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无敌?不,你还有劲敌呢。
在移动网际网路盛行的未来,电影的宣发工作大部分都已经转移到线上了。
项目的发行方会在各大软体上投流,在流量大的软体上买开屏推广、热搜词条,並请一些粉丝多的个人博主以自来水的身份给粉丝安利电影、请影视博主参加首映、买剪辑號狂推切片,总之,为了曝光,这些公司啥事都能干。
不仅如此,很多业內人士甚至觉得这种模式挺好的。
因为酒香也怕巷子深嘛。
网际网路能加速信息的传播,这样他们投放的gg就能被更多的人瞧见,而瞧见gg的人多了,进入影院的潜在客户就会多,票房就会高。
在他们看来,这是一个正向反馈的逻辑。
但实际上懂的都懂。
那些说短视频能促进电影繁荣的人全都被打脸了。
不过,在民眾眼里,他们被打脸的关键,是掛羊头卖狗肉,是声势浩大的宣传但最后却给观眾端上了一坨屎,但在业內的分析报告里,他们被打脸的关键其实是他们自己误判了网际网路的便捷,是这个世界上不看电影的人比看电影的人多的多。
拿大陆来说,在《魔童闹海》出现之前,大陆观影人次最高的电影是《战狼2》。
1.59亿。
第二是《魔童降世》,1.41亿。
第三是《长津湖》,1.25亿。
第四第五分別是《hi,mom》和《流浪地球》。
分別为1.21亿和1.05亿。
而小破球也是破亿守门员,往后的,全都没破亿。
不仅如此,在25年之前,內地观影人次破五千万的电影也就只有40部。
这个数字少得可怜。
因为截止到25年之前,大陆的网民就有11.08亿。
都不说全民了,就是和网民相比,每年能正儿八经的走进电影院看电影的人都不足5%
当走进电影院看电影在移动网际网路盛行的时代里都已经属於一种小眾行为时,出品方在大眾领域里的疯狂投流那其实就是在烧钱。
至於说什么精准投放?
且不说算法这玩意他就不是万能的,光是电影產品想要挣大钱就必须破圈这一个思路就能让各家不敢弄什么仅精准投放的事情,出品方是一定会买公域流量的。
而这一买.—·
那就是赌命了。
当网际网路的gg转化率真的非常非常低时,电影行业的出路到底在哪?谁都不知道。
但有一点大家是清楚的,那就是在传统时代,电影的宣发成本远没有网际网路时代离谱。
尤其是在北美。
因为当下的gg,能真正意义上的打到那些愿意为电影付费的群体面前。
操作也简单,影院门口的易拉宝,海报,宣传塑像、折页什么的都不说了,这种套路全球都是一样的,真正让好莱坞得到实惠的,是各大院线会在电影与电影播放的间隙,尤其是电影播出之前,插入好莱坞各大公司加入的付费gg。
矣,看到这儿可能就有人想说,这玩意国內也有,只要你提前进入影厅,不是卡点去看电影的,那都能瞧见贴片gg,但,国內的贴片gg和北美的gg完全是两个东西。
这两者最大的区別是,美国的电影票是没有座位的。
你想看电影,你想找个好位置,那就只能是先到先得。
而这一先到··
那便证明你是產业链里最优质的客户了。
同时,这一先到也会让你很无聊接著,银幕上的gg就成了你唯一的解乏方式了。
毕竟,当下的手机远没有未来有趣嘛。
正因如此,当周建辉得知,贾伯斯那边能动用的资源如此狂野时,他的嘴角啊,都快咧到后耳根了,虽然这种精准宣发贵了点(和当前的其他方式比),但转化率是非常高的。
而只要电影能爆,那他就敢高喊win-
因为他对筱晓拿出来的歌曲质量有信心!
然而,等他满怀期待的於十四號的下午来到旧金山市区里的一家影院后他忽然就发现了一个问题。
不对啊!
911的出现让公共安全成为了北美民眾关注的对象。
当大家对可能出现的人祸避之不及时,北美电影行业顿时就成了受灾最严重的地方。
事件发生当周,北美电影票房同比跌幅超过50%。
在过去的九月里,北美电影总票房和同期相比更是下滑了30%。
当北美民眾都不走进电影院了,不少影片更是选择了紧急撤档后,此刻,和往日一样,朝著北美院线里投gg?那还有用吗?
望著周围那小猫两三只的景象,周建辉的心瞬间就凉了。
在等他买了一张丹泽尔·华盛顿和伊桑·霍克主演的《训练日》的票后“·
周日,下午,旧金山。
距离电影开场还有五分钟,但上座率不到两成的事实让他两眼一黑。
“我靠一”
“贾伯斯该不会在宣传这种事情上翻车吧?”
“如果他在这件事情上翻车了,那这事就搞笑了啊——”
也不外乎周建辉会这么想。
主要是贾伯斯在商界的名头太他妈大了。
年少成名这种事情可以归为运气。
但在成名之后还能打出惊人操作的,那就是有真本事了。
1984年,贾伯斯在超级碗上放的那个60秒gg是商界的封神案例!
只要是做营销的哪个没有逐帧学习过啊?
之后,管是对皮克斯的宣传:
还是1997年出的《致疯狂的人》;
那都是能够写进市场营销学教科书的经典操作。
当营销学里的人都把贾伯斯的思路当成知识汲取时,即便不搞个人崇拜,你都不会觉得他会在宣传上翻车。可现在,gg可能是打给瞎子看的?
这——·
周建辉有些接受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