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財神到~
截止到2000年12月31日,筱晓的二专《我们》在大中华区一共卖出了337万份这其中,台湾地区一共卖出了61万份。
而在61万份里,有44万份的cd,17万份的磁带。
之所以会出现如此悬殊的差距,那主要是因为华纳在定价上噁心了人。
筱晓二专的cd零售价是299新台幣,而磁带华纳给的建议零售价是199。
由於一百新台幣在岛內最多吃一份便当,所以,当想买磁带的歌迷发现自己只需要再加一份便当钱就能买到cd后,不说多,但最少也有百分之四五十的人会加价冲。
而当身边的人都冲了后,剩下的又有几个会买磁带呢?
正因如此,cd的销量便被拉了上去。
这也使得《我们》在岛內的营收瞬间暴涨,
在扣掉唱片行的渠道抽成以及附加其中的娱乐税后,归属於华纳和筱晓的收益一共有12404万,按照四六分的原则,筱晓能拿4961万,约140多万,不到150万美元。
接下来是大陆。
大陆一共卖了224万张唱片,其中,93万份的cd,131万份的磁带。
cd零售价19块,磁带零售价9块。
看似很多,但还是那句话嘛,音像製品在內地属於管控发售的东西,华纳没法直接卖。
当cd的销售需要过出版社和渠道商的手时,他们就是会分钱的。
前者的cd它们要拿走9块,后者的磁带它们要拿走4块。
在被他们抽过后,归属於华纳和筱晓的收益一共1585万。
cny。
继续按照四六原则走,属於筱晓的分红有634万,约80万美元。
刨掉大陆和台湾,华语区的其他市场,香港、东南亚等地,拢共贡献了52万的销量。
这里面,cd有24万张,磁带有28万张。
由於这些地方的唱片售价大致相仿,且渠道的抽成大差不差,所以华纳便集中算了。
两项加起来,一共给筱晓和华纳带来了100万美元的收入。
40%也就是40万。
再把所有收入相加后,《我们》发售至今,一共为筱晓带来了270万美金的收入。
而这个数—
这么说吧,2000年內地票房冠军是《生死抉择》。
总票房1.2亿。
看似很多是吧?
分完红、算完成本后,上影厂挣到的钱还没筱晓一个人多。
当然了,筱晓也没法吃下全部的270万。
因为她的专辑也是有製作人的。
李傀菘和李伟菘就掛了名。
由於这两位的確在筱晓二专的製作中出了力,所以这部分钱肯定得给。
然后,周杰伦在《画沙》里献了声,单曲人声的一个点也是得给的。
可就算把这些加一块儿,筱晓分出去的也没有十万刀啊!
毕竟,她是包办词曲编曲的嘛。
她拿的都是『辛苦』钱昂。
(嘻嘻~
而筱晓开心了,孙燕姿就不高兴了。
“噢一一你怎么赚这么多啊一一在瞧见筱晓的结算报表后,小狮子顿时就有些难过。
“我专辑卖的比你多,但我连你的零头都没赚到啊!”
由於孙燕姿的专辑做过再版,刷过销量。
所以截止到去年年底,她的首专一共卖出了389万份。
且,还是因为她的专辑再过版,所以,她的收入算起来就很麻烦。
就比如说,港台地区的庆功版收入和首发版收入得分开算。
这不仅是因为庆功版只有cd,首发版有cd也有磁带。
更是因为庆功版cd的售价和首发版的售价完全不同。
前者,299新台幣,后者,259新台幣。
再比如说,庆功版和首发版在抽成上也是不一样的。
首发版在唱片圈里指的就是新专上市嘛。
因为需要宣传,所以唱片公司都是会多抽一点的。
而庆功版不需要宣传,又或者说自带流量,所以唱片公司就会抽的少一点。
让利给创作人员嘛。
正因如此,孙燕姿的结算报表啊,那甚至都比筱晓的报表多了三页的內容。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
在筱晓看来,所有多出来的精细计算,那都是里胡哨。
因为孙燕姿是人声型歌手,她和华纳签的就是人声型合同,所以她的分红其实就是固定的,首发版拿总收入的六个点,再版拿总收入的八个点。
在此情形下,389万份的销量一共给华纳创造了806万的收益。
属於孙燕姿的则只有52.36万美元。
当此数字出现后··
嘿!
她赚的的確没有筱晓的零头多!
而在扣掉她的分红后,剩下的七百多万华纳也没法全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