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印文第四,袖里乾坤
却说陈玄帮助汉明帝遂选了十三位西行使者之后,便带著小云宵告別了南赡部洲,重新回到了万寿山五庄观。
观中赏月亭,大仙与陈玄对坐。
清风明月二道童奉茶献果,陈玄拣了一个山中野果,交给小云宵吃了,方才端起茶碗,抿了口茶水。
这万寿山五庄观的蔬菜瓜果茶叶,皆是观中弟子种植。
陈玄便问大仙:“大仙乃是地仙之祖,与世同君,门下弟子皆是修道之人,想来早已修成辟穀,为何还会种植这些瓜果蔬菜?”
镇元子微微抚须道:“贫道乃是地仙之祖,虽如今亦路身了不朽真仙之境,三聚顶,五气朝元,但却需要坐镇人间,稳固地仙气运,否则便是违背了当初合道的根基。”
“而地仙分两种,一种名为注世散仙,一种便是注篆神仙。”
“在地为注世,在天为注篆,相比之下,贫道还是习惯待在人间之地,因而对农家五穀,四时蔬果,却不似其他门派那般敬而远之。”
还有一种原因便是,在这五庄观生长的蔬菜瓜果,皆从人参果树的反哺之中汲取了一定的灵气。
若是蟠桃那般仙果,生长在天上,便称为天材,
若是人参果这般,生长在地上,便称为地宝。
那些个生长在五庄观之中的作物,包括这茶叶,皆有丝丝缕缕的灵气蕴含其中,比之天材虽然差了许多,倒也勉强可以算得上是地上灵物了。
陈玄微微頜首,在天上做官终日劳碌,若是能在人间寻一处福地,建一座道观,倒也算是清净但很难找到像方寿山五庄观这般形胜之地了。
武当山虽然也不错,但由於自家师父名气太大,导致山上香客络绎不绝,同时山中亦有自古以来便存续的道统法脉,他若回去,却是不好隱匿自己的身份。
人间的道门有两种,一种便是如菩提祖师的方寸山三星洞,镇元大仙的万寿山五庄观,这些都是属於仙家宗门,其中无有多余供奉,多是不朽真仙坐镇,隱世不出。
第二种,便是武当山,龙虎山这般人间门派,供奉天上神仙,传承道统法脉,一般来说都是对外开放的,便於人间百姓们向祖师供奉香火,祈福消灾。
閒聊几句过后,镇元大仙步入正题:“玄鉴小天君此番东去,可曾寻得金蝉长老转世?”
陈玄点头道:“自是寻得,然则那金蝉长老转世之后,记忆全失,佛性全无,如今乃是肉体凡胎的俗人一个,我自可以驾云带他前来五庄观面见大仙,只是大仙也不想见到一个略有些固执,身上无有半点佛性的金蝉吧?”
镇元大仙点头:“佛子金蝉,凡俗之人,所能代表灵山的分量天差地別。”
“那金蝉受佛祖贬下凡间,除非修行成佛,否则自不会恢復完整的佛性。”
“小天君即便带了他的转世之身前来,无非是另一个人罢了。”
只是按照事先说好的,陈玄只有把真正的金蝉带回来,他才能得到人参果。
按理说只要金蝉修不成佛,陈玄这地仙三,也修不成,他不在南瞻部洲紧盯著金蝉,为他的转世之身护道一程,却又回来五庄观作甚?
陈玄则是心里清楚其中因果,金蝉这才第一世修行,悟空尚且压在五行山下,天蓬在福陵山中坐吃山空,捲帘也在流沙河受苦受难。
而东土,如今才是大汉。
如果不出所料,金蝉的前九世转世之身,无论如何都走不出南赡部洲。
每一世的终点,都会停留在南瞻部洲与西牛贺洲的分界之地,也就是那八百里流沙河,最终的结果毫无疑问,便是被流沙河沦为妖邪的捲帘吃掉,头骨化作掛在颈上的项链。
如果一件事因果已然註定,陈玄便不会贸然出手改动其中最重要的部分。
比如他虽然答应了镇元大仙要带金蝉前来万寿山五庄观,自然能为金蝉转世之身的修行护道几分,却不会亲自出手护送金蝉转世的玄明长老过流沙河,违背因果。
这是他从灵台方寸山学到的,为了保护自己。
陈玄不紧不慢地回答道:“晚辈既然回来见过大仙,自是找到了让金蝉恢復佛性的办法,但却需要和大仙討要一门手段。”
镇元大仙有些意外道:“是何手段,能助金蝉恢復佛性?”
陈玄道:“袖里乾坤。”
镇元大仙闻言抚须大笑:“真武弟子,太过贪心了些,討要我观中仙果姑且是一笔酬劳,你且说说这袖里乾坤,於恢復金蝉佛性有何作用?”
袖里乾坤,乃是这位地仙之祖的专属神通,道袍飘飞之间,袖口便可装得下日月山河,乾坤万里。
任他什么天仙地仙之境,皆不能逃离这道神通。
陈玄不急不缓道:“大仙想要见到的金蝉,乃是一只长有翅膀会飞的金蝉,却並非是脱壳之前,在泥土里挣扎的金蝉,然则金蝉脱壳需要有一个过程,其间褪去凡体,復归本源的过程之中,
我需要一道神通容纳他的佛性真灵,將他带回万寿山五庄观。”
“我之青玉法印固然能將其佛性装入心相天地,然则这道手段乃是用来对敌的,心相之中的金蝉佛性,或因我之心相变化產生影响,因此青玉法印不如大仙的袖里乾坤高明。”
“但能將金蝉脱壳之后的佛性,以袖里乾坤手段截留,或可將恢復佛性和前世记忆的金蝉带来,与大仙见面。”
镇元大仙想了想,拂尘一挥道:“也罢,料想菩提祖师不会认错人,更兼老君,雷祖先后在你那青玉法印上留下印文,贫道身为地仙之祖,与世同君,自该留下一道印文,假以时日,且看小天君成就如何。”
陈玄微微有些意外,镇元大仙竟然还认识菩提祖师?
镇元一眼看破他心中所想,笑道:“同在西牛贺洲,又同为隱世仙宗,况且你以为,是谁助他將前身因果藏匿,使得佛祖都不能察觉?”
陈玄讚嘆道:“好一个灯下黑。”
镇元大仙有地仙之祖的功德加身,天底下的地仙越多,修为越高,他的大道也会隨之水涨船高。
若说能在这西牛贺洲的一洲之地,蒙蔽了佛祖,藏下一个前身为佛祖大弟子的因果,除了天上的三清,便只有地上的镇元大仙能做到了。
况且菩提祖师自身修的乃是三教合一大道,虽离开佛门,却也使得他的大道更加宽广。
太上老君曾言,菩提眼中所见到的大道景象,兴许早已超出三界。
镇元和菩提联手,使得如来不能察觉这段因果,却是合理。
镇元大仙一挥拂尘,陈玄那一方青玉法印便出现在他面前。
伴隨著他以地仙之祖的道力,在那青玉法印的边款上刻下“袖里乾坤”四字,陈玄道袍的两袖忽然有风充盈而起。
这般传道方式,自不必使用什么口诀,以青玉法印为媒介,直接便能藉助那四字印文施展神通手段。
也就是陈玄炼化了这件本命法宝,加之诸多大佬在法印上铭刻印文,青玉法印的品秩不断提升。
否则换了別人的法印,怕是承载不住这四道印文。
刻印完毕,陈玄收回了青玉法印。