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7章 大秀开场,岂曰无衣——千年战鼓震长安
在“华服千年秀”是否应该坚守文化根脉,引发全网热议的时候。
官方媒体也下场了。
《人人日报》以《“华服千年秀”应坚守文化根脉,警惕“偽创新”消解传统美学》为標题报导。
近日,隨著“华服千年秀”的热度持续攀升,网友对海外时装周“华国元素”乱象的吐槽也引发广泛共鸣。从“透视龙袍”到“铆钉马面裙”,某些国际品牌对华国文化的曲解与挪用,不仅暴露了其审美傲慢,更折射出文化认知的浅薄。
真正的文化自信,不是靠猎奇与解构博眼球,而是以敬畏之心传承精髓。
正如陕西卫视《大秦玄色之谜》所揭示的,秦尚黑源於五行学说与军事实用,而非“暗黑美学”;
唐代齐胸襦裙的飘逸,是丝路贸易与女性解放的见证,而非“性感符號”。
若將传统服饰简单异化为奇装异服,无异於削足適履。
“华服千年秀”的使命,在於让世界看到华夏衣冠的“真高定”——从曲裾深衣的严谨结构,到魏晋宽袍的哲学意蕴,每一针一线皆有其歷史逻辑。我们乐见创新,但反对以“艺术自由”为名褻瀆文化根脉。正如网友所言:“商鞅的徙木立信不需要渔网袜詮释,包拯的铡美案更不该沦为皮带扣装饰。”
国际时尚界长期垄断审美话语权,导致“华国风”屡遭误读。此次“华服千年秀”的意义,不仅在於展示服饰,更是一次文化正名的契机。我们期待这场秀能以严谨的復原与智慧的创新,向世界证明:华夏衣冠的体系化、科学化与美学高度,足以定义真正的“东方高定”。
正如“华服千年秀”的首倡者陈默先生所说的:“让大眾看懂”恰恰击中了当下时尚界的痛点——真正的艺术从不应与人民审美割裂。正如《衣冠华夏》纪录片所展现的,华服之美,正在於其“穿在身上的歷史教科书”属性。
不过,如此巨大的热度,也让“华服千年秀”的筹备组和设计师们压力山大。
毕竟,如此高的热度,如今已经不局限於国內,而是放眼全球都在关注。
一旦丟人,那真的是丟到全世界。
陈默对此倒是没有太大的压力,主要是,其实现阶段来说,大眾其实还是很容易满足的。
此次的“华服千年秀”堪称国內有史以来最庞大的一次时装秀。
几乎囊括了国內的绝大多数的服装品牌都参与进来。
国內的服装设计界的精英们齐聚一堂。
陈默看过了修订之后的图样,其中不局限於各个朝代的“汉服华服”,还有根据各个朝代的特色文化元素融入现代的风格。
虽然同样的也有点中西结合的意思,但是不再是像国际时装秀那样,搞一些猎奇,让人哭笑不得地的辣眼睛的所谓“艺术设计”!
陈默的威慑力还是很强的,当然了,不止是陈默的威慑力,同时这一次关注度这么高,连官方都关注了,所以哪怕別有用心的设计师,想要博出位,也不敢动手,因为那连审核那一关都过不去。
没错,这一次的审核,特意邀请了各地的资深的歷史学者,文物专家来作为第一关的评审。
陈默的要求其实很简单,那就是要“让大眾看懂的审美”而不是那些少数派的“艺术”!
长安城,开封城,金陵城,洛阳,京城等歷史悠久的古都城此时此刻,都正在准备著这场大秀的“秀场”!
“华服千年秀”会分成几个阶段。
每个阶段的主题是不同的朝代。
比如长安城的大秀的主题第一场就是“秦汉隋唐”!
开封城则是“大宋京华梦”!
金陵城则是“魏晋风骨,六朝齐聚”!
洛阳则是“女帝临朝!”
等等!
时间来到了八月,长安城內已经人声鼎沸。
在最早的《女帝大婚》引发的盛唐风华的热潮,到后来的福利周活动,让长安这座古城,迸发出了惊人的活力。
虽然隨著时间的流逝,新鲜感渐渐失去,客流量也开始有所下降。
但是如今却一下子又都回来了。
因为“华服千年秀”的首场秀就被安排在了长安城。
为了这场大秀,长安城文旅和官方也是鼎力支持。
大雁塔广场,这个长安城最大的广场,亚洲最大的唐主题文化广场,此时此刻,几乎是人山人海。
其中不乏有金髮碧眼的外国友人。
这场大秀是露天大秀,將会进行全程全球同步直播。
而搭建起来的古色古香的秀台,此时此刻周边都围满了来自全世界各地的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