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大宋最富,拍价十亿
“五亿八千万两!”
北离皇朝的厢房之中,传出一个沉稳的声音。
看来北离皇朝是跟某个皇朝达成了协议,一起竞爭。
这种合作,肯定每个皇朝都有在进行,只是他们不一定能谈妥。
毕竟合作拍下罗摩遗体之后,怎么保管就成了一个问题。
如果双方各保管一段时间,谁知道对方会不会食言?又由谁第一个保管?
这都是有风险的!
“看来大宋皇朝要出血了,还不一定能爭得过!”陈平安感慨道。
大宋虽然有钱,但他一个人,也不一定能抵挡住两个皇朝的联手。
就是不知道北离是跟谁联手。
如果是跟大理这样的,想要贏的话,依然比较难。
跟大隋皇朝、大元皇朝联手,大宋大概率贏不了。
当然,这还要看两个皇朝联手的决心有多大,愿意拿多少本钱出来。
诸葛正我面带微笑:“看来不止六亿两了,大宋想要拿下,肯定还得用其他天材地宝来添。”
“大宋国库估计有八到十亿两白银,但他们要维持国家运行,至少要留两亿两白银在国库。”
“或许两亿还少了,要留三亿出头才算保险。”
现在价格能够抬上来,诸葛正我自然是开心的,因为获益的是大明皇朝。
北离和大宋两个皇朝的出价快速上升,转眼已经到了八亿三千两。
黄蓉也忍不住咋舌:“他们都这么有钱的么?”
“八亿两啊,砸人也能砸死好多人了。”
陈平安说道:“一个皇朝要稳定天下,自然要很多钱。”
“一个国家想要让老百姓过得幸福富足,就必须要有足够的钱去保证老百姓的一些基础权益。”
“从经济角度来说,一个国家想要更多的钱,最好就是商贸。”
“全天下所有皇朝,宋朝的商贸是做得最好的。”
黄蓉却不以为然:“坏傢伙,你这么说就不对了。”
“商人逐利,若是都像大宋皇朝一样放开商业,那老百姓的日子就真的好过了吗?”
“现在大宋老百姓的日子也不见得就比其他皇朝好多少啊!”
陈平安反问:“那你承不承认,大宋皇朝的老百姓,確实要比其他皇朝好过一些?”
“拋开武者不论,单纯说一个皇朝的军队战斗力,大宋其实不怎么样。”
“但他们依然是全天下所有皇朝之中,让老百姓过得最好的。”
“这凭的就是他们对商贸更家开放。”
黄蓉仔细一想,还是摇头:“你说的还是不对,大宋这样固然有好处,但同时也有坏处。”
“据我所知,他们要从大明和大隋採购大量粮食。”
“大宋境內的粮食並不够本国所吃。”
“如果天下大乱,各国大战,大隋和大明不再给他们供应粮食,大宋必然大乱。”
黄蓉很聪明,虽然不懂那些所谓的经济原理,但基本的东西她还是看得透彻的。
陈平安很喜欢黄蓉的这种聪明,耐心解释说道:“你说的確实是事实,但这就涉及到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粮食自给率。”
“也就是说,一个皇朝,在特殊的时候,自己能不能养活自己。”
“大宋发展商贸,似乎並没有很重视这一点。”
“当然,这里面还牵扯到其他的东西,比如工业能力、农业生產能力等等。
“这要说起来,可讲的实在是太多了。”
黄蓉也没有深究:“你说起来一套一套的,谁知道真假。”
黄蓉没有立刻反驳,就是她已经认可了陈平安之前所说的那些。
陈平安也没打算继续说,一旁的诸葛正我却听得入了神,心中大为震撼。
见陈平安没继续说,诸葛正我赶忙问道:“陈公子,你方才所说,商贸能给一国带来繁荣,让老百姓过得更好。”
“可否与我细说?”
陈平安对这方面不是很懂,但至少比这个世界的人懂得更多。
诸葛正我会这么在乎,陈平安也能理解他。
陈平安说道:“诸葛神候,我不擅治国之道,所讲不过是我个人一些粗浅感悟。”
“与你细讲,倒也无妨,但更为具体的情况,还需你自己考虑定夺。”
诸葛正我正色说道:“这个我自然明白,陈公子愿意赐教,我已是感激不尽。”
诸葛正我很清楚,陈平安刚才说的那些东西,对於一个皇朝来说,可能是一个巨大的机遇。
陈平安对於这些东西,確实不怎么有兴趣,他也没想过入朝为官之类的。
愿意跟诸葛正我细说,主要还是出於两个原因考虑。
首先是他確实敬佩诸葛正我,其次他很清楚,大明皇朝想要拉拢自己,自己在这个世界,也不能一个朋友没有,他对大明皇朝的映像也確实不错,把自己脑子里这些关於商业和治国的现代理论跟诸葛正我说说,以后也是一桩善缘。
要是真有用,大明皇朝以后怎么也得记自己几分人情。
陈平安整理了一下思路,说道:“其实每个皇朝,都知道商业的好处。”
“早在很久之前,也有很多皇朝重商,但结果没有一个是好的。”
“所以才会出现重农抑商的情况。”
“说白了,农业是根基,保证一个国家老百姓是否能吃饱饭。”
“商业是农业之上建筑,能让一个国家的老百姓过得更好。”
“不,准確的说,不是商业,而是生產力能让老百姓过得更好。”
“就算没有商业,只要生產力提高了,也能让老百姓过得很好得。”
“但是,商业是一个促进生產的好工具。”
“商人是一把双刃剑,他逐利,与民爭利的同时,也能促进生產。”
“这么说,如果没有商业,生產力是五分。”
“有大量產业產於,生產力就能慢慢提到八分,甚至会一直增加。”
“但朝廷不能不管商人,要不然商人会竭尽一切手段,压榨老百姓。”
“所以,朝廷要用手段,控制商人获利的空间。”
“比如限定价格,一文钱成本的东西,售价不能超过十文。”
听到这个价格,诸葛正我大吃一惊:“一文的成本,十文的售价,那不是有九文钱的利润,这还不高?”
陈平安说道:“这不算高,遇到饥荒,平日十文钱的大米,商人能卖到千文的高价,甚至更多。”
“而且限制售价只是其中一个手段,第二个手段是商税的徵收,要更加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