百越,更南面的珠三角地区更是人跡罕至的流放地,朝鲜、日本还是部落时代,她完全可以通过搞扩张缓解內部矛盾。
而通过过去一段时间的种种操作,发展生產力这一艰巨的任务也取得了重大突破,寇淑不指望搞什么工业化,但达到明清时代的生產力水平就足够开发南方要想实现这一切並不难,但就到此为止了吗?难道中国就搞不了工业化吗?寇淑多次询问自己,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此时的东汉帝国怎么看怎么適合搞工业化。
这个时代的商品经济不算很繁荣,但东汉帝国比较弱势,小皇帝一个接著一个出现,中枢和郡一级的集权不够,各种商税並不高,甚至於没有食盐专卖。
但有意思的是,东汉帝国皇室通过少府掌握了大量的土地、工矿企业,拥有大批高水平的工匠,皇帝本质上就是最大的豪强,而东汉帝国的地方治理竟然可以直达到乡,非常强大的组织能力。
这个时代虽然还有无数自耕农,但各地方已经有了一大堆地主豪强,这些人拥有大片土地,下面依附的农民数以百计,甚至千计、方计。
这些地主豪强除了组织农业生產以外,也有自己的畜牧业和手工业,实力相当相当的强大,这些人为了提高劳动效率,非常热衷於应用新技术,提升效率。
更重要的是,这个时代的汉帝国人口只有几千万,而后世中国的核心区已经基本拿下了,北面已经设立了汉四郡,南面则搞出了交趾郡,绝对可以说是人少地多。
这一切一切都看起来非常类似於后世控制力一般的资本主义国家,既然是资本主义国家,当然可以搞工业化,其著眼点就是钢铁业和纺织业,她准备通过不断的提升效率,將原来的手工生產一步步变成机器大生產。
机器大生產的效率是手工生產的无数倍,要想让生產出来的大量商品卖出去,就必须有足够的工业原料和市场,这就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挖铁矿、煤矿,大量的劳动力种植麻丝绸等经济作物,
这同样需要通过大航海寻找更多的市场。
所以寇淑最后的结论是在不断提升生產力的同时,要疯狂的壮大豪强地主,而不是压制,让广大的自耕农破產,或是变成工人,或是变成矿工,或是变成农场工人,当然了,一些工人也可以变成一个词奴隶·
恰好接下来的几十年內,各种天灾不断,如此一来,大汉的社会矛盾必然迅速激化,为避免农民起义提前出现,为应对周边蛮夷的骚扰,这就需要加强中央集权,中央必须有强大的军队和財政实力,可以压制四方。
军队好办,汉军本来就有强大的战斗力,而且她已经开启了火器革命,镇压的力量不仅有,而且很强,但汉廷的財政实力就不太行了,而且財政制度也不合理,帝国竟然是以人头税为主,这样的税收制度註定了帝国不能接受大移民,人都没了,地方找谁收税去。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那就必须推行摊丁入亩,谁的土地多,谁缴纳的税收就多,大地主大豪强肯定不干,要想让他们愿意干,就必须让他们掌权。
寇淑计划先搞国债,等到国债一步步积累太多,朝廷吃不消,就搞君主立宪,召开议会搞各种利益分配,当大地主大豪强成为国家的主宰,真正掌权了,自然就得解决財政问题,到时候推动摊丁入亩就容易了。
寇淑要做的事情就简单,一边推动工业化,一边想办法架空皇帝,中国有著悠久的专制皇权歷史,要把真正架空皇帝,要做很多事情。
首先要在思想上搞事,先宣传《新天命论》,宣传“古之王者,盖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等机会成熟,再把专制皇权的种种危害捅出来,让限制皇权深入人心。
接下来要做的是利用天灾,搞公私分明,把少府大量由皇帝控制的资源转移给外朝,皇帝能够掌握的金钱要一步步压缩。
既然压缩了少府,皇帝囊中羞涩,自然没必要养那么多宦官,宫中数以千计的宦官太多了,只需要一丟丟,比如一两百就可以了,而且宦官不能认字,必须为异族出身,只能干粗活,大权要掌握在宫中女官手中,而女官则直接听命皇太后!
干这个活,光光耍弄嘴皮子根本不行,必须武力解决,要通过某一次出巡,发动政变突然控制身边的宦官,然后对宦官集团大清洗,彻底打掉皇帝夺权的可能性而要想做到这一点,寇淑必须打造一个真正拥护自己的力量,但她是女人,这是她最大的局限性,不过也不是没有机会,关西女子彪悍,会骑马射箭,完全可以招募关西会骑射的女子,亲自训练出一只女营。
女子先天有很多缺陷,要想真正可以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就一定要有很好的装备,手持发枪的女兵应该能够抗衡那些手持冷兵器的汉军,
未来由女营控制汉宫最后一道门禁,同时完成少府的彻底改革,少府掌握的大量资源顺理成章的转移到寇淑手中。
只有真正掌握宫禁和少府,她才是真正的统治者,才能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到时候,可以用议债的名义组建议会。
由皇族列侯组成的上议院,由士人集团组成的下议院,议员们提出重要法案,先行討论、通过法案,提出质询,財政法案只能由下院提出和通过。
而在行政上,则把尚书台的权力归还三公,同时將太傅固定化,形成太傅为正,三公为辅,九卿为成员的十三人內阁制。
军事上组建专门的大將军府,按照后世设立军政、军令、军辐、军工、骑兵、水师六部,设立六个中郎將主持..
在中央改革的同时,再进行地方改革,现在的地方制度太鬆散了,等到她完成改革,寿命也差不多了,再取消女营和少府,少府资源转给外朝·—
寇淑舔了舔嘴唇,这么搞,一个不小心就是天下大乱,她也会死无葬身之地,不过也没什么,
她都这个鬼样子,死不死无所谓,而要想推动科学迅速发展,战爭是非常好的催化剂,长期的和平反而不利於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